商业间谍搜索运动和无处不在的间谍软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商业间谍搜索运动和无处不在的间谍软件0

当可拍照手机第一次横行于市的时候,有人惊呼大众化的间谍工具诞生了。但是他们没有发现,最近涌现的新一代商业间谍并不如同汤姆·克鲁斯演的《谍中谍》那样属运动派,而是大量居家SOHO的静止派和擅长埋软件“地雷”的技术派。

美国商业情报界当红的家庭间谍Alexa公司的文森在6月的一期《经理人》杂志上介绍自己公司经验时不无得意地说:“强劲的网络搜索引擎已经成为新时代商业间谍的最佳武器,我们公司员工一周仅来办公室开一次会。”尽管他们并不同意间谍这个称呼,但很多时候他们确实起到间谍的功效。网络大量信息的公开化和搜索引擎,强化了原本就已经初具规模的美国企业商业情报态势,使获取很多信息并不需要传统的潜入跟踪,或者频繁的电话骚扰。在家利用互联网的商业间谍比比皆是。目前位于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的竞争情报职业者协会(SCIP,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就已经有了近万名专业个人会员,以至包括设在纽约白宫站的摩克制药公司(Merck & Co.)和设在瑞士苏黎世的瑞典大财团ABB集团在内的公司,都用这种情报收集人替代了他们的企业或战略规划部。

与那些国际专业商业间谍相比,国内的商业间谍更喜欢用咨询公司的身份出现。记者在采访中接触到此圈内小有名气的汪勇,他一直在为一家韩国电子企业收集商业信息,从基本供求信息到竞争对手的动向。他的公司仅有3个人,办公室就是他的两室一厅。汪勇告诉记者:“我们收集的信息来源是公开的,并且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收集。我们不过是充分利用像google这样的大众性搜索引擎,还有Alexa等特别的定制软件。”其实商业间谍的搜索工作并不像我们日常简单适用搜索引擎那样常规,很多公司往往是对google这样的大众性搜索引擎进行改造,开发一些特别计算功能。美国大名鼎鼎的“公司警犬”(Company Sleuth)商业服务公司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不久前他们的创始人兰姆·摩恩在来京考察时候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已经分为软件技术开发和搜集服务两个部门,不再像传统商业情报公司那样仅是搜集服务部门。我们两年前互联网低潮期在硅谷找到了不少失业的高手,正是他们开发的yooyoo技术令我们能够在行业中领先。”其实“公司警犬”1998年成立之初就瞄准了对互联网上的数字轨迹作跟踪,他们会根据客户需要跟踪一家公司的“脚印”,用户可以把关于该公司的零碎信息拼成一个不断增长的整体,其中包括它的专利、与客户的链接、法律诉讼、知识产权及公司代表的讲话。不过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公司警犬”的yooyoo特别技术,尽管出于商业保密令兰姆·摩恩不愿开口,甚至在普通使用的搜索引擎上也查找不到yooyoo的信息,但从“公司警犬”的竞争对手哪里还是能了解到不少技术细节。

不愿意透露自己名字的竞争对手告诉记者:“yooyoo是一套复杂的软件技术,他的核心在于特别的算法。就像‘二战’破译德国密码一样,yooyoo找到了目前大多数公司网络信息分布规律,并且破译出了大量的公司框架性数据库。”实际上yooyoo 最出色的一次成果是2000年,当时yooyoo 发现亚马逊公司(Amazon.com)秘密注册了Amazongreetings.com和Amazoncard.com 两个域名,进而早两个月发现了亚马逊要进入网上贺卡业务的预兆。

商业间谍的搜索运动令无数大公司叫苦不迭,不得不聘用这类公司再窃取竞争对手的信息,甚至出现过REDSI公司控告google在内的12家搜索引擎帮助商业间谍。因此应运而生的防范技术也层出不穷,SBC公司的沃什就曾经在CNET的一篇文章中公开对对手说:“我知道你们在盯着我们,所以我们不得不削减公开信息。”但反商业间谍搜索的防范技术似乎并没有形成一矛一盾的格局,所以面对新技术更多的公司只能抱怨。汪勇在采访中无意提及国内商业间谍行业最近流行的“搜索边缘”,这是因为国内很多物流公司都已经网络化管理,但是他们的网络数据库却并没有收录到互联网目录中,被汪勇的同事称为“秘藏的网络”,尽管国内的商业间谍们还没有yooyoo这样的利器,但是利用Alexa发掘“秘藏的网络”成为挖宝一样的新淘金热。

而比商业间谍利用搜索技术窃取资料更为主动,间谍软件也成为技术手段的新宠儿。Marc Heatherington不久前在《PC Magazine》上控诉自己被间谍软件骚扰,xupiter就是这类软件的代表,它一旦被植入电脑将自动下载弹出广告并修改浏览器的书签。不过相比DoubleClick,xupiter 要“良性”得多。DoubleClick会发出cookies文件,进而记录你的每一下键盘敲击,很多时候DoubleClick被使用者无意识地安装进被监控的计算机之中。 搜索引擎商业商业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