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铁路专营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庄山)

被拍卖的专营线

2003年5月7日,张掖市铁路拍卖的消息虽然在网上只停留了很短时间,但还是引起了原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文力的注意:“谁要是看准了,它的价值绝对不可估量。”

准备拍卖的这段铁路位于张掖地区百货站内,全长800多米,它通过属铁路部门的一条将近两公里线路在张掖火车站与兰新铁路连接,未经改造的木质枕木见证了它曾经的历史。甘肃省工商银行张掖分行资产管理部经理王天柱告诉记者,这条专线铁路原属作为国家二级批发站的张掖百货站,修建于1969年,当时不仅担负着百货站货物运输,而且还负担了诸如战备等政治方面功能。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商业流通体系发生巨大变革,百货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2000年时,百货站欠我们的贷款本息合计2999万元,经营无法维持,于是连这条线路整体抵顶给了我们。”

“仅仅是这800多米铁路我也说不上它有啥价值。”张宏在张掖分行具体负责资产管理、处置,他强调说:“这条专用线的价值在于一个整体概念,它共占地14万多平方米,除线路外,还有配套的专用站台和44座标准仓库,其中两座站台库每座都在1000多平方米,大型货车可以在里面随便掉头,其他库都是475平方米。”为了更好证明自己手中的这块“得意”资产的价值,张宏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车站货场占地,每天每平方米收费5~8元,而利用自己的仓库,我们折算的成本是每平方米每月0.8~1元,从张掖火车站推一节车皮到百货站费用只有千八百元,这样算下来每月就能省多少?此外,这条线路每年要向铁路部门交5万多元的维护保养费用,但仅就这两年看,张掖地区有十几家企业在利用这个站,他们一年进出车皮平均在六七百节,进出一节车皮我就可以收280元。”

甘肃四方拍卖公司总经理瞿金叶也同样看好这块资产的价值,早在2002年,她就主动到张掖联系接洽,她分析说:“现在想审批一条铁路专用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现成的线路应该远远高于它的自身价值。其次,张掖百货站是河西地区最大的二级批发站,办公室、水塔、供暖系统、变电站等等设施完备,无论办企业或是物流中心,投资商都可以直接上马。另外,从地理位置说,它依托兰新干线,承接着内地与新疆的联系。”

拍卖计划将在5月底进行,有关评估部门已经就各项资产进行了评估,具体内容是:800多米铁路的评估价为221万元;14万多平方米工业用地1700多万元;15400多平方米住宅用地130多万元;44幢库房300万元;2000多平方米房屋十几万元;站台、卫生所、水电暖设备共29万多元。瞿金叶一边介绍一边表达着她对评估的不满意,但同时,她计划的举牌价却只有不到3000万元,甚至比评估的价值还要低,她解释说:“我们西部经济比较落后,可能也只能是这个情况。”

尴尬的闲置

在记者采访的每人介绍中,这条铁路专营线似乎都存在着无穷价值,但令人感到不解的事实是,当百货站挣扎在生命线上的那些年,如此“有价值”的东西怎么没有人来参与?从2002年5月抵债到现在,也竟一直库存在银行资产账目中。王天柱解释的原因是:″因为地方经济不景气,没有能拿出这么多钱的企业。”尽管他们采取了“付一部分定金,再给贷一部分款都行”的灵活政策,但两年时间这块资产依旧砸在银行手里。按照银行系统规定,抵债的资产一年内必须处置,同时损失率不能超过40%,损失额超过100万元都必须报总行批,于是,托交给拍卖行就成了“无奈之举”中的最佳试探。

王天柱最大的希望是拍卖能够实现不损失,他觉得这样就“皆大欢喜了”。到目前,已经有浙江、四川、甘肃的四家企业报名参加竞拍,但瞿金叶仍然觉得心里没底:“他们都在作市场探寻,最终怎么样还不好说。”

对于中国到底有多少专用铁路,资产运营状况如何,难以找到明确统计,但文力说,一个显在的事实是,“中国铁路的货运量主要是从支线和专用线出来的”。2003年3月,中国铁路日装货运量突破了多年来徘徊的每天8万车平台而实现了9万车,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文力认为:“铁路必须围绕市场来组织运输,而现在铁路还没有市场化的思路,专营线管理也是这一问题的表现。”

文力虽然也认为专营线的兴败主要决定于原来企业的经营,但他更倾向于从铁路部门的角度去考虑,“从表面上看,专营线铁路部门只负责维护、运输的管理,但专营线与主干铁路的连接线路却是铁路部门的存量资产,闲置造成的是双方损失。铁路部门不能总是把管理和经营对立起来,搞活了,各自的资产都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