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的美丽“新”时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邱海旭)
大众品牌一去不返
美国汽车业调查公司J.D.Power and Associates刚刚公布2003年“初期质量调查报告”(Initial Quality Study),IQS 是以美国52000名2003年款新车购买者及租用者为对象,对购买后90天内发生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计算平均每百辆汽车出现的问题数量,得分越低表明质量越高。调查结果凌志轿车排名首位,平均每百辆车只出现76次问题。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时下美国市场销售最火的两款车型——宝马Mini和通用悍马H2竟统统被消费者归入质量最差类别,Mini出现问题166次,H2更高达225,和133的平均值相去甚远。
正在进行测试的宝马Mini
宝马Mini
新款车问世问题较多不足为奇,但J.D.Power却从品牌热销和低排名的对比中得出结论:所谓购车者更偏爱成熟车型的市场观点已然过时,今天的消费者宁愿承受质量的不确定性,也要过新车的瘾。
在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全球汽车业正在为应付消费者的多变口味忙得不亦乐乎。中国车市所谓的“品牌元年”实际上是全球品牌“泛滥”的西风东渐。市场细分化进程犹如细胞分裂:汽车分裂为轿车和卡车,卡车分裂为2×4和4×4,4×4再到皮卡和SUV,如今购买任何品牌的SUV,一般都要面临4种车型选择……早在50年代末,开福特车和雪佛兰车的人就被认为具不同个性,福特汽车是“独立、冲动、男性化、应变能力强和自信”;雪佛兰车则是“保守、节俭、重名望、温厚、避免极端”。如今再有哪个厂家亮出这么一大串品牌特征绝对就是傻瓜,光一个福特车的特性就足以细分出十几种车型,“冲动”未必要“男性化”,就像陆虎和沃尔沃必须区分开一样。
品牌围着市场转,市场围着消费者转。就在两年前,人们还对SUV的火爆啧啧称奇,4月份刚结束的纽约车展却告诉我们,对汽车品牌的关注正从SUV向轿车回归。车展上值得驻足品味的SUV 车型唯有日产Pathfinder Armada。为适应消费者的年轻化口味,车型设计越来越夸张,“局部放大”成为潮流,尤其前灯和尾灯,在整体设计中的位置越发重要,精雕细刻后几乎成了新车佩戴的珠宝。内部装饰更讲求现代感,木制内饰被铝制替代,从仪表板的设计上,依稀能看到60年代林肯、50年代雪佛兰,以及30年代克莱斯勒的影子。
低价、设计时尚成为新生代购车族的主要标准
克莱斯勒的COO沃夫冈·伯纳德(Wolfgang Bernhard)说“品牌就是情感”,每卖出一辆汽车,就是捕捉到消费者的某种情感并成为它的载体。什么是好的品牌?伯纳德说:“消费者坐进一辆新车时会觉得一切都不错,开上半年便会发现各种各样细微的不足。但一个好的品牌要让消费者即使眼中看到不足,内心却仍在赞叹这实在是一款好车。”
通用公司2003年计划推出16款新车型,其中一半以上是新品牌,2002至2006年,通用新下线车型的95%都将是新品牌。通用北美公司总裁加里·考戈尔(Gary Cowger)说:“过去20年通用一些很好的品牌最后都消亡了,因为它们年销量达不到10万辆,比如别克Reatta。现在一个生产平台上普遍能够开发多个品牌,年销量30000台的新品牌就能生存下去,当然要卖得很多也不容易。总之大众品牌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Gen Y崛起
1998年大众复活甲壳虫汽车,朝向媒体的那只眼睛盯着家庭车市场,另一只不被注意的眼睛却盯着Generation Y市场。几年以后,新甲壳虫在两个市场都取得了成功,但产生的借鉴意义却主要集中在后一个市场。
Generation Y指15~25岁的青少年。J.D.Power & Associates的统计表明,2002年,全球Gen Y一代共购买新车70万辆;而再过十年,这一代人将占有全球汽车消费市场的25%。作为新生代购车族,低价、手动档和外观前卫是他们选车的主要标准。新甲壳虫之所以受Gen Y青睐,外形独特是一大优势,另一大优势在于良好的安全记录。父母意见在购车过程中会起主要作用,安全性必然成为第一考虑。
Gen Y市场注定不可能被一家垄断,新甲壳虫之后本田思域(Civic)一跃成为最受Gen Y喜爱的车型。在此基础上,本田又推出一款适合20岁以上青年人的SUV——Element。丰田公司早就意识到它的消费群老化严重,因此从2002年开始,丰田就已在美国和日本市场推广“年轻战略”。今年1月,专注于Gen Y市场的Scion在加州投产,计划到2004年6月之前开发出3种型号并在全美销售。在日本本土,丰田的年轻化战略并不顺利,几款车型WiLL、ist、bB等都未能创造销售佳绩。但丰田的年轻化战略却坚定不移。
Scion对丰田来说无疑是一次冒险,在Scion之后,丰田还将针对欧美Gen Y市场推出bbX和ist,这两款车比丰田目前在美国销售的最小型车Echo还要短半英尺。其他公司争夺Gen Y市场的计划也在紧锣密鼓,日产Micra、三菱“Z”、沃尔沃H30都将是思域、Scion的强劲对手。
除了抓住市场机会,汽车厂商关注Gen Y市场有更深远的目的:人在年轻时钟爱的品牌往往会伴随他一生,Gen Y的消费特点由此也将向中、高端发展。通用汽车专门设立了针对Gen Y的产品开发部iSYS,该部负责人说:“与一般人的理解不同,Gen Y是个非常复杂的消费群体,如果现在他们没能关注通用的品牌,10年之后再想吸引他们就将极为困难。”
福特Escape
丰田Will cypha
大众Saab 9-3X
从SUV到CUV
“Crossover”中文可以译为“跨界”,是欧美现在最流行的字眼之一。Crossover 是一种表达形式,也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应用于汽车业,便衍生出CUV概念,意思是多功能混合型车,或是“交叉车型”。
CUV理念是要找到SUV和轿车之间的平衡点,它融会了轿车、皮卡、SUV 和小型旅行车的优点。2002北美汽车展上,大众Magellan和Saab 9-3X是两款最受瞩目的CUV概念车。Magellan配置的8气缸发动机赋予其强劲动力,外形线条强调前卫意识,方向盘上配有移动GPS系统。今年4月,大众公司新总裁
Pischetsrieder向媒体预言多功能混合型车将构成下一波汽车新潮,大众已经为这次浪潮做好了准备,Magellan将很快投入生产。Saab 9-3X 是这家通用旗下的瑞典汽车公司推出的首款“具有越野能力的轿车”,它兼备运动车风格和多功能特征,为轿车配备四轮驱动正是Crossover概念的具体体现。
持相同理念的车型还包括克莱斯勒Pacifica、别克Rendezvous、凌志RX300、沃尔沃XC90等。CUV的冒起正处于SUV 处境微妙之时,从环境和安全角度对SUV的指责充斥整个汽车市场。而CUV 车身较小,设计上摈弃了SUV和越野车所要彰显的霸气,比较合乎新一代汽车消费者的口味。
沃尔沃公司首席设计师皮特·赫伯瑞(Peter Horbury)说,在轿车平台上开发的XC90具有不逊于SUV的动力,但这款车的设计处处考虑到妇女和儿童驾乘者,“我们发现大部分女性对SUV的夸张外形都很反感,因此我们要为她们设计一款‘越野轿车’,充满动感和自信,但不要那么激进”。
安全方面CUV更能让消费者放心,美国目前正在讨论是否应当针对SUV和皮卡制定新的安全标准。由于SUV车身较高,一旦撞上轿车,轿车里乘客往往遭受不必要伤亡。半SUV、半轿车的混合车型从这个极端退了回来。由于重心较低,还可以有效避免重型SUV在高速行驶时容易发生的翻车事故。
混合动力,“加油”再“加电”
丰田在纽约车展上展示了新一代油电混合动力车Prius,与2000年款相比,第二代Prius外形更加性感,增加了内部空间,双引擎系统也更为完善。丰田计划2005年之前将混合动力车销售提高到30万辆,产品跨度进一步增大,其中包括一款SUV。同时凌志车也将出现第一款油电混合驱动汽车。
福特参展的Futura将于2005年上市,它配有一台2.3升4气缸发动机,
以及一部65千瓦电动引擎,在低速行驶时靠电机驱动,而在高速行驶时则依靠汽油发动机。根据这样的原理,混合动力车虽不能理想地解决排气污染,但终归能降低排放量。通用汽车在今后5年内将推出12种车型,希望以此击败在该领域先行一步的日本厂商。与丰田、本田等重点开发小型油电混合车不同,通用计划将油电混合车向“全系列”方向发展,包括轿车品牌Saturn、跑车品牌Chevy Malibu等都考虑引入。通用汽车总裁兼CEO理查德·瓦格纳对油电混合型车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他说:“我相信,在美国市场上的主力机动车都将向油电混合车过渡。”
一般认为混合动力汽车是现阶段发展重点,燃料电池汽车则是未来发展方向。纽约车展上展出的装配燃料电池的汽车包括通用Hy-wire、梅赛德斯-奔驰A 级车、宝马745h等,几乎与油电混合型车平分秋色,而另一个研发方向纯电池电动车显然已不再被当作开发重点。
应用混合动力的福特Escape年内将投入批量生产,该车1加仑汽油可行驶40英里,预计售价在25000美元之下。另一款年内投产的混合动力车是戴姆勒-克莱斯勒的道奇Durango,与使用全汽油动力系统的Durango 相比,可节省20%的燃油。
在性能和舒适性方面,混合动力汽车比起普通汽车毫不逊色,但它实现普及的最大障碍是消费者必须为两台发动机付费。行业专家认为,在2010年之前,混合动力型汽车仍然不会成为市场主流。
丰田BBX
开多快都要安全
全球汽车业的技术升级很明显分化为两种趋向:一方面,日本厂商拼命将各种电子化小玩艺塞进车厢;另一方面,欧洲汽车公司不断地从实验室里抱出成套的安全系统。通过充分应用电子技术,欧洲汽车向“安全极限”目标挺进。
一向视安全为品牌生命的沃尔沃每年一半的R&D费用花在安全研究上。目前戴姆勒的设计师们则正在开发智能汽车,仪表板上装备的传感器一旦发现驾驶者出现明显的操作错误,或是呼吸空气中酒精浓度超标,系统就能自动替代驾驶或者刹车。戴姆勒宣称这套系统将在一年内投入应用,首先装备单价70000美元的S级车。
沃尔沃自然不甘落后,2002年该公司发布了一款“安全概念车”,它配有一套碰撞预警系统,在仪表板上装有一部夜视显示屏,可以让驾驶者看清车灯照耀范围前方的动物、行人或障碍物。沃尔沃公司CEO汉斯·奥尔森(Hans Olsson)一直坚持这样的信念: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2003年,沃尔沃的开发重点将是不仅能报警,还能自动进入紧急处理系统。
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由于成本竞争激烈,最近通用公司刚把原先属于一部分车型标准配置的侧面安全汽囊和ABS 系统列为选择配置。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底特律就会忽视安全系统开发。克莱斯勒正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发一套高度复杂的预警系统,它甚至能跟踪驾驶者的眼球运动,哪怕一丝睡意都会被它检测出来并且发出警告。研究发现,如果事故发生前1秒钟驾驶者能得到警告,那么80%的车祸都能够避免,因此这套系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e”汽车在哪里?
去年10月21日,丰田公司曾大张旗鼓地发布其第一款“IT概念车”——WiLL Cypha。这款车的设计灵感据说来自一个部门经理的提问:“为什么日本青年每月愿意花300美元为手机数据服务付费,却不愿把这笔钱拿来付汽车贷款?”Cypha号称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完美解答。它配备了丰田自主研发的网络信息服务“G-BOOK”终端系统,在车内能够收发电子邮件,下载和播放新闻、音乐、动态图像和地图信息等内容。
G-BOOK所基于的Telematics(汽车通信服务技术)代表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它的目的是为驾乘人员提供无线语音、数据以及GPS(全球定位系统)服务。Telematics让传统的汽车业巨头和新兴的IT通信业巨头戏剧性地拥抱在一起。自2001年以来,摩托罗拉公司已分别与宝马和大众签订了上亿美元的合同,共同开发Telematics系统。汽车厂家纷纷下注Telematics,一方面是意识到汽车业成长趋缓、利润变薄,急需通过产品和服务延伸促进产业转型;另一方面,四处移动的汽车无疑是个理想的移动通讯载体,每天乘坐车辆流动的人群构成了庞大的潜在顾客群。Sun公司总裁麦克尼利说:“汽车是另一种网络入口,像是装上轮子的浏览器。”
从全球范围看,汽车通信服务仍处于极其原始阶段,关键问题在于,即使汽车配备了全套Telematics系统,若是缺乏网络基站的支持和内容服务,那么一切等于白搭。奔驰、宝马的不少车型都配有Telematics系统,但在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惟一的作用就是用LCD看DVD。此外没有完整精细的电子地图和即时路况资讯,GPS导航也根本无从谈起。
丰田Prius 丰田中国丰田suv新车丰田越野车克莱斯勒suv汽车丰田日本汽车汽车产业沃尔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