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连环爆炸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吴鑫)

利雅得连环爆炸0

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已不只是美国人,图为约旦人民在为沙特汽车爆炸案中的遇难者举行葬礼  

利雅得连环爆炸1

在利雅得的爆炸案中,被损坏的建筑、汽车  

“基地”又开始行动

5月12日晚23时20分左右,沙特首都利雅得市郊一个聚居着美国公民的“维奈尔”小区,一辆白色“福特”牌轿车靠近有武装警卫把守的小区大门。轿车里的人先朝停在大门边上的一辆沙特军车的前挡风玻璃开了6枪,打死了车上一名士兵,将另外2人打伤。袭击者随后向大门岗亭里的保安开火,将其打死,然后下车摁动控制大铁门和门口路障的按钮。“这一切仅用了30秒到1分钟的时间。”一名美国安全官员说。

大门被打开、路障被清除后,“福特”轿车停在了一边。另一辆装载着大约200公斤“旋风”或“塞姆汀”塑胶炸药的“道奇”牌小卡车开进小区,在一幢住着一家美国公司70名单身雇员的住宅楼边爆炸。地上炸出了一个两米深的大坑。

除了“维奈尔”,在这个时间段里,利雅得还有两个西方人的主要居住区遭遇了汽车炸弹。住在贾达维小区的英国护士玛丽·布朗听到第一声枪响时看了表:23时22分,在她与丈夫跑到后院2分钟后,汽车炸弹爆炸了。3.2公里外,哈姆拉小区被炸毁的会议室上的钟表则停在了23时28分。

在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沙特前,针对外国人在利雅得制造自杀袭击事件显然是经过精心的策划。这次连环爆炸具备“基地”行动的所有特点,那就是周密筹划、同时进行、高级炸药以及对多个防守严密的目标的先进侦察能力。

《经济学家》的分析说,在全球反恐形势下,恐怖分子在阿富汗等处的训练营被摧毁,“基地”似乎正在向阿拉伯的老家后撤,他们认为在那里可能会行动更方便些。一些反恐专家认为,“基地”已经从一个全球网络变成了一串一串的地方网络。利雅得的情况或许就是例证。

在爆炸案发生几天前,流亡在英国的沙特反对派领导人萨阿德·法基说,“基地”组织在“9·11”事件后遭受了严重打击,但该组织却在沙特获得了“补偿”,因为在这里有一个“容留的大环境”。“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以及美军侵占古城巴格达在沙特煽起了强烈的反美情绪。有迹象表明,本·拉登也准备对沙特发动袭击,因为沙特政府一直被认为是美国利益的保护者”。

按照美国国务院4月30日公布的“全球恐怖主义报告”的分析,尽管去年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是近30年来最少的,但不少恐怖分子都是在策划袭击行动时被捕的,这说明恐怖组织并没有停止恐怖袭击的策划。《纽约时报》5月17日的报道则称,许多恐怖袭击计划都已经进入了最后的策划阶段。该报分析说,“基地”要向西方发出明确信息,利雅得的爆炸就是重要的第一步。

“维奈尔”的秘密

情报部门相信,美国维奈尔公司员工的主要居住地“维奈尔”小区不仅是遭袭的第一个目标,更是恐怖分子此次袭击的主要目标。这也是维奈尔公司在沙特境内8年中遭遇的第二次恐怖袭击。上一次是1995年11月,该公司所在地附近的停车场发生了爆炸,5名美国人遇害。这一次要不是住在这幢被炸毁的大楼里的70人中有50人当晚外出参加了与沙特军队的联合演习,损失要惨重得多。

维奈尔公司在沙特的任务是训练国民警卫队,这或许是维奈尔公司两次受到恐怖袭击的原因。沙特国民警卫队曾被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描绘成“沙特王室对付国内反对派的最后的防线”,现在由王储阿卜杜拉领导,阿卜杜拉是沙特实际上的国家领导人,因为国王法赫德近些年身体一直不好。维奈尔公司已经帮助沙特将国民警卫队从2.6万人扩编至7万人。

根据《洛杉矶时报》的报道,成立于1931年的维奈尔公司开始时只是一个很小的地区性建筑公司。《纽约时报》1975年的报道称,这家公司早期的成长主要依靠修建洛杉矶的高速公路系统和体育馆等基础设施。直到“二战”结束后,这家公司才开始染指军火交易,曾经向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提供过军火。

此后,维奈尔公司的军事合同大增。《时代》周刊披露,这家公司陆续获得了建设日本冲绳、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地的军用机场合同。在越南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这家公司在越南就有5000多人工作。

同样是在1975年,这个公司获得了价值7700万美元的训练沙特国民警卫队的第一份合同。这在当时还引起过争议,一些国会议员认为让私人公司承担这样敏感的军事训练计划并不合适。一名共和党议员甚至发现了维奈尔公司通过中间人贿赂沙特官员的证据。

皮特·阿内特,就是前不久在伊拉克战争中据说因为批评美国军方军事计划被解雇的那名美国记者,任美联社驻中东记者时曾采访过一名在利雅得的维奈尔公司的职员。阿内特问:“你们觉得自己像不像雇佣军?”那个职员回答说:“我们自己并没有扣动扳机,我们只是训练沙特人扣动扳机。这让我们看起来更像行政雇佣军。”

然而,根据《洛杉矶时报》的报道,有些间接的证据表明,维奈尔公司的雇员们在有些时候超出了“训练沙特人扣动扳机”的范围。

1979年,沙特的宗教反对派因为受到伊朗伊斯兰革命的鼓舞,一位名叫朱海曼·乌塔比的宗教极端分子带领一批武装分子占领了圣城麦加的大清真寺。他批评沙特统治者在宗教和道德方面的松弛和堕落。沙特政府采取了大规模镇压手段,最终控制了局势。有报道说,维奈尔公司的“训练者”们当时出现在现场,帮助配合了沙特的军事行动。1982年,里根总统宣布,他不会让沙特成为“另一个伊朗”,维奈尔公司对沙特王室政权的支柱作用就更为重要了。

美国自从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开始在沙特直接驻军,目前人数约为5000人。不过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前不久声称将减少驻沙特的美军人数,并已经将指挥中心移至卡塔尔,可是像维奈尔公司这样的“行政雇佣军”如果仍在沙特存在,反美情绪不可能消除,袭击事件也很难避免。据报道,维奈尔公司1998年再次获得了沙特政府一个价值8.3亿美元的5年期的军事训练合同。

袭击目标的转变?

在以前沙特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大多数都是美国人,沙特人没怎么感觉到危险。而这次,34个死亡者中仅有8名美国人,大多数都是阿拉伯人和沙特本国人,沙特民众真的感受到了恐怖。尽管不能说恐怖袭击目标已经发生变化,它们针对的仍然是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但显然它们已经不顾及本国人的伤亡。一名亲属在爆炸中丧生的利雅得居民质问道,“他们不是说圣战只是针对美国人和以色列人的吗?”

利雅得连环爆炸2

1996年6月25日发生在沙特境内的汽车爆炸案中,共有19名美军遇难和几百人受伤。图为美军在爆炸现场搜寻线索  

沙特人进入小区生活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此前只有在沙特工作的西方人才住在小区里,现在一些小区居民总数的50%是沙特人。这些沙特人大多有国外生活的经历,有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在这些小区里可以避免被“护德止邪”委员会的“风化警察”抓到把柄,在小区里,“女子可以不戴面纱,男子可以穿着足球短裤”。

哈姆拉小区有428套别墅和公寓,其中最贵的5套月租金是1万美元。在利雅得的小区生活并不亚于美国加尼福尼亚的社区生活,一些网球场甚至带有空调。哈姆拉小区拥有饭店、保龄球馆、游泳馆、健康俱乐部、运动中心甚至还有一个赛马场。

利雅得市长的儿子、29岁的穆罕默德是一个典型的当地居民,他在美国获得了公共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后回到沙特。他像父亲一样进入利雅得市政府工作并从事着家族经营的运输生意,住在哈姆拉小区里。

穆罕默德的家人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当天晚上,穆罕默德正在和他的四个朋友吃饭,其中一个是小区的一位股东的儿子,还有一个是律师。当他听见附近小区大门响起枪声的时候,立即试图回家保护自己那两个月大的双胞胎女儿,她们和保姆在一起。然而,他的尸体留在了距离爆炸汽车10码的位置,和他一起吃饭的人都在爆炸中丧生。爆炸将大约25间房子夷为平地,另外100间需要重建。

有分析甚至认为,这些连环恐怖袭击故意针对了那些采取西方生活方式的沙特人,意在警告。一名当地媒体的编辑告诉《纽约时报》:“在那些恐怖分子的心目中,这并没有差别,因为这些沙特人帮助了那些异教徒。”

越贫困越激进

5月17日的《洛杉矶时报》提醒人们注意利雅得恐怖袭击背后的经济问题。文章说,长期失业、收入降低,甚至连结婚和养家的钱都很难挣到,这些都是滋生愤怒和仇恨的土壤。这些仇恨和愤怒不仅投向了沙特王室,因为确实存在挥霍和腐败的现象,而且也转向了在沙特的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他们大多从事石油和金融行业,享受着沙特的年轻人无法享受的高工资,其中美国人就有35000人。

利雅得连环爆炸3

沙特阿拉伯王储阿卜杜拉探望此次爆炸事件中的受害者  

“沙特的问题是中产阶级在衰落。”沙特政治学家哈马德说,“越贫困越容易陷入激进。”沙特发展和研究院的一位专家说:“我们的年轻人前景暗淡,他们变得疯狂,学会仇恨。任何人在这种环境下都可能变成恐怖分子或者杀人犯。”

在80年代早期,沙特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2.8万美元,和美国当时差不多;而现在,美国增长到了3.41万美元,可沙特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降到了7230美元(资料来源:美国国务院网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80年代后期的石油价格下跌和海湾战争期间形成的550亿美元的债务拖累了这个国家的经济。此外,沙特每年还要向驻沙美军提供近1亿美元费用。本·拉登和他的追随者一直指责沙特王室坐视美国人“掠夺”沙特丰富的石油资源。

流亡海外的反对派领导人法基称:“沙特的实际贫困从六七年前就开始了。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20%到30%之间。如果你去利雅得的南部和东部地区,或者吉达的一些区,你会感觉就像身处刚果。”

沙特的人口从1973年到现在增长了3倍,现在大约2300万人。许多人口移居进入三个最大的城市——利雅得、吉达和达曼,这三个城市容纳的人口是全国的80%。

今年早些时候,沙特政府宣布了一个“向贫困宣战”的国家战略计划,这也是沙特官方第一次承认贫困存在。之后,阿卜杜拉王储还前往利雅得附近最贫穷的地区视察。一位居民告诉阿卜杜拉王储,他在旧货市场每天11美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15口人。萨利姆·哈桑说他快养不活自己的9个孩子了。

比极端贫困更严重的问题是失业问题。《洛杉矶时报》称,官方统计失业率是8%,一些独立的经济学家认为应该接近13%,一些沙特政治学家却说失业率可能在25%左右。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总是新创造就业机会的两倍。而包括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孟加拉国人、埃及人在内外国劳工在沙特大约是520万,他们占据着就业机会,尽管那可能是沙特人不能做或者不愿意做的,而且他们对于工资的要求也比本土沙特人低得多。一位沙特经济学家分析:“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求800美元的月工资,而印度人可能只要400美元,你说我会选谁?印度人会说英语,而且在沙特没有家人需要陪伴,工作将是他最大的乐趣。”

什叶派和什叶派圣城的来历

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围绕着哈里发的职位出现了激烈争夺。曾经出现了三任哈里发,第四任是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阿里同其他穆斯林精英的争夺有深远的影响。拥护阿里的一派坚持认为,穆罕默德去世后应该由女婿阿里及其后代担任哈里发职位,因此前三任均为非法。这一派被称为“什叶派”(“什叶”的意思是“宗派”、“党徒”),它由政治派别发展为后来的政治-宗教派别,主要分布在伊拉克和伊朗。相反,正统的穆斯林则逐渐形成“逊尼派”(“逊尼”指遵守圣训的人)。伊斯兰世界由此出现两大派分立的局面。

公元661年,阿里在前往库法清真寺途中被激进的哈瓦立及派暗杀。哈瓦立及派形成的原因是:阿里同拒绝向他效忠并企图染指哈里发宝座的叙利亚省省长摩阿维亚开战,两军激战后摩阿维亚身处逆境,提出仲裁双方的分歧,阿里表示接受,可是此举导致了阿里派的分裂,反对仲裁的一派走出军营,形成了此后的哈瓦立及派,相当激进,并同阿里势同水火。

阿里死后,摩阿维亚担任哈里发后表面上同意让阿里的大儿子哈桑在自己死后继位,但他却设法谋害了哈桑。摩阿维亚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遭到阿里的次子侯赛因的反对。680年10月,侯赛因率亲属、随从近百人赴库法,在库法城西北25英里处的卡尔巴拉村遭到2万政府军的伏击,侯赛因不幸殉难。这一天是希吉来历61年1月10日,以后就成为什叶派的“阿术拉节”(阿术拉的意思是10),侯赛因墓所在的卡尔巴拉也成为什叶派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