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弱势美元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的胜利也不能提振世人对自己的信心,这恐怕惟有当今世界,当今的美国。
5月份,美元的积弱难返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5月9日,美元兑欧元下跌到1欧元兑换1.16美元,是欧元诞生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随后虽有反复,但5月16日再次恢复到这样低的水平。欧元刚启动时候两币种的比值是1美元兑换1.18欧元,4年后,竟要倒过来了。看空美元的声音在全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许多分析师甚至预计,美元还将进一步贬值。而自3月中旬至今,美元对欧元已经贬值了7%。如果再向前追溯一年,欧元兑美元上升了25%;而美元,用贸易统计方法计算,则相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了15%。
美元理论,或者说美元阴谋曾经是世人推测美国急于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种种猜测之一。美元的力量来自于全世界对美国的信心。“二战”乃至上世纪70年代前,美国集中了世界2/3的黄金,并承诺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全世界相信美元,视之如黄金一样的硬通货。布雷顿森林协议虽然宣布国家间货币自由兑换,美元仍是各国主要的外汇储备品种,美国人也因为自己国家的强大饱享不用和人家交换,就能得到货物的利益:外国人购买美国的国债,供美国购买他们的商品。
4年前欧元诞生,把根本不能和美国相提并论的小股经济力量汇合在一起,他们是世界第三、第五和第六的经济体的组合,这一汇合的力量开始对美元构成威胁。但即便如此,因为欧洲增长缓慢,也不足为虑。但美国人不愿意世人用欧元支付原油,进而逐渐习惯于储存这一货币,故而美国要控制石油。当然更重要的是树立各国对美国的信心。
按理说,早在3年前科技股泡沫破裂时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就一点点丧失了,至少,科技股破灭,美元神话也应该破灭。但美元的大规模贬值却始于一年前,不能不说是美国政府调控技巧的高超。去年春季,欧元兑美元基本维持在1欧元兑换0.87美元的水平,4年前,欧元入市之初曾贬值到1欧元兑换0.82美元的便宜价。美元在这样高估的位置上维持了两年之久,给人的感觉是:美国再遇到麻烦,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替代得了。股票,也就是企业可能缩水,可这个国家却是永远强势的,到头来投资者还是要被征服。那时候的美国财长一再强调的是强势美元政策,强势美元能留住海外资本,维持美国的证券市场,投资在实业上,还可以提高美国企业的竞争力。90年代后半期左右美国外汇政策的财长鲁宾一贯采取的就是听任美元上升的政策,使美元兑当时西欧国家主要货币升值40%,亚洲国家更因为金融危机相继贬值。后来奥尼尔上台,美元才开始有贬值迹象。
今年5月,美元的积弱难返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去年12月,奥尼尔离任,据说是不积极支持布什庞大的退税计划。官方不和,国际投资者自然认定美元长期弱势的大方向。新年至今,美元已经贬了23%。
美元贬值,美国人弹冠相贺,可见百药不救,重振经济无望之下,美国人甚至渴望贬值这一通常是穷人惯用的恶性竞争的招数。首先,弱势美元会限制进口产品的输入,刺激国内商品的消费,同时也刺激出口。其次,进口商品提价还可以从总体上防止目前最担心的通货紧缩;从长期看,还可以改善美国的贸易赤字状况。仅从数字上看,以海外经营为主的跨国公司还可以提供更高的利润数字,当然是兑换为美元后的。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贬值来的正是时候,通常货币贬值会引起价格上升,通货膨胀,但现在美国的制造业开工率只有73%,绝无供给断档之虞。5月,新任财长斯诺虽强调美国仍然是强势美元政策,却一再提及贬值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暗示政府对美元贬值的默许态度。其实,很少有国家公开宣布执行的是弱势货币政策,说的和做的往往是两套。美国80年代曾经推行了一段长时间的弱美元政策,英镑和日元升一半多,当时的官员也不断强调维持平稳美元,是政府的重要任务。
美国的产业结构,与东南亚出口导向型国家完全不同,出口的两极,一是高科技产业,一是粮食等初级农产品,在世界范围都没有过多的竞争。并且美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低,外贸总额仅占GDP的12%,而欧元区为19%,英国为28%,货币贬值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会很显著。这时候美国置日本、欧洲于不顾,一味搏杀,可见政策可选择的余地已经很窄了。
货币有其内在价值。高估的美元的回归是市场的力量的结果,只是市场的力量往往矫枉过正,几乎每次大的币值波动都极其剧烈,一旦形成趋势,难以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