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需要一个伙伴

作者:程磊

(文 / 程磊)

我们还需要一个伙伴0

2003年3月4日,在日内瓦国际车展上亮相的GLK敞蓬跑车  

刚刚走马上任的梅塞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新总裁韩力达,在中国烧的第一把火是在马上举行的上海车展上带来了新旧12款奔驰车。48岁韩力达曾先后担任梅塞德斯一奔驰亚太区的市场和销售副总裁以及位于新加坡的戴姆勒克莱斯勒产品部总监,负责梅塞德斯-奔驰在东盟国家和台湾地区发生的全部商务活动。现在,他将负责起中国香港、澳门和内地所有有关梅塞德斯轿车事业部的商务活动。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出身奔驰世家的韩力达先生幽默地说道:“我的祖父和父亲都一辈子在奔驰公司工作,子传父业,我对奔驰品牌也充满了热忱。可以说,我身上随处可见奔驰三叉星徽的烙印,整个血液里都充满了汽油味。”

三联生活周刊:戴姆勒-克莱斯勒最近将原有的梅塞德斯-奔驰轿车和smart集团重组为梅塞德斯汽车集团,请介绍一下这个集团的情况,以及去年奔驰在全球和中国的情况。

韩力达: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在年初组建了梅塞德斯汽车集团(MCG),目的是为了明确职责和简化不同品牌在销售和财务赢利结算等方面的程序。MCG的业务包括梅塞德斯-奔驰轿车、迈巴赫、smart、梅塞德斯-奔驰AMG以及麦克拉伦-奔驰品牌。

尽管2002年整个世界汽车市场下滑约3%,但是梅塞德斯轿车集团销售却增长了2.8%,其中梅塞德斯-奔驰轿车销量为1110300辆。在中国市场,梅塞德斯-奔驰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销量总计10000辆左右。

三联生活周刊:外国所有的汽车公司都会根据中国的特殊环境将某一款车的消费对象定位在某一层次,奔驰如何描述人群定位?

韩力达:奔驰是一个全球定位的品牌,一直强调着自身永恒不变的尊贵、典雅内涵,这一点无论在世界各地都不会有任何改变,当然也包括中国市场在内。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在中国所期待的消费群体应该是能够认同我们品牌内涵的人群,对于他们,我们很难把他定位在某一层次。但从客观来看,奔驰毕竟是豪华车阵营的顶级品牌,因此它的拥有者也必然是社会上的一些成功人士。

我们还需要一个伙伴1

韩力达  

三联生活周刊:梅塞德斯-奔驰将会在即将举办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扮演什么角色?

韩力达:我们届时会展出了12款经典车型,其中包括刚刚在日内瓦国际车展亮相,并首次在亚洲市场登场的CLK敞篷跑车,到时会使中国公众对梅塞德斯-奔驰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此外,奔驰展台的外观设计与一般展台也大为不同,以此来展现我们一些特别的内涵。

三联生活周刊:原奔驰中国总裁麦基乐退休后,您将继续奔驰公司在中国的持续发展,您上任后会对奔驰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能透露一下车展后梅塞德斯-奔驰下一步的举措吗?

韩力达:奔驰是一个全球定位的品牌,它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不会与奔驰的全球发展战略相背离,而它的地位也同全世界市场一样重要。

至于我们在中国的发展战略,通过此次上海国际车展就已经有所展现。我们只会越来越重视这个全球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市场。目前,我们正在向中国顾客提供的产品范围非常广阔,包括一些经典车型。在一个竞争不断升级的世界级市场,我们所强调的重点在于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到2004年底,我们在中国授权服务中心的数量将翻一番。

我们对中国有着长期的承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在最短时间内将最新的产品带到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奔驰公司的竞争对手宝马公司去年以来在中国势头很猛,今年又在国内实现了本地化生产,而中国豪华车市场的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请问奔驰公司如何看待,奔驰的地位是否会受到影响?

韩力达:在中国,一个拥有庞大购买能力的市场正在形成,当然也包括对豪华车的需求。我们希望能和我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来确保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用卓越的产品、富有竞争力的价格来应对市场的需求。我们需要一个伙伴。

另外,豪华车市场的竞争加剧必然会对身居其中的任何品牌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在我们看来,豪华车竞争的焦点永远在于品牌、产品和服务三个层面。而这些一直是奔驰在全球各地所一直强调的,从这一点分析,我们的地位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三联生活周刊:那奔驰什么时候在中国生产?

韩力达:我们与中国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36年,当时我们曾在上海创建一家卡车组装厂。1980年克莱斯勒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我们希望能和我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来确保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但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没有到正面回答的时候,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