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频生和永无满足的64位大众计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邢海洋)

机会频生和永无满足的64位大众计算0

AMD的Opteron和Intel的安腾2处理器的出现,将再一次重现技术改变产业结构的情形。图为英特尔日本公司总裁在安腾2处理器的发布会上  

自从1975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因为看到了《大众电子学》封面上那个并不完善的Altair计算机,选择辍学为其编写Basic语言为起点,一场计算机大众化运动拉开了序幕。而2003年4月23日,这场运动将再次升级,AMD公司在这天全球发布Opteron芯片。

Opteron芯片将大众级计算机从Altair当年的8080时代,286为代表的16位计算机,386开始的32位计算机,一步跨入64位。而微软的程序员也已经蓄势待发的同步推出自己的64位版操作系统。《连线》杂志的创始人路易斯·罗塞托(Louis Rossetto)甚至将这个寻址空间从2的5次方向6次方的过渡称为革命。

对于普通人而言,似乎从目前奔腾4为代表的32位计算机升级到64位,不过是速度的提升。实际上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上,可以发现伴随处理器寻址空间的架构性提升,大众级别的计算机从286的16位为我们带来了640k基本内存,386DX 的32位驱动了图形界面程序,告别黑暗的DOS程序进入Windows的多媒体时代,而AMD的Opteron和Intel专门为服务器开发的安腾2的出现,将再一次重现技术改变产业结构的情形。

其实64位的处理器早已投入实际使用中,但都是动辄百万元级别的专用大型机,AMD将64位技术引入到大众化的计算机中不能说是创举,但商业价值却非常的大。当年IBM为了保护自己32位的大型机生意,迟迟不推出Intel的386计算机,康柏和DEC正是利用这个时机抢占了个人电脑90年代初的黄金十年。

美国《个人电脑》杂志专栏作家比尔·豪伍德(Bill Howard)以老牌观察家的姿态对本刊记者说:“64位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为所有的新兴公司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一些反应迟钝者敲响了丧钟。”

以目前情况看,微软这个“老公司”的反应速度却非常快。从IBM跳槽到微软中国公司负责数据库部门的雷鹏似乎无比兴奋,因为他负责的SQL Server 2000数据库64位版在第三方tpc的测试中居然超过了甲骨文下一代的10i系统。英特尔则在2月的IDF论坛上宣布,NEC公司使用32个基于1GHz安腾2处理器的服务器以433107.77tpmC(每分钟在线交易次数)位居TPC-C排名第二,而富士通PRIMEPOWER服务器采用的是128个563MHz SPARC64 GP处理器也才跑出455818.20tpmC的成绩,而价格上NEC 仅仅是1302.6万美元富士通的不到一半。由此可见64位计算机时代所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性能颠覆性的提升,原本相对稳定的计算机厂商竞争位置很有可能被置换。

AMD公司的资深副总裁Dirk Meyer 用天赐良机来形容Opteron芯片,因为他很了解Opteron与众不同的优势在于不仅仅是一块64位处理器,同时它也支持进行32位运算。在运行64位程序的同时也能够跑32位软件,将是Opteron最大的卖点,毕竟保护用户原有软件投资是那些大企业用户最乐意看到的。别以为64位仅仅改变了核心处理器,相应的主板芯片组技术也必须有所进展,而且由于32位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不能支持应用程序直接访问4GB(2的32次方)以上的内存,4GB寻址能力成为了32位计算机系统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64位的到来则无形中暗示着内存制造产业必然再度膨胀。

不过也有人对64位计算大众化的趋势提出质疑。IBM公司亚太区高级顾问贾成儒告诉记者:“英特尔从1994年和惠普联合开发64位处理器,但是他们低估了64位的难度。IBM在1994年就推出了64位的处理器,直到今天才积累下了3万多种应用软件,64位并非易事呀。”Sun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文矩则说:“从32位技术到64位技术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Sun 公司1994年将产品从32位移植到64位,我们采取今天AMD同样的平滑移植方法,在32位计算机上开发的所有软件都可以在64位计算机上继续使用。即便这样,Sun也还是花了6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从32位到64位的转移过程。”

想想当年在IBM推出第一台PC时,计算鼻祖冯·诺伊曼曾经认为世界上有几台这样的计算机就足够了。在盖茨设计DOS程序时,也曾认为个人电脑具有640K内存就能满足人们的所有要求。可社会发展的需要似乎对于技术永无满足,64位计算就是在这样一片洗牌声中被推到了大众化轨道上来。

9%的增长率

我国一季度经济增长呈井喷状态,达到9.9%,这真是让人且惊且喜。惊的是,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是8.1%,3个月后陡增1.8个百分点,这在几年的统计数据中罕见;另一个是几年来经济增长的目标一直没有脱离过保七望八的窠臼,年初包括联合国在内的权威机构对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也是以7%为基点。突然来一个“十”,快了将近一半,让没有心理准备的大众一时惊诧于这意外的果实。7%的时候,我们已经被形容为“一枝独秀”,现在的状况,套用桂林独秀峰的景观,该形容为“独秀仰止”了。

但身处其中,如果时时注意披露出来的经济数据,就会发现这个9.9%的增长率并非十足的意外。今年中国前两个月进口增长57.1%,同期出口增长32.8%,这就是一个不寻常的信号,加入WTO后关税的变动直接刺激了经济,出口的拉动显示出来。同时,国际采购也旺盛到赤字的程度,可见人民的消费欲望遇到便宜了的舶来品,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购买力。实际上,这种购买力十分强劲,国内连续一年多的通货紧缩也得到改变。头两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升0.3%,3月份价格总水平仍为上涨,高达0.9%。这样,一季度物价指数连续三个月出现正增长,彻底结束了14个月的价格下滑趋势。很多经济学家据此认为,我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

除了出口,9.9%的增长率还要归功于工业投资的加速。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7%,而一年前,这一数字还是11%左右。困难的时候甚至低到8%。尤其是通讯、计算机、交通、化工、冶金和纺织设备等重工业,增速远远超过了轻工业。仅这6项产业在工业增长里的贡献率就达到55%,可见国家投资基础产业的政策起到作用。另外,随着产业升级和轻工业产品的利润越来越受到挤压,民间的投资也在向规模和资本型的经济转移。光通信设备、移动电话机、电子计算机、微机、显示器等电子通信产品生产增长都在40%以上。当然工业增长的最大亮点仍然是汽车,一季度汽车产量10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54%,轿车生产40万辆,同比增长1.2倍,甚至连钢材这样相当传统的产业都达到平均值以上的增长。这么多占国民经济相当比重的行业都有两位数的增长,难怪GDP增长率也接近了两位数的水平。旺盛的投资和生产,显示企业界对未来经济的信心,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自去年年中,大部分行业企业家的信心都处于增强中。

机会频生和永无满足的64位大众计算1

房地产投资成为经济增长中的顶梁柱  

如果再回溯到去年,更会发现这个忽然冒出的增长率有其连贯性。去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二季度增长8%,三季度增长8.1%,到了四季度,据说已经达到了9%,统计局觉得数字太烫手,还是保守地报为8.1%。把这些GDP 数字连成一个序列,如果没有这样主观的压低,公众自然也就能形成去年四季度宏观经济翘头,今年一季度爆发的概念,不会莫名惊诧。关注工业增加值的统计,这样的结论甚至在年初就能得出。去年一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都处于上升之中,下半年更从12.5%稳步上升到15%,到了今年2月达到高潮,升至20%,重工业更在这个时候升到接近25%的高热水平。轻、重工业的分流也是从去年后半年逐渐加剧的,8月前两类工业的增长率相差无几,9月后重工业就独自奔跑起来。GDP的上升加上重工业的特殊表现,已经在半年前宣布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扩张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对经济是否进入新增长周期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的时候,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已经从2月峰值时的20%回落到17%,一轮中等时间尺度的工业生产的上升周期已经结束。房地产的产销两旺被赞誉为9.9%增长率的最大贡献者。房地产投资增长高达34.9%,购房消费更增加了76%。房地产之所以贡献重大,不仅在于它如此大幅度的跃升,更在于它基数的庞大,到去年房地产投资已占到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3%,比1997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今年头两个月,这一比重又上升到31%。在国民经济中的独一无二的比重,适逢超速的增长率,足以成为经济增长中顶梁柱一样的力量。

迅猛的涨势能不能持续?有人把9.9%归功于美元带着人民币贬值以及WTO的开门效应等偶然因素。但如果看到来自去年的连绵不断的上升趋势,就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偶然只起了一小部分作用。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我们对汽车、对住房的渴望不会受到任何外在因素的打击,这些目标没有实现前,高增长是完全可以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