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无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崔峤)

如果把一向另类的新科奥斯卡影帝Adrien Brody 和我们的王朔摆一块儿,会是什么感觉?德国神人导演Peter Sehr慧眼看中王朔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因为涉及欧洲资金制作,王朔建议把背景换成“和北京一样混乱”的那不勒斯,导演却偏向“社会层次矛盾和北京神似”的纽约。纽约这个现代城市本身的简练快速、跳动伤感都更能烘托原作玩世童话里的那股劲儿。

爱我无望0

爱我无望1

电影《Love the hard way》剧照  

王朔小说里的男主人公张明“不喜欢晴朗的早晨,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兴冲冲地去上班、上学,就感到形孤影单”。影片里叫杰克的Adrien Brody同样抖着一件嚣张的褐色蛇皮夹克,放肆地穿行在纽约街头。不过邪恶性感得光彩照人,招女人喜欢,按女主人公克莱尔的话就是:“愿意他带着我一起下地狱。”

错位的爱情故事情节和小说很相像,确切地说,电影只是采用了小说的上篇:杰克伙同几个朋友假冒警察,设计好女搭档当钓饵,专门诈骗有意于色情服务的外地商人。杰克天性敏感孤单,对女人们的兴趣“只是做爱而已,我不爱如何人”。在一个大仓库里的3平方米简陋储物间是他的秘密世界:就像母亲的温暖子宫一样。怀有作家梦的杰克每天逃避在日记里:“每个瞬间我们都有一万种可能性改变生活,但是我们只想着如何把生活搞得更糟。”

这一切直到克莱尔出现为止。原作里的吴迪化身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系的高智商上进女学生,被杰克的自信不羁所吸引堕入情网,天真地以为自己是在世天使,付出所有感情,一定会感动冷血暴力的花花公子。在杰克花心的打击下,爱情毁灭性的力量让克莱尔放弃学业自甘堕落。杰克越来越痛苦地跟踪保护她,目睹妓女生涯摧残着克莱尔的精神和健康,最终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欲望,什么是梦想,什么是真爱。杰克要收手的最后一次却被警察抓住,判刑入狱。克莱尔苦等无果,对再一次被“欺骗”而绝望割腕。

导演心善,没王朔那么狠,所以和原著最大的不同就是结局:抢救及时,克莱尔自杀未遂。杰克因病提前出狱,回到旧处,地毯上的血迹越刷越浓。杰克打电话找到化学实验室里一身白装的克莱尔,请求她到他的私密空间。昏暗灯光下笔记阅读完毕,两人一起平静走到路口……“如何对待生活总是出现的转机”是导演上一部电影《占有》也提出来的问题。

德国导演Peter Sehr是牛津大学的生物物理博士,真正的半路出家。在巴黎世界闻名的居里学院工作时候开始狂爱电影,回到慕尼黑后做导演助理六年,和法国夫人一起成立制作公司,还在慕尼黑经营一家艺术影院。从以往作品选材和曾在前南斯拉夫、捷克布拉格、法国、波兰、英国的拍片经验能看出他的多元兴趣:塞尔维亚女孩的战争经历,柏林地下音乐家,狼人的怪异成长,再加上四六不靠的王朔。计划中的新作是关于一位18世纪德国传奇作家物理学家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的一生:英王乔治三世的亲密朋友,畸形侏儒,43岁的时候爱上一个13岁的女孩,极端聪明但却悲剧性。

与这部电影有关的人都有些意思:连大配角都是极见个性的Pam Grier。53岁的Pam毫无疑问属于70年代黑色电影的偶像之一,一贯演绎强硬角色,生活中也不例外:1988年被诊断癌症,预期只有18个月的生命,却一直顽强抗争。昆汀·塔伦蒂诺更是专门为她创造剧本Jackie Brown,重新出山一片喝彩。主演Adrien Brody更是一个变色龙人物,他是美国戏剧艺术学院科班出身,偏好接拍社会意义题材的独立电影,和一系列大导演合作的角色总是将成功和怀疑紧密混在一起,因为出演《钢琴师》获奖无数。

看这部去年赢得卢卡诺电影节银豹奖的电影脑子会有点乱,会时不时拿原著过电,麻烦,倒也有趣。影片中的许多细节明显为适应西方国情而经过了调整:约会地点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变成了纽约港口;杰克的癖好之一是不惜重金收集古董书,可以为了庞德的首版书一掷千金。原著里张明要是在琉璃厂转悠就不太让人信;原来小说里张明夸口“睡过100多个女人”立马在德国版里翻了番,变成了200个,让人一乐。看过小说原著的人会发觉,文学性和层次结构在这部爱情加人性的电影中有所折扣,原文小说里的许多境界更不是电影这个媒体可以传达的,何况是西方版加上21世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