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终于来了?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预测是一件冒风险的事,惟其如此,成功才是令人兴奋的。从2002年1 1月底我们预言“大底当前”到今年1月对向下假破位的解释,到3月初重申股市的主旋律仍然是向上。但因为上方压力沉重,将以复杂的形式运行,尽管私下里对国内股票市场的前途有多种猜测,但呈现给读者的却是美好、乐观的声音。现在,具体说是到了4月9日到4月11日,市场已经顺利闯过历时3个月的调整平台,创造出半年以来的高点。这时候,惟愿读者因为分享了我们的信念而享受到上涨的收益。

这几天颇有气势的上涨实际上是伴着逆境而来的。4月9日,中国联通17,32亿股配售股份上市,若按3元左右的市价,市场一下子就被“吸”走50亿。可当天下午2点,一笔5万手,也就是500万股的买单一举把联通拉起,其大小通吃的气势绝非普通人的手笔。市场人气随之活跃,低价大盘股纷纷强攻。不到l小时时间,指数一举突破困扰了市场3个多月的1530点压力线。人气的积聚当然不是这样一个小细节能够描述出的,招商银行的配售股也在这个时段上市,但迎接这一“圈钱”利空的,非但不是股价下降,而是连续两周将近20%的上升。所谓牛市到来,利空不空,市场已经到了蠢蠢欲动的边缘。过去的专栏中我们曾分析过,1530点有极其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联通在这个点位的振臂一击,自然有四两拨千斤的妙处。

振臂一呼,却不是天下皆应,这也是今年市场的特点。钢铁类公司是最活跃的响应群,凌钢股份3天内出现两个涨停,累计上涨幅度超过25%。整个钢铁板块,像安阳钢铁、武钢股份、八一钢铁、西宁特钢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全成了明星。钢铁类股票的蓄势喷发,宏观背景是去年3月美国启动了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我国实施了保护钢铁行业的保障措施,对一些品种的保护期长达3年,多种钢材的价格因之上涨30%都不止。但钢铁类如此集中迅猛地展示,却是突如其来的。

牛市终于来了?0

沪深股市初现牛市特征  

钢材价格上涨侵害的是汽车业的利润,一辆小轿车,70%的原材料是钢铁,1吨多重的汽车,成本就得上升1000元。但产销两旺的局面似乎早把成本抛在一边,上周长安汽车公布的年报每股收益0.68元,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21.17%。公报当天还是按惯例给予见光死的待遇,但到了4月10日,长安汽车即以一个涨停板宣告了牛市思维的到来。算起来,从去年初的4~5元的价格,长安汽车将近翻了两番。一两年来汽车始终是热点板块,长安上升了近两年,一汽、上汽、夏利等均是从去年12月启动,今年涨幅超过60%。

股评界的声音,因为这几天“突破年线”的行情而热火朝天起来,“牛市来了”几乎成了压倒一切的声音。“突破年线”说明市场已经运行在过去一年的平均成本之上,说明多一半的人开始赚钱,上方解套的压力已经小于投资者买入股票赚钱的欲望。这个解释自然有其道理,并且它一下子就绕过了令人忧心重重的1600~1700一线5000亿的套牢压力。但也回避了问题。半年来股票的平均价格低,才使得一年的平均价格不高,这是其一;半年内新买入的获了利,半年前买入的却还等待出局呢,这是其二。这是两种力量的交战,新生力量虽然胜算大,但主战场还在1600点以上。

市场则试图用另外的方法绕开矛盾。上涨的股票集中于大盘绩优股,无情地抛弃了那些曾给人带来希望,并给人以美好回忆的行业和公司。彩电业又在打价格战,一台19英寸的也就是1100元,彩电业的几大巨头却几乎没有表现,空调冰箱也不能随着夏季的临近而搭顺风车,更不用提商业服务业里的天天打折,同时面临WTO竞争的众多企业。医药业有一些涨停股票,但因为上涨原因具不可持续性,行情只在小范围内蔓延。真正支撑市场从3月底的1450点到现在的1580点的上涨主要集中在金融、汽车、钢铁、大盘4个板块,上涨幅度超过大盘的股票更不超过30%。一些ST股和绩差股甚至不升反降,在这个火热的市场中开溜。

据说,这样的炒作方式可以使投资者在个别股票上的人气长盛不衰,至少产生局部牛市的效果。

局部牛市当然算不上真正的牛市,真牛市应该靠增量资金。比如股票不停地涨,把储蓄吸引过来,或者公司赢利,股东再把分红投进市场。也就是说,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靠汽车和钢铁,两种由特殊原因拉动的行业显然不能得出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周期的论断。我们不妨仍延续市场冲击1300~1700箱体上缘的推测,只不过,随着行业的斗转星移,学会抛弃明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