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逛杜塞尔多夫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宋小泉)
杜塞尔多夫,德国的商业中心和时尚都市
在德国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首府杜塞尔多夫,我住的家庭旅馆有三个主人:老两口和一条大狗。清晨下着雨,我坐在大餐桌旁吃老太太亲手做的早餐,全欧洲属德国人对早餐最为重视。老人盛情推荐各种口味的奶酪片,还有掺了火腿的,可惜我吃不惯。不过咖啡的味道实在好极了。
我撑着向老人借的伞出了门,打算乘船去美茵茨,再坐火车回来。旅行手册上说这是莱茵河最美的一段航程,两岸是德国最令人神往的童话——古老的城堡和葡萄园。我住在邮电总局和火车总站附近,沿着GRAF-ADOF大街一直向西就到了莱茵河边。雨雾中的莱茵河是灰色的,铁索大桥以及附近的电视塔也被灰色覆盖着,影影绰绰的。虽然明知莱茵河在杜城已是宽300米的缓流,但在一片灰色所制造的浩渺中,它宽广得出人意料。河边没什么人,露天咖啡馆也歇业了,一片排列整齐的长条桌椅和收起来的墨绿阳伞由人去想象晴朗夏季里的热闹。我找到游船码头,没有船,售票亭也紧锁着,看来只能错过这“不容错过”的莱茵河之旅了。
我溜达到河畔文艺复兴时修建的市政厅前,给威廉二世的骑马铜像拍照。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微笑着冲我走来,原来是派发宗教杂志的。他问我是不是日本人,我说是中国人,他居然用中文说:“你好!”这个在北京留过学的德国“海龟”是柏林人,却更喜欢杜城。他觉得杜城作为海涅故乡有诗人气质。而且定居德国的日本人大都聚集在杜城,中国人也很多,因此喜欢东方文化、懂汉语的他在这里过得很舒服。
按照他的建议,我先去了旁边的集市广场,是老街区的中心,仍然有个卖副食和鲜花的集市。往南穿过一条满是小时装店的街区,就到了舒曼故居所在的小街Bilker,很窄,两侧是白色小楼,很普通。这里有一些卖旧玩意和艺术品的小商店,我找到一艘三桅船模型好像阿道夫的“独角兽号”。海涅研究所也在这条街上,很不起眼。而海涅故居在集市广场北面的街上,据说现在是一家啤酒屋。舒曼故居也是要留心门牌才能找到的,大门虚掩着,推门而入,我立即被眼前的宁静震住了。小小的雨后院落空无一人,不怎么精心修饰的庭院花草散发着简朴而安详的生活气息,没有人来卖票或者轰我走。
随后我去了市中心Konigsallee大道,当地人把这条宽82米的大道亲昵地叫做“科”。“科”的一边是高档商店和咖啡馆,另一边排列着大银行和写字楼,外观上都是一些传统风格的老建筑,也不高,却正是这个商业城市的门面。而且很独特地把大道分为左右两半的不是栏杆而是一条小河,河岸旁两排高大粗壮的法国梧桐昭示着街道的历史,浓密得遮住了街道另一侧的楼群。河上隔不远就有一座石桥,上面还有精制的花园和铜像或者喷泉。河岸的草坡是鸟儿的地盘,居然还有一群野鸭安静地趴着。在“科”热闹的商店里逛累了,只一步走到街道中央便仿佛置身郊外。
从“科”往旅店走,我连街道名都懒得看了,方向不错就好。途经一家商店碰上一场好玩的服装秀,走秀的都是俊俏小生,下面却坐着好多银发苍苍的老太太美滋滋地欣赏,遇到特别讨人喜欢的男孩子出来,她们还高兴地起哄。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某个社区组织的老年人活动,走秀的小生都是社区活动的志愿者。回旅店之前,我找到一家生意兴隆的小酒馆,日本客人居多。自助的沙拉和冰淇淋吃得我心满意足,啤酒也是出奇的好,离开时,德国招待居然对我说了句:“撒又拉拉。”
TIPS
*杜塞尔多夫的旅游咨询处Verkehrsverein 在火车总站对面,里面免费提供多种实用的旅行手册和娱乐资讯。这里也可帮助预订旅店,但要收一点服务费。
*杜塞尔多夫的市内交通可以利用近郊列车,市区列车或者地铁以及公共汽车,比较经济。面向观光客的一日用券Tageskarte允许5人以下使用,如果多人前往就比较合算。
*如果要搭乘莱茵河游船建议最好向知情的人或者咨询处打听好船期和票价,以免跟我似的,冒冒失失去了连个船影也没见着。
*Konigsallee大道以西一直到莱茵河边是老街区,集中了好多小艺术品店、小时装店、餐馆、咖啡屋、酒吧,甚至夜总会,治安基本可以信任,是独自闲逛和淘便宜货的理想场所,当然便宜是针对欧洲的物价来说的。
*西北的霍夫花园是理想的散步场所,有好多水鸟。花园周围还有州立美术馆和几家博物馆,其中歌德博物馆本身就是一座老城堡。
*在杜塞尔多夫不仅能够吃到美味的德国烤肠、蒸土豆以及著名的猪手饭,还能见到许多日式餐厅,吃到比较正宗的日本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