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战争、习惯恐惧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习惯战争、习惯恐惧0

2月14日早晨,是一个舌战的典型时刻。核查专家在联合国对伊拉克做出温和评价的时候,华尔街开始了早盘上涨;接着,轮到鲍威尔神情肃穆地发言,股票下跌了,但下跌只持续了一小会儿,最终,道-琼斯收在当天的次高点上。又过了一周,也是星期五,早盘传来纽约附近斯塔滕岛上储油设施起火爆炸的消息,市场又经历了一次的恐慌性抛售。恐慌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投资者意识到那只是一场事故,股票又开始上涨。最终,道-琼斯重上8000点。过去的两周,道-琼斯从8000点跌下去,一度探到7600点,再顽强地爬回起点。

价格的摇摆不定反映了局势不确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一位交易员描述市场的气氛时说,场内几乎没有一个交易者还有兴趣分析基本面情况,人人都变成了政治、或者至少是业余的政治评论员。投资者不仅对买股票兴趣不大,甚至连交易也失去兴趣。2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交了11亿股,是今年最少的之一,而近几周交易一直清淡。因为要打仗,甚至没有多少人愿意把资金放在美国的资产上。没有了交易量支持,股票价格也就没有了方向。

因为战争,美国人,甚至生意人已经放弃了他们的生意人本色,而是按战争“焦虑度”行事。担心劫机,空中旅行减少了;恐怖袭击警告后,旅馆入住率也降低;电视里充斥着战前报道,厂商们不愿意在战争类节目上做广告;甚至银行也不愿放贷。新起的公司也不愿意在两大主要的交易所发股票。消费者信心指数,代表美国人对未来信心的指数已经下降到近年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商会的消费者情绪指数在最近8个月中已经是第七次下降,创下了1993年来的最低。随着密执安商学院1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推出,市场又是一次不大不小的动荡。自从1月14日市场创出今年最高点以来,道-琼斯已经下滑了9.3个百分点,个中原因主要是美国政府不断发布增兵的消息。波音公司警告说,商业环境已经极其恶劣,并且几年内都不会好转。UBS发布的投资者投资意愿指数已经从12月的52点下跌到1月份的38点,在2000年牛市的顶峰,这个指数是178点。

溯源购买意愿下降的趋势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那时道-琼斯处在8500点上,布伦特石油则是近两年来的黄金价位,24美元一桶。整个一个冬天,原油、汽油、取暖用油一再上涨,现在,布伦特原油涨到了每桶33美元,1月份燃料油同比加价8.6%,天然气同比加价4.6%,汽油加价6.6%,通货膨胀成了市场最敏感的一根神经。2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1月生产者采购指数上涨1.6%,在市场引起恐慌,道-琼斯下探到7600点。紧接着,2月14日,劳工部公布了温和的0.3%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市场又大幅度回升到将近8000点的水平。同样的物价状况,只因为反映了不同方面,在投资者那里就是大寒大暑。如果细加分析,厂商的进货价格提升,却不能在零售环节提价,利润本该缩减。股票市场投资者却为消费者欢呼,未免神经质。

需求不振已经使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从去第三季度的4%降到了第四季度的0.7%。大手大脚的消费者开始真的担心起未来,在节省上打起了主意,2002年的储蓄率就从2001年的2.3%上升到3.9%。消费上的惟一亮点是政府引领的——战争开支。不过也有例外,从旅游到汽车到家电,战争席卷一切,却不能影响科技类公司的经营状况的好转。这次战前的市场已经完全是坚挺的科技股的表演。今年,标准普尔科技股指数上涨了1%,而标准普尔却下降了4.7%,网络股表现更好,上涨了13%,半导体和软件股都有所上涨。科技股的上升虽有投机作祟,主要还是利润上升,去年第四季度,标准普尔成份股的平均盈利同比上升10%,科技股上升了22%。今年,科技公司的好运还远没有结束,第一季度标准普尔成份股预计盈利同比上升7%,科技股预计上升14%。

惯常的逻辑是,战争来临,受打击最大的往往是最活跃的股票。但投资者毕竟没有失去理性,抛售赢利的公司。道-琼斯呢?已经有分析师预言将跌到去年10月的低点,也就是7200点之下。似乎只有创下了新低点,市场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恐慌,才会有惊慌的抛售和捡便宜的投资者的涌入和随之而来的回暖。但正像大家一直在谈论战争,而道-琼斯却在8000点稳定了很长时间一样,战争已经没有了突发事件的震慑力,其破坏力早就被价格消化掉。不管战争会不会打响,投资者最终将习惯于在战争新闻下,恢复正常的价值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