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式浪漫
作者:王星(文 / 王星 贾淼)
如今的法国年轻人,懂得浪漫的已经越来越
家庭暴力在法国也时有发生,图为抗议暴力的法国妇女
法国式的浪漫的确是出了名了,而巴黎人更是被称为法国人当中最擅长温文尔雅地谈情说爱的一族。然而,尽管今年情人节巴黎发起了沸沸扬扬的“示爱活动”,从法国媒体这两年的报道上看,鼎鼎大名的“法国情人”其实不一定都擅长谈情说爱,甚至也不一定温文尔雅。
首先,如今有不少巴黎人必须要到专门的学校去借助特别的训练才能顺利地谈情说爱。开设在巴黎的法国魅力学校(Ecole Francaise de Seduction)自去年年底起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在法国电视的各个频道上亮相。学校的主管维罗尼克(Veronique J.)原本在一所婚姻介绍机构工作,8年前才创建了这所学校。在婚姻介绍机构工作的经验使她敢于断言到:“传统的法国式情人已经灭绝了。现在的法国男人说的比做的多。他们只知道如何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但说完后就不知所措。像伊夫·蒙当或阿兰·德龙这样的情圣已经消亡了。如今即便你把天造地设的一对法国男女拉在一起他们也不知道下一步该从何做起。”
据统计,目前居住在巴黎的单身男女共计约80万人,其中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人正在通过传统的婚姻介绍机构或者互联网介绍机构解决自己的结婚问题。维罗尼克的学校刚开张时只招收男性学员,但女性很快就占据了相当的比例。目前维罗尼克的学员既有44岁的老处女也有22岁的小伙子,而那个小伙子还得每周由他母亲陪伴、驱车几百公里从法国西南部的图卢兹赶来上课。学校登记在册的学生中有商人、家庭主妇和教师。按照维罗尼克的说法:“我们教授的是广义上的营造浪漫的艺术,从确定约会一直到全面增强你的自信。一般男性到这里来都是为了学会如何得到一个女人,这其中有不少是薪水极高、但缺乏生活情趣的商人;他们经常抱怨的是:‘我到底该和她谈什么?’而女性学员到这里来大多想学会的是如何应付她们的上司。”
学校的课程有很多种,在时间上从两个月一直到9个月都有,收费则在1500欧元到2600欧元之间不等。长期课程由仪表、礼节、“调情”理论与实践几部分组成。学员们一般会通过约会、鸡尾酒会甚或在超级市场内与人搭讪来进行实践,实践过程中都有教师在适当的距离外观察指导。在维罗尼克的学校中最常能听到的一句话是:“放松!站直!提臀!收腹!想着自己是詹姆斯·邦德!”按照维罗尼克的标准,詹姆斯·邦德是所有男人的典范,所以她也要求所有的男性学员设想自己是詹姆斯·邦德。与维罗尼克共同工作的还有一名男性助理。他的主要任务是教会那些男学员如何主动进攻而又不至于被煽耳光。以握手为例,学员们通常得到的指导是:“当你握住她的手时,可以在手掌下方轻敲几下、同时尽可能多握一会儿。让她感觉到你喜欢她。不要抓住手乱摇,就像你刚签订了一项合同那样。”至于在超市中搭讪的技巧,学员首先得到的告诫是:“不要太拘谨,否则女方会把你当成变态。永远记住仪表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男人浑身奶酪味还挺着啤酒肚,他不可能有多少成功的机会。”
与此同时,在法国流行的另一样东西也许可以说明“法国式浪漫”的另一方面。据法国媒体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目前法国在“swing(交换伴侣)”俱乐部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全法国类似的俱乐部已经超过百家,仅在巴黎就散布着40多家这样的俱乐部。巴黎市内的这类俱乐部有的开设在传统的红灯区,但也有不少就设在所谓高尚住宅区内,其中有些甚至就在学校旁边。这些俱乐部大多挂着“私人俱乐部”的告示牌,有些主要面向单身顾客,每人每个下午的收费是30欧元,其中还包括一杯饮料;另一些则只接受成对前来的顾客。
据巴黎性学博物馆(Musee de l’Erotisme)的馆长阿兰·布鲁梅(Alain Plumey)称:“‘swing’在法国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视为一种‘休闲活动’。虽然它目前还不属于主流,但它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布鲁梅证实了有关俱乐部的顾客趋向年轻化的报道,但他否认法国的这一潮流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性解放运动”有任何共通之处。他说:“70年代的是一次政治意义与意识形态上的运动,它甚至包含有革命的意味。但如今法国的‘swing’不过是种休闲。它既不涉及政治也不自由,因为你进俱乐部是要花钱的。”
无论如何,毕竟不少“swing”俱乐部的顾客表示:参加这种“休闲”可以增进他们对自己伴侣的感情。近来有关“法国情人”最糟糕的消息则是在法国日益猖獗的家庭暴力问题。
早在2000年,法国妇女权利国务秘书就曾针对法国妇女遭受暴力的情况发表全国调查报告,报告称:在1999年共有150多万法国妇女曾遭受包括口头、身体或性暴力在内的各种暴力侵害。当年的调查取样自6970名20至59岁的妇女,其中5%的被调查者称她们曾受到身体上的暴力侵害,1.2%的人称曾遭受性侵害;在20至24岁年龄段的妇女中,这一数字增长至2.2%,有0.3%的被调查妇女称她们曾被强奸。根据这一抽样调查结果,法国1999年强奸案的受害者为4.8万人,其中1/3不满15岁,16%是15至17岁的年轻女性。另外,据调查人员称:这些暴力一般都发生在个人或家庭之间。12%的被调查者人称她们曾被毒打,而其中又有超过一半是其同居男友或前男友所为;巴黎地区则是此类暴力事件发生最多的地方(22%),法国乡村地区这类暴力事件反而较少(7%)。
市长“烹调”情人节
贾淼
巴黎市政府在情人节前推出的“爱情宣言”示范版本
巴黎市长德拉诺埃为2月14日的情人节亲手“烹调”了一道法式爱情大餐,2月3日向新闻界一发布,就被市民们津津乐道,成了情人节前噱头最足的一个话题。德拉诺埃对媒体打出的主题是“要爱情,不要战争”,在美国和伊拉克一触即发的关口,确实非常切题而且引人注目。
以下是这道爱情大餐的配制——
主料:示爱短信息;
餐具:由市政府管理的170个街头电子广告牌;
烹调方式:在2月3日上午10点和10日午夜12点期间,巴黎市民可以把自己想对情人说的甜言蜜语写成短信息,注明希望在哪个街区发布,然后发送到巴黎市政府的网站上。市府工作人员只负责删掉个别格调过于低劣或有种族歧视的条目,然后在这些信息中抽签选取3600个,从2月14日早晨8点开始,由分散在20个区的电子广告牌连续发布三天。每条爱情宣言在牌上出现的时间虽说只有20秒,但每一小时就能露面一次,已经足够情人们酝酿和享受这份浪漫了。
据报道,德拉诺埃这次的灵感一现是受报纸发布个人信息的启发,但显然他和他的智囊团已经超越了媒体水准,把爱情包装成了一场公众情感运动。打开市政府的网站,就会看到一行煽情的广告语:全巴黎都会知道你爱他(她)!下面的文字则怂恿你,与其用手机悄悄地独自表白,不如在巴黎的各个角落公开地说出你爱他(她)。网页里还温情脉脉地回顾着法国人最念念不忘的那些名人笔下的老巴黎爱情,期待女歌手皮亚馥(Edith Piaf)一句“巴黎的天空下漫步着相爱的人”,能够激发新巴黎人谈情说爱的劲头,让情人节那天,“巴黎的天空下滚动着甜蜜的情话”。
巴黎人向来是不怕凑热闹的,情人节能有新鲜游戏,自诩“爱情之城”的巴黎必定要借此变得与众不同。活动开始不到一个星期,网站已经热闹起来,示爱的信息源源不断。有火辣的,一位叫索菲的女孩写道:“向女人们广而告之:马迪约属于我,不要碰他,不要想他,他是我的!他是我的!”有温柔的:“没有你,我依然活着但实在空虚,回到我身边来吧亲爱的!”还有激情的:“晚上8点,爱的小巢,不见不散,吻你千遍……”光是在网上看已经十分有趣,设想一下几百人站在街头广告牌下,仰着脖子大声诵读,场面该有多火爆。
巴黎市政府有热衷于操办节日的传统,时不时找些五花八门的由头,让市民放肆一回。每年都有的节目像“电影周”,到了那几天,各大电影院都会响应市政府,把票价调整到最低,从平时的8欧元变为3欧元,很多市民会全家出动,凑热闹排长队,一次过足瘾。还有“音乐节”,除了搭几个大型的固定舞台供明星和职业演员上场,其余人都是自娱自乐,大街小巷一片歌舞升平。不过,历届市长中,德拉诺埃应该是最会与民同乐的一个,而且是此中最大的政治赢家。当市长一年多,他的平民情结和浪漫色彩已经被巴黎人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去年5月,身为同性恋,他不避讳地支持发起巴黎同性恋大游行,并且走在队伍最前列,坦然地向围观的人微笑,挥手,结果得到的不是嘘声而是欢呼。七八月间,巴黎人纷纷去海滨度假,留在城里的大多是没有钱的平民,于是德拉诺埃又发起“巴黎沙滩”活动,市政府花不少钱,在塞纳河沿岸弄出一段人造沙滩,移来棕榈树,摆上沙滩椅,免费供无钱度假的人和游客享受太阳浴。11月的“巴黎不眠夜”也是大手笔,虽然因为他的被刺而使事后媒体报道的中心有些转移,但这首次的不眠夜更因此不会被人们忘记了。作为巴黎历史上的第一个左派市长,德拉诺埃已经温文尔雅地坐稳了江山,连右派阵营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德拉诺埃效应”不可小视。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