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脸给脸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吕达明)
2月4日,英国利兹大学在自己的网站上摘要转载了《独立报》的一个报道。里面说有一个叫绝招(Cunning Stunts)的宣传公司正在牛津、剑桥、利兹以及其他大学招兼职员工,工作性质是当活广告牌,就是要在应聘者的前额涂上他们所代理的公司——包括杂志《FHM》和收费有线电视CNX——的图标。这些图标现在准备用的是那种能维持一周不褪色的涂料,即画假文身用的东西。据说公司也正在考虑蔬菜汁的可能性,校园里将会出现一些“补给站”,使招聘的同学可以随时补妆。
2月7日,BBC和《卫报》都报道了此事。而且,不仅都在报道中说现在的大学生可以不用脑而直接用头来挣饭吃,甚至连配的图都差不多。BBC用的是一个头戴学士帽的女生照片,额头上写着“BBC”。而《卫报》的配图则是一张红边漫画头像,额头部位则填上“卫报”(the Guardian)。
按照绝招公司管理总监安娜·卡尔洛斯(Anna Carloss)的说法,公司目的是为减轻学生债务负担。“考虑到学生的债务负担已经变成了一个大众性问题,我们觉得应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最省力的挣钱方法。”这其实有点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工党的失算上的意思。1月22日,英国工党教育部长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教育经费改革的白皮书。按照这份白皮书的建议,英国政府将在每个大学建立一个入学管理委员会监督它的招生情况。在这个委员会批准的条件下,大学将可以把每年学费从现在的1100英镑提高到最高3000英镑。这意味着,一个学生毕业之后所欠下的债务,将从现在的14000~15000英镑,上升到18000~21000英镑:差不多增加了50%。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可以获得每年1000英镑的生活补助。这个新计划允许学生在毕业并且找到年薪高于15000镑的工作之后再开始偿还债务,而不用像以前一样在入学前就把学费交足。
工党的这个计划违背了当初竞选时它做出的不提高学费的许诺。当天就遭到它自己的议员的强烈反对。事实上,那一天,几乎所有的报道都是在用“叛变”来形容150多个工党议员的反应。同时,在学校里,尽管有些重量级的学校(比如剑桥)支持这一计划,但也有同样重量级的学校(比如牛津)反对这一计划。同时,几乎所有学生团体和讲师都持反对态度。
相比之下,绝招公司就显得有点过度慷慨了:它准备付给同学们的酬劳是每周差不多90英镑。虽然说只不过相当于英国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但简单算下来,一个学生只要保证每天带着他那个长了标的额头在公众场合晃悠3~4个小时,同时如果这种活动能持续一年,他的所得将超过4500英镑。要知道,一个英国学生一年的生活费大概也就是5000英镑。
从这个角度来看,绝招的这个策划有点像直接抽工党政府嘴巴。想想,在头上贴一个一星期都不掉色的标在校园里走来走去,虽然赶不上“发配沧州”那么警世,但也几乎等于明告诉人家:我需要钱。而这种政治攻击性可以说是这公司的一贯风格。它有一个帮服装品牌Firetrap(“火坑”)做的策划,是用投影在国会大厦上写了四个字“烧了这楼”。还有一次,也是用投影,目标也是国会大厦。不过代理的是《FHM》杂志,内容也变成了《FHM》的封面女郎格尔·波特(Gail Porter)。当然文字还是同样刺人:投格尔一票。这个策划还得了BBC 第4台的奖。
不过,“绝招”最绝的一次不是挑战政府而是挑战群众的道德觉悟。2001年它帮“喜剧安慰”(Comic Relief)做了一个活动。喜剧安慰是英国慈善机构,它每年3月16日都组织一个叫“红鼻子日”的捐款,里面有各种人戴着小丑的红鼻子在街上跑来跑去收钱,还有各种明星也戴着红鼻子参加义卖。2001年时候“喜剧安慰”在红鼻子基础上又新加了一个花样:内裤。那年的口号叫做“向贫困说不”(say pants to poverty)。
BBC的报道是这么结尾的:“绝招公司没有借用身体其他部位进行宣传的进一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