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飞机是个大玩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林涛)

什么时候飞机是个大玩具?0

私人飞机上天已成为可能  

“这是开天辟地的。”对《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的通过(以下简称《条例》),国内首家民营的北京科源轻型飞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原永民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私人可以拥有飞机,这是巨大进步”。科源公司从1993年就开始生产小型的私人飞机,《条例》通过之前并没有明文规定允许私人购买飞机,“飞机的国籍注册必须要有法人证明”。所以国内还没有一架飞机是在个人名下。一方面没有私人来买,另一方面即使买了也飞不起来,所以科源公司到目前只有30架产量,不得已开始转产豪华游艇。

中国空中交通管制总体技术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军教授参加过《条例》通过前的专家讨论会,他说:“由于国土防空的需要,我们现在是管制原则。以后要向公共交通体系过渡,本来空中交通也是交通的一部分。”《条例》规定实行机长负责制,“空管人员把建议给你,机长(飞行员)根据适航标准和气象条件等最终确定,并对此决定负责。就像地面交通一样,了解天气情况和道路状况后,是否开车出门由自己决定。你出了交通事故,交通警察才来管你。每个人都是交通活动的参与者。”

曾经参与筹建中国飞行俱乐部的高级飞行员刘志平对《条例》规定的“一次申请划设的临时空域可以长期使用,最长时间可达1年,”申请时间也由过去的“提前一周”缩短到“执行飞行任务的前一天”感触颇深。他见证了科源公司为了申请到一块“真高400米以下,以机场为中心半径3公里”的空域历经8年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3个国家高级飞行教练之一的黄树年已经66岁了,他向记者展示珍藏的关于空域开放的剪报和重要文件复印件,有厚厚一大摞,“最早在1954年时候有一个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贺龙亲自来抓,那是学习前苏联民间大量培养飞行员的经验。原来的航空俱乐部都是国家办的,没有申请空域的问题。以前小飞机的起降点是部委和各省级政府提出申请,报当地空军备案审查,我们就只能打擦边球。严格地说,现在的俱乐部可能没有一个合法的。虽然大机场可以起飞,但停放费和起降费个人没有能力承担,他是否愿意给你安排飞行计划也不好说。”

从国际上说,美国1978年开放3000米以下空域,俄罗斯是1986年开放的,著名的英国白金汉宫上空都可以飞行。全世界有22万架小型飞机,美国占90%,美国的机场有1万多个,德国斯图加特周围50公里范围内,就有47个大小机场,每个机场都有2到3个俱乐部。而国内目前总共只有100多个机场。“适度开放空域,会带动航空业制造业和相关的产业链发展,就像汽车的发展一样。”张军认为《条例》正式实施后,需要再加上一些配套措施制定,所以“真正发展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虽然《条例》正式实施要等到5月1日。但改革开放以来民间积累的热情已经开始释放。原永民现在准备大干一场。陈伟良的岳父是当年抗美援朝的飞行战斗英雄,他也参与过飞行俱乐部经营,他说,“我们这一代就没有飞起来”。据他估计,国内现有飞行俱乐部的容量一二百家都不算多。

国家民航总局1997年开始进行私人飞机驾照的培训。按照不同机型,费用从3.5万元到10万元不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已经拿到驾照的不到200人。而目前一架普通的超轻型飞机大概是20万元左右,相当于一辆中档汽车。国内打出私人飞机旗号的飞机制造厂商就有北京科源、石家庄飞机制造厂、上海西科斯基、沈阳飞机公司等近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