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新闻和他的时代精神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Google新闻和他的时代精神0

Google中文页面的访问率在2002年增长了170%以上,除刚刚上网的新手和固执己见的老迂腐,越来越多的国人放弃使用国内门户网站的搜索功能和Yahoo的等老站点,转而投向在中国没有一个正式员工的Google。Google凭借自己快速准确的搜索,已经得到了全球网民的强烈支持。重要的是Google倡导的无广告和搜索结果不受商业利益驱使,博得了倡导网络自由的年轻人的推崇,甚至国际黑客和准黑客们用自造的名词“Google精神”来升华他的非商业理念。自由软件之父理查德·斯图尔曼评价说:“Google是商业化互联网上最不商业的一个知名网站。”

Google精神现在已经被视为与早期BBS、自由软件、Napster、博客相并列的互联网伍德斯托克思潮的延续。因此大家公认Google是一家有信仰的企业,在这个被权势和铜臭玷污的时代能够固执地坚持自己单纯的信仰,另类但是清高。按照《新闻周刊》的说法:“Google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它使每个人与任何问题的答案之间的距离只有点击一下鼠标那么远。”而更重要的是,Google作为一个倡导技术为动力源的企业,并没有满足于前人Yahoo和INKTOMI模式,他们一直在尝试自己的探索。

Google新闻:拒绝传声筒与应声虫

就在国人还在为新浪与搜狐新闻谁做得好而争执的时候,Google在2002年9月悄悄推出了Google新闻频道,虽然直到现在还是不太稳定的测试版,但并不妨碍一种具颠覆目前新闻网站的新模式诞生。之所以称其具有颠覆性,是因为Google新闻并没有使用类似新浪新闻的人海战术,而是依靠自己掌握的搜索引擎技术,按照既定算法自动选择新闻,完全依照算法来排列新闻选题顺序和版式。不无夸张地说:新浪的文字编辑和千万元开发维护的发布系统在这种竞争下有可能面临下岗。

Google新闻来源于4000多种的英文新闻媒体,囊括了从CNN到半岛电视台,从《华尔街日报》到《太阳报》等五花八门的新闻媒体。由于Google新闻采用的是搜索引擎制度,并没有拷贝新闻来源的网页,不需要类似国内新浪搜狐那样给传统媒体缴纳不菲的转载费。在Google新闻中出现的仅仅是小标题和联接指向,点击新闻最终仍将浏览版权原始版面,所以丝毫不存在我们惯性思维所担心的侵权问题。利用软件自动抓取功能实现了每15分钟更新一次新闻,根据美国第三方独立流量监测者的数据分析,Google新闻程序抓取的效率是传统手动更新280人24小时不问断工作的3倍。虽然Google新闻也会因为是程序自动抓取新闻而出错,把报道放到不恰当的类别中,但在不断调整程序的逻辑结构之后,Google新闻服务已经做到令你察觉不出机器抓取与人为编辑的区别了。Google新闻的经理Mayer具体解释到:“Google新闻采用我们自己的搜索引擎作为逻辑筛选排名的依据,以别的网站指回这一网页的数目作为基础,然后再看回指这一网页各个网站的预设系数份量,从而产生最终的投票。”

Google新闻除了提高了新闻效率,更是又一次试图颠覆目前新闻商业模式。因为所有新闻来自自动抓取,尽量杜绝了编辑的个人偏好意见,同时也杜绝了目前媒体头痛的新闻稿泛滥问题。媒体尽可能地恢复他的传播和思考性,不再是商业利益的传声筒和应声虫。搜索引擎分析师谢尔曼说:“它会把线上新闻颠倒过来,它改变了每件事情,它使新闻网站不得不转型。”同时他还认为,Google新闻并不是要终结目前社会的新闻模式,他是给新闻界的礼物,就看新闻人会不会善用它了。

对Google新闻的疑问与对策

与此同时,日经评论人小林雅一撰写文章发出疑问,“Google新闻真的是最公正的新闻吗?”他认为虽然Google新闻表面上替换掉了编辑们的主观意识,同时也尽可能地杜绝来自企业和政界对新闻自由的压力,但是目前Google软件抓取新闻的算法本身的出发点存在矛盾。按照Google目前逻辑算法的头条往往都是其他国际重要媒体的头条,而且这些头条的选择本身就是由商业媒体的编辑们决定的。这样一来,所谓的公正新闻再一次有可能被操作。而且Google新闻的选取过于偏向西方媒体,美国新闻总是占了大部分,一些美国国内的鸡毛蒜皮也会成为头条,名义上是全球新闻,事实上是以欧美为主体的新闻。这并不是计算机程序在偏袒欧美各国,而是统计处理上的必然结果。因为互联网使用者中欧美占绝对优势,虽然中国拥有号称世界第二的上网人群,但数字鸿沟再一次将我们孤立了起来。Google新闻此时也不自觉地顺应了互联网世界的不对称性弊端。从某种意义上说,Google新闻其实是反映了世界的真实状态,而不是世界应有的状态。网络普及率成为了这个商业星球的媒体标杆。即便Google新闻也很难逃离这个遍布商业利益的世界,去实现媒体人乌托邦式的公正与独立。

但是Google新闻还是对传统网络新闻造成了威胁,因为它不需要投入编辑的人力成本,而且能在一个网页上集合全球多个媒体的报道,极具综合性。国外的一些新闻站点决定使用注册用户制来应付Google新闻,使用类似《纽约时报》的方法,用户虽然可以在Google新闻看到新闻标题,却不能直接进入原始页面。搜索引擎分析师谢尔曼分析说:“将来自Google 新闻的访问挡在门外不是一个好做法,因为你挡住Google新闻的入口,同时你也在损失数以百万计的读者。”所以Google 新闻也在跟这些需要注册的新闻媒体协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对那些依靠收费注册的媒体来说,Google新闻的威胁依旧没有消除。

Google的“时代精神”

圣诞前夜Google发布了自己2002年度的搜索统计报告,报告的标题使用了“Zeitgeist”一词,其源于德语,zeit意为time,而geist意为spirit,即时代精神。作为搜索引擎,同时也充当媒体角色的Google渴望用这样一个意味深厚的词语将自己的搜索排名重新定义。因为媒体年度排名已经成为现代新闻社会惯性的模式,而各类媒体排名各具代表性,Google希望利用自己世界第一搜索引擎的地位来还原一个网络时代的年底排行榜。“从搜索引擎的使用习惯中确实可以学到很多,因为流行文化显然就体现在搜索的关键词上。这确实是告诉大家什么是最流行的好办法。”Google的竞争对手Lycos的Aaron Schatz如此说。Google虽然在2001年就尝试推出这样的排名,但2002年的Zeitgeist毫无疑问是最多样和详细的,如最受欢迎的男明星和女明星、最受欢迎的品牌和体育明星,还有上升速度最快和下降速度最快的名字,以及在法国和日本最受欢迎的搜索词语等。分门别类五花八门,充分利用了Google搜索引擎的技术精髓。Google希望自己的Zeitgeist多几分历史凝聚感,甚至专门制作了颇具“时代精神”的封面。也许若干年后再来看看这幅封面,我们才能体会到今天所处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