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命的诱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孟苏)
在黑帮的枪声中迎来新年
人们在枪案现场悼念遇害的表姐妹
Walther PPK手枪
so solid crew乐队
伯明翰枪案中遇害的Charlene Ellis(左二)和Latisha Skakespear(右一)
1月2日凌晨,伯明翰的一对表姐妹参加完派对,和另外两名女孩在门口汇合准备回家,突然开来一辆小汽车,里面的男人用机枪对她们扫射,这对表姐妹当场死亡,另两个女孩受重伤。死者分别只有17和18岁。
调查此案的警察说,当天晚上两个积怨已久的黑帮为争夺控制地盘交火,举办派对的那家发廊正好处在交火线,无辜女孩就成了牺牲品。参与枪战的黑帮用了很多重型武器,案发地居民说,该地区治安越来越糟,不仅是黑帮有枪,就连普通居民很多也带枪防身。
就在伯明翰姐妹俩被枪杀前几小时的元旦傍晚7点,谢菲尔德的一个夜总会老板在家门口被枪杀。
英国枪支犯罪在西方国家算比较低的,每10万人中,被枪杀致死的只有0.5人,美国是14.24人,法国是5.15人,加拿大是4.31人(1999年统计数字)。但不知不觉中,暴力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内政部1月9日公布,去年一年的枪支犯罪率上升了35%,远远高于9.3%的总体犯罪上升率。1月6日,内政大臣大卫·布伦基特说,政府将制定更加严格的枪支管制法律。新法将更严格审核枪支所有资格,非法持枪者最低判5年监禁;严禁在公共场合携带枪支复制品;同时还要加强对气枪的管理,把使用气枪的合法年龄从14岁提高到17岁。这是工党执政后第二次修改枪支管制法。
1996年3月,一名男子进入苏格兰邓布兰镇小学运动馆,用有执照的枪杀死了16个5到6岁的儿童和1位教师后,几十万人联名写请愿书,要求政府以法律名义禁枪。保守党政府颁布了枪支管制令,严禁拥有0.22口径以上的枪支。1997年5月,工党上台后,于当年11月颁发了一个更严厉的禁枪令,严禁私人持有各种枪支。这个法令被称为“邓布兰手枪禁令”。工党上台时枪支犯罪案件为4903起,2002年已达9974起,增加了一倍以上,平均每天发生27起。公众和反对党纷纷批评工党政策失误,因为“邓布兰手枪禁令”条文存在诸多漏洞,就连枪支立法委员会的官员们都说,“法令颁布后,在民间至少还有16万支没有执照的枪”。
《枪支文化还是枪支控制?》一书的作者、枪支控制联合会成员皮特·思奎斯认为,对非法持枪者最低判5年监禁的惩罚只具象征意义,并不能真正起到威慑作用。最重要的是必须截断人们获得武器的常规渠道。
新法令没有加强对气枪和仿制手枪的管理,这是最遭批评之处。枪支犯罪的一个特点是犯罪分子越来越多地用非致命武器作案。在公开市场上,120英镑可以合法买到强力气枪,再花70英镑就能把枪改造得适合去杀人。
毒品是枪支的孪生兄弟。据英国犯罪调查协会统计,1/3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的犯罪原因是毒品。枪支犯罪多发生在大城市,起因就是贩毒组织为了抢夺地盘。同时,吸毒者也用仿制枪抢劫毒资。解决枪支犯罪,前提是解决毒品问题。
1月14日,在伦敦召开了一个打击全球小型武器非法交易的国际研讨会,有60多个国家政府官员参加,目标在建立起新的武器控制条约,阻止非法枪支落入不法之徒的手。会议焦点认为,具实质危险的是小型武器,并非具潜在性危险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例如死于俄罗斯制造的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下的人远远超过核武器夺去的人命。
流行文化成为帮凶?
对枪支犯罪的指责渐渐烧到流行文化头上。
皮特·思奎斯批评一些男性杂志,《阁楼》、《GQ》、《男人帮》等等宣扬暴力文化,“这些杂志把枪支说成是‘男孩的玩具’,大登广告,读者只要花20英镑就能买到一支Benelli复制手枪,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最受黑帮团伙欢迎的是依照詹姆斯·邦德用的Walther PPK做的仿制品,成为黑帮分子的首选枪支。
1月6日,布伦基特刚宣布即将颁发新的枪支管理法令后,文化大臣基姆·哈维斯在一个广播节目中批评说唱音乐道:“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问题。说唱乐的歌词不会杀人,但它宣扬的杀戮文化反倒成了一种时髦。”
有把枪真来劲!歌星们反复在歌中这样唱。真实生活中,说唱歌星屡屡因枪惹麻烦。So Solid Crew乐队在英国名气不小,这是一支黑人乐队,有30名成员。去年,乐队成员阿卡·阿什—D因为非法持有手枪被判18个月监禁。2001年5月,一名成员在伦敦一家夜总会外与人混战,被枪击中大腿。同年10月,在乐队的一场演出中,发生枪战,两名听众受伤。此事后不久,乐队的说唱手强迫一个十几岁女孩与他发生性关系被拒绝,他打碎了女孩的下颚骨,仅赔了1500英镑就了事。去年12月,一名成员又因非法持枪吃上了官司,近几天法庭将做出最后判决。
这支乐队,还有说唱歌手DMX、Capleton的CD和MTV被《独立报》的专栏作家雅斯敏·布朗称作“文化垃圾”,后二者在歌中唱,拿起枪干掉那些同性恋。“政府应该铲除这些文化垃圾。暴力歌曲和MTV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当别人赞美他们是冷血杀手时,他们的感觉好极了。”
没人能否认流行文化的强大力量。痞子阿姆主演的《8英里》正在英国上映,票房可观,1月14日公布的美国音乐大奖名单中,阿姆获四项大奖。他曾说,他在舞台上的表现只是表演,他的歌讲的是故事不是真实生活。但一个十三四岁的歌迷能把其中的界限分得那么清楚吗?进而说,一个兜里揣了把改造过的气手枪的青年,能分清楚吗?
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几起校园枪击案都与流行音乐有关。1999年4月科罗拉多州哥伦比亚高中的枪击案,死了13个学生。两名高中生凶手开枪时穿着摇滚歌星马里连·曼森常穿的T 恤衫,化装成曼森的模样。他们深受曼森一句口号的影响:“杀死上帝……杀死老妈和老爸……杀了你自己。”
斯特灵大学媒体研究中心的主任非利普·施利辛格指出,流行文化成为社会弊病的替罪羊,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被称作“廉价的恐怖”(Penny dreadfuls),例如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就被批评为给工人阶级造成了道德崩溃。
英国的说唱乐源自美国,特别是牙买加的黑人文化。美国和牙买加的说唱乐更多地反映了黑人社区的真实生活,但英国说唱乐手在歌中唱的内容却是他们很少经历过的,例如So Solid Crew乐队的一些成员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钢琴、芭蕾训练,所以有批评说他们的歌曲是在美化黑帮生活和枪支犯罪。
说唱乐鼓励了暴力行为,还是反映了街头的真实生活?真实的情况是,在英国的黑人青少年中,枪支泛滥,几乎失控。许多黑人青少年把枪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15%的枪击案动因是为了得到同伴尊敬。
英国发行量最大的黑人报纸《声音》副主编维克·默顿说,今天的说唱乐歌迷不是第一代受流行音乐暴力内容影响的人,他们之前的嬉皮士、朋客相当部分在进入中年后都融入了主流社会。但现在这些听说唱乐的年轻人,再过二三十年也不能成为受社会尊敬的人。问题何在?这不是音乐的错。他们的生活环境中,没有任何积极因素能让他们看到希望。“当你问他们长大后想干什么,他们回答,‘25岁’;问他们想去什么地方生活,他们回答‘周末’。他们活的只是眼前。生命变得很廉价,这让他们轻松地用枪解决一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