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春节晚会的八个人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赵安
因为赵安事件的缘故,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成为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2000年是赵安最后一次担任晚会总导演,自从1984年被调入中央电视台任导演后,他一共7次执导央视春节晚会并4次出任总导演。在2002年9月下旬被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反贪局立案前,他担任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任。
导演了数年春节晚会的赵安和为晚会写了不少歌词及占用了不少特写镜头的张俊以一起翻船,前者是受贿,后者是行贿,同时引发了他控制、制造了一个大“名利场”的说法。
陈佩斯
1984年,在春节晚会《吃面条》后和朱时茂成为连年晚会的“必备菜”,小品也成为春节晚会的招牌节目。1994年的《大变活人》时,已经能看出他们吃力创作和卖力表演的痕迹。他们与中央电视台下属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矛盾从1995年就开始出现,当年朱时茂在美国买到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授权的录像带,双方签订协议解决了此事。到2001年双方矛盾升级,陈佩斯和朱时茂一纸诉讼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告上法庭,最后胜诉,并赢得30万元赔偿。造成的后果就是他们必须面临央视“封杀”。
陈佩斯主动自行开拓市场,2002年排演话剧《托儿》,2003年又参与《日出》,并在网络聊天中说对春节晚会这种文艺形式不感兴趣了,而且那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他的观点遭到姜昆反驳。陈佩斯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这话的春节晚会“大腕”,可见他与该“艺术形式”确实有了很深的矛盾。但他点到为止,剩下的,让大家去琢磨吧。
费翔
如果没有春节晚会,费翔将会怎样?费翔今年1月要展开巡演,他的最新专辑也出版了。让人稍稍吃惊的是,他居然还在翻唱,跟1987年的做法一样。那一年他翻唱了高凌风的《冬天里的一把火》,自此红遍全国。他的前任是在香港毫无名气的歌手张明敏,继任更多。港台歌手参加春节晚会的风气就是从张明敏开始的。他一身白西装的打扮被笑林第二年照葫芦画瓢模仿了一下,后来他和奚秀兰又被邀请参加了一次春节晚会。可见来的是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来的时候。
邀请港台明星是1984年由黄一鹤开创的,一开始请来的并非是港台一线歌手,但当时除了广东等沿海地区,内地观众并不熟悉港台歌坛情况,给很多港台歌手带来了大陆成名的机会。以非歌手出现的港台人士还有黄阿原(1984)、凌峰(1990)等。
后来春节晚会请来了一些港台一线歌手,比如梅艳芳、陈慧琳。听说今年将有F4,如果确实有这4个人的话,至少春节晚会在年轻人的评价里会好很多。
李谷一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总是要有《拉德茨基进行曲》,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结束曲总是《难忘今宵》。这首歌的演唱者李谷一是1983年晚会的绝对主角。现在一个歌手只能唱几句,当年她一个人唱几首。当时的春节晚会还有淳朴之气,像一个单位举办的内部活动。当年与李谷一一起分享风光的还有刘晓庆和姜昆。后者已经快成春节晚会的必然组成部分了。
有不少歌手是从春节晚会出来的。毛阿敏在全国的知名度即源于春节晚会,1988年,她穿着有夸张垫肩的衣服,一步下一个台阶,演唱了《思念》。董文华1985年与柳培德合唱《十五的月亮》,她此后的成绩,使得她再也不用跟人唱同一首歌了。享有这样的地位的还有彭丽媛和宋祖英。
春节晚会造就的一批晚会歌手,像郁钧剑、谢晓东、陈红等等。每年晚会都能看到这样的歌手,他们唱的也总是应景的歌曲,至少这样的歌能成为当年红。但是由于歌手越来越多,即使是一些有名气的歌手也不得不和别人分享,想从里头脱颖而出就愈发困难了,春节晚会越来越难造就一个歌手了。另一个后果是,很多想自己唱歌的歌手不愿意再参加春节晚会了。
赵本山
1990年,赵本山戴着他的鸭舌帽出现在晚会上,和黄晓鹃表演了小品《乡亲》。从此以后,赵本山和春节晚会成功地成为一对双赢组合,以后几乎年年春节晚会上都有赵本山的节目。央视一位导演说有的观众评价当年晚会好不好看,往往依据了赵本山那一年有没有好的小品。赵本山本人在表演小品外,完成了另外两件事,一是创造了不少当年“流行语”,二是借助个人影响力推动东北“二人转”的发展。
他的加入对春节晚会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小品的分量越来越重,所谓分量不单指数量,同时还有人们对小品的重视。小品经由晚会变成了一种艺术。春节晚会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演员基本上都集中在小品演员的范围里——宋丹丹、蔡明、黄宏、郭冬临、郭达、李琦等等。小品为这些演员带来了很多,但他们很难去演别的类型的角色了。赵丽蓉是小品演员中的“后起之秀”,1989年《英雄母亲的一天》让观众见识到这位老评剧演员的朴实和幽默,往后几年中她表演的《如此包装》等等水平均一。
倪萍
1991年春晚的温情气氛增加了不少,主要是因为原来曾是演员,后来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综艺大观的倪萍开始担任主持人。她和赵忠祥是央视最沉稳的两位综艺节目主持人,她的风格朴实、亲切,外带婆婆妈妈,煽起情来让人落泪的主持作风颇受一些中老年观众喜爱。被认为是她的继任的周涛直至今日仍未从倪萍的影子里走出来。
晚会与亲情的关系从1983年就建立起来了,刘晓庆是当年的主持人,她给自己家人发了一封电报。从此,全球各地的电报都在这一天发来,由主持人念给大家听。另外一定要加一个感人的故事,1987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身残的徐良,1989年聂卫平的姐姐聂卫珊救助小保姆等等。多数故事都由倪萍含泪讲述,观众含泪倾听。如果没有倪萍,似乎当年的亲情气氛也弱了。
小香玉和她的学生
小香玉不仅开办了一个学校,还为春节晚会成立了一个少年演员培训班,她的学生让很多演员眼红,因为他们总是不费什么力气能上春节晚会。一个当年只有通过电影《朝阳沟》才能让全国人民了解到的一种地方戏曲,在几十年后,这个戏曲的普及工作落到了小香玉一个人身上。而不管怎样,戏曲在春节晚会中的分量很小,能让人记住的戏曲节目也寥寥无几。因为戏曲这种形式不太适合春节晚会,遇上一些不懂戏曲的导演,往往会把这些国粹糟蹋得不成样子。所以,大多数戏曲节目,只剩下唱念做打中的打了,反正乱哄哄的挺热闹。
李春波
没有人像李春波那么傻,他是春节晚会20年中惟一一个被封杀的歌手。当他以“94新生代”的身份出席1995年的春节晚会时,因对导演把他的新歌《小桃红》加入到联唱中感到不满,便拂袖而去,从来没遇到过叫板的春节晚会显然不能容忍如此有恃无恐的犯上,一下便把李春波封杀了3年。而李春波也为他的年轻气盛付出了代价,于是他在随后的一年开始思考人生。他后来把兴趣放在电影上,并在去年拍出了一部电影。但他仍没有放弃他喜爱的音乐,他将会以一个更成熟的李春波杀回歌坛。谈到当初的鲁莽,李春波颇有些遗憾,除了春节晚会,该上的晚会差不多都上过了。如果李春波重回歌坛再次像当年那样火起来,春节晚会还会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么?这是个谜。
(人物插图:象牙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