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品行业:吃药还是吃饭?
作者:程磊(文 / 程磊)
撤消“药健字”是一次国内保健品市场的整顿
国产保健品“进补”
“药健字”撤消后市场刚有反应时,1月4日传出消息,全国首家省级医药保健品行业商会在京成立,在成立大会上,全市医药保健品企业发出倡议书,提出降价回报社会。据北京市工商联有关人士介绍,长期以来,药价虚高、药品假冒、保健品误导消费、夸大功能等现象一直没有改善。两天后,卫生部发布消息:目前正加紧修订《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近期将颁布《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对今年底仍未达到《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企业将出局。中国保健品科技协会秘书长朱康年认为这是一次国内保健品市场的整顿。
随着国家药监局一纸批文的下达,我国市场上的“药健字”批准文号须在2002年12月31日前全部撤销,产品也按规定要随即停产。保健药品统一纳入药品管理,其批准文号表述为“国药准字B”。该规定称,到2004年1月1日,所有“药健字”保健品在市场上将完全退出。国家药监局市场监督司王志刚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整顿市场,把药品与食品的界限划清,使那些原本不以治疗功能为主的保健品退回到食品行列,难以做过度宣传。”
保健品上升为药品困难较大。新药审批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临床试验,而且保健品与药品的审批程序相差甚远。而“药健字”产品转为保健品就不得再用原来的名字。上海一家保健品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对记者说:“一般新药的申报和审批非常严格,周期长达2~3年,不过一旦申请成功,产品就会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在申报新批号的问题上早有对策。去年,深圳太太药业就把旗下的静心口服液申报“药准字”,太太口服液申报“食健字”双双获准。而健特生物、交大昂立则在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产品申请了“食健字”,避开了此次整顿。
渠道之变
据了解,获得“药准字”的“保健药品”,将进入药品渠道销售,有部分可能纳入公费医疗范围。然而,如果获准“食健字”或“食准字”,则只能在超市销售,而改做药品的则将失去超市这个渠道。
“这种销售渠道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将超过‘字号’本身带来的影响。尽管销售渠道改变,但可以使保健药品做得更专业,有利于销售市场稳定。比如药品广告有严格审批制度,再做一些虚假广告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朱康年认为,“从长远看,撤号对产业的影响可能出现在两方面:产品结构优化和企业转型。目前我国保健品企业数量太多,很多企业资金少,却小而全,既搞生产,又搞销售。未来一些产品资质不是很好的企业只有转型成为经销商、连锁店才能继续生存。按照国外的经验,真正能存活下去的保健品生产企业不过300~500家。”
洋保健品的“中国结”
“首先要区别的是,安利的保健品绝对不是药品,而是以均衡营养为主要功能的营养保健食品。”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总裁黄德荫先生告诉记者,他还表示不支持洋保健品与国产保健品这样的称法和比较,在他认为,竞争对手没有中外之分。
“我们的保健品一直都是具中国饮食文化概念的。”据黄德荫介绍,安利最畅销的有80多年历史的保健品品牌纽崔莱一开始就具有“中国概念”。纽崔莱的创始人卡尔·宏邦从1915年就开始研究中医理论,从上海回美国后,他就开始以紫花苜蓿为突破口,重点开发营养食品。在今天,纽崔莱已经成为中国销量最多的保健品。尝到了“中国概念”甜头的安利公司把目光又放在了继续进行中药理论研究上。
“中药概念”不仅安利在引进,还并没有在中国投入生产的加拿大健美生中国有限公司就声称要结合中药理论生产保健品,丰厚的利润也使拜耳下决心要在保健品市场做大,另一位“大佬”级的杜邦公司亦是如此。
洋保健一统?
“无论是本地化生产或是看中中药技术,那都不重要,重点在于中国保健品市场庞大的商机,国外保健品厂商并不是产品中国化,而是在华企业的中国化。”一位业内人士说。
“进口产品背后有着强大的国外研究队伍,从产品功能上看,有的完全可以作为药品进入医院,但却以保健品面目出现,显然是看中了中国潜力巨大的保健品市场。”目前所有国外保健品都以“食品”身份在国内市场销售。
据统计,我国目前保健品年销售额接近500亿元,并以15%~30%的速度增长,明显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速度。据美国著名的NPD市场调查公司统计,在100个购买保健品的中国人中,大约有15人在买洋保健品。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里还将不断上升。而安利公司“纽崔莱”系列营养食品去年销售额达8.5亿元,一跃成为国内保健品市场的老大。
而另一组数据可以证明其他国外厂商对中国市场有足够的关注。尽管去年中国保健品市场整体缩水15%,但由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数据表明:近5年来国外保健品在中国的销量每年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截至现在已有380多个进口保健食品获得了我国卫生部的批准(已有25个产品转境内生产)。
“此次国内保健品行业的整顿也正是为了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能力。”朱康年对国产保健品行业的混乱甚感痛心,“低门槛导致个体户、小企业蜂拥而入,使国内保健品企业面临整体信用危机。”
同时,朱康年也对记者说:“随着市场的规范,国产保健品行业自律性在加强,很多国产保健品的质量不比洋保健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