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中国的280天渐进性革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进)
唐骏
鲍尔默
280天的变化
圣诞节与新年间,微软中国公司的半数员工聚集到上海,从上海搭乘13节车厢的专列去井冈山举行希望小学的二期捐赠仪式。唐骏之所以选择专列而不是飞机,是希望将手下300多员工塞进4人间的卧铺车厢再一次经受“军乐团计划”洗礼。按照唐骏的说法就是“将微软中国公司变成人见人爱的公司,并且要负责任地带动中国软件发展,做一个好企业公民”。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微软中国总裁更迭势必伴随中高层换血,唐骏上任伊始就把微软中国的12位核心拉到广州开内部会,承诺不做任何调整。唐骏上任280天之后骄傲地对记者说:“我追寻的是渐进的方式。”他上任5个月以50%的收入增长成为微软全球较大分公司中最高增长的子公司,在搞“军乐团计划”的同时还在“护航”和“春耕”,目的是在改善与政府关系的同时拓展强化自己的渠道。微软今年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不仅赶上了国内软件政府采购这趟快车,总部又在反垄断案上顺利过关,Linux全球性的式微,Pocket PC的流行等都为它创造了很好的环境。
比起他的前任,唐骏在微软总部有更多的资源优势。最明显的解释是——杜家滨为微软中国业务模式打下了基础,吴士宏搭建了队伍,高群耀完成了快速过渡,但他们都没有唐骏有资本实现微软中国的软着陆。
微软中国同国家计委签订了62亿元合作备忘录,在“春耕”计划中投入800万美元,“护航”计划中买服务给客户,把分公司从3个增加到11个。在这280天中,在20多个城市发展了800多家经销商加入微软联盟,更发展284个金牌服务解决方案商。微软中国公司用合资投资、支持公益事业、扶持中国软件业等方法努力表达着自己重塑外形的信号。
向鲍尔默同志学习
唐骏与以往微软中国公司的几位大员相比,程序员出身的背景令其多少带有一些乔布斯式的味道,他自认为最多也就是0.25个乔布斯。但就这0.25也足够他区别于传统的职业经理人式的总裁了。
在一次微软内部会议的茶歇时段,几个高层探讨起唐骏像谁,尽管唐骏本人并不认可,但最后一致答案居然是曹操。唐骏作为昔日Windows NT的核心程序员,有很强的技术情节,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就开发卡拉OK评分系统。
其实唐骏上任的这280天的作为更像80年代初日本任天堂山内溥的女婿实伸,当时任天堂游戏登陆美国,受到了美国反日文化的严重排斥,正是美国长大的实伸采用怀柔策略敲开了美国大门。而唐骏目前正是在凭借他自己的经验主义策略,摸索微软中国的类似出路。
微软公司负责全球移动技术的总监迈克·威尔斯说:“唐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家伙,他对微软的文化有清楚的了解,他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了解微软公司上下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唐骏有点像现任微软总裁鲍尔默。
鲍尔默虽然贵为总裁,但是上下的亲和力甚至超过了盖茨,描写微软与苹果早期故事的电影《硅谷传奇》甚至把鲍尔默设计成一个喜剧人物来调节影片气氛。而唐骏早年在微软总部时正是鲍尔默的手下,而且据说深得鲍的信赖。但是唐骏紧缩的眉头与鲍尔默的亮脑袋还是有本质的不同,这也许是所有中国程序员基因中已经注入的符号。鲍式玩笑难以在微软中国生根发芽,因为微软中国的大多数本土员工承受着太多不可言喻的中国式压抑。
五问微软中国
唐骏从最初不想做微软中国总裁到临危受命,这280天终于是顺风顺水过来了,但是能否在2003年依旧保持目前势头,不知道唐骏自己如何看。
问:微软2003年5月要推出.NET计划的一系列产品,但是其核心XML却出现了微软版、SUN版、甲骨文版等不同版本,令本来开放的XML平台出现割据。微软会不会再次形成XML平台的垄断。
唐骏:微软不会寻求平台的垄断,.NET 计划是基于XML之上的技术,最终我们希望标准和技术共享未来的网络服务,XML不同版本问题的最终决定取决于国际标准委员会,各个厂商之间的标准不协调仅在5%以下,相信在未来两三年内会统一起来。目前XML的争论只是在商业利益问题上,微软只是想起推动作用。
问:微软与中国IT厂商关系如何?我们知道联想一直是最重要的战略伙伴。
唐骏:微软与联想依旧是合作伙伴关系,今年与5年前相比,中国IT市场已经今非昔比,我们需要各方面的合作伙伴。“春耕”计划就是面向这些合作的,TCL、多普达等都是微软的好伙伴。就如同联想并不是把微软作为惟一的合作伙伴,他们也与英特尔和其他厂商合作。我们同联想正在寻求全方位的合作发展方式,而微软与联想第一合作伙伴的关系是不变的。
问:金山公司和永中公司瞄准了微软最赚钱的办公软件领域,你更在意谁?
唐骏:我很在意金山的动向,而永中作为一个新兴软件企业近两年发展势头很猛。虽然他们跟微软在办公软件上有竞争关系,但他们的软件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我们也是合作关系。
问:微软很早就介入了网络游戏,其《阿斯龙的传说》曾经风靡欧美,但为什么在中国市场迟迟没有动作?
唐骏:目前在中国,微软是不会做网络游戏的,相比之下韩国的网络游戏更适合中国市场。微软的产品线引入到中国要看时机,微软要找到适合这个市场的产品。Xbox就是例子,只要中国市场在游戏方面成熟了,微软就会做,因为决定引入什么产品的权力在我这里。
问:IBM在2002年底开始转型向软件化发展,有评论认为它会是微软未来最大的对手,你怎么看?
唐骏:IBM在中国企业级市场比微软做得好,在布局上、历史上、服务上,甚至企业形象都好于微软。现在市场里个人用户在10%以下,90%以上的客户都是企业。但是我们产品优势大于IBM,“春耕”计划就是帮助我们在企业级市场出击的。而微软的软件开发人员水平相比要高得多,所以IBM转型软件我们并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