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意大利望着菲亚特远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田一凡)

财富:意大利望着菲亚特远去0

拯救菲亚特并非裁员这么简单。这个意大利最大的民族企业将直接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  

作为足球大亨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最近一定在念叨这样一句话:意大利可以不得世界杯冠军,但绝对不能失去菲亚特。

饮誉百年的菲亚特是意大利民族的骄傲,但持续七年的衰退已将它推向了要么破产,要么被出售的境地。通用汽车是两年前就已确定的买家,可无论哪届意大利政府,都不会愿意“意大利之星”落入美国佬手中。在元旦前夕的新闻发布会上,贝卢斯科尼再次强调:“我希望菲亚特公司能留出空间让本土企业参与并购竞争,意大利不少企业有足够实力入主菲亚特。”似乎为了应和总理大人的发言,新年伊始,意大利媒体便报道,前意大利电信主席罗伯托·考兰尼诺(Roberto Colaninno)将筹资80亿美元购买菲亚特,其中10亿美元为其个人资产。不过有一点谁都明白,意大利能否留住菲亚特,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民族情绪,而是市场的力量。

内部人士引用黑手党的经典语录说:“纷争已经在地板上洒满了鲜血”

菲亚特集团主席保罗·弗莱斯科(Paolo Fresco)刚刚经历了一场马基雅维里式的“逼宫”阴谋,这个69岁的老头、“拯救菲亚特”计划的全盘实施者差点被控股方亚格内利家族赶下台。在1998年接任菲亚特集团主席之前,弗莱克斯曾担任通用电器公司副主席,被公认为杰克·韦尔奇的“左膀右臂”,他为菲亚特规划的蓝图是将这家家族控制的多元化企业重组,引进GE的管理与培训制度。弗莱克斯万万没想到在自己事业的黄昏会遭遇如此大的困境。此次“逼宫”的主角是亚格内利家族掌舵者姆伯托·亚格内利(Umberto Agnelli),由于与弗莱克斯在拯救计划上存在分歧,姆伯托已将仅上任5个月的CEO加布利勒·贾拉特里(Gabriele Galateri)扫地出门,在12月10日菲亚特集团“都灵会议”之前,姆伯托一再放出风来,希望弗莱克斯也步其下属后尘。绝大多数董事会成员是在去都灵的路上得知这一消息,几位关键人物感到极为愤怒,其中包括杰克·韦尔奇和瑞士原总统弗拉韦奥·科蒂(Flavio Cotti),他们威胁说如果董事会不能一致支持弗莱斯科,他们也将辞职。在董事会的强硬立场下,姆伯托被迫收回了恶意。尽管弗莱克斯赢得胜利,但内部人士引用黑手党的经典语录说:“纷争已经在地板上洒满了鲜血。”

这场权力斗争的背景是菲亚特的“百年危机”,7年来,菲亚特汽车在全球市场几乎是“稳步地”被竞争对手蚕食。2002年,菲亚特汽车出现12亿美元亏损,连累全集团亏损6亿美元,股票也比2001年下跌了55%。为摆脱危机,菲亚特已经出售了旗下法拉利汽车34%的股份,并与各债权银行重新展开谈判。

似乎菲亚特的螺旋型速降仍不够麻烦,富有意大利特色的外部压力也来添乱,贝卢斯科尼总理和各大银行纷纷希望在拯救菲亚特中扮演关键角色。但对于弗莱斯科来说,这绝对不是好事,他必须在政府、银行、工会和投资人之间拼命周旋,以期达成一个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他手中的时间极为有限——如果菲亚特不能在2003年3月之前将净负债额从57亿美元减少到30亿美元,那么银行将从亚格内利家族手中接管菲亚特公司控股权,对菲亚特来说,这将是除破产外最坏的结果。

菲亚特的倒台对整个意大利都将是一场灾难。作为意大利最大的企业,菲亚特2001年销售额超过52亿美元,为意大利提供了95000个工作岗位。除了汽车业,它还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农用机械、建筑机械以及商用卡车制造商,独立于菲亚特汽车公司的法拉利、阿尔法·罗米欧、蓝旗亚等豪华跑车品牌更是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一旦汽车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集团覆亡,那么意大利民族信心将遭到沉重打击。

在通用公司眼里,菲亚特已经是个不可随便吞进的烂摊子

财富:意大利望着菲亚特远去1

特斯托的上台没有给菲亚特带来起色,因而受到责备  

财富:意大利望着菲亚特远去2

欲出资购买菲亚特的罗伯托·考兰尼诺还是想把菲亚特留在本土  

财富:意大利望着菲亚特远去3

财富:意大利望着菲亚特远去4

姆伯托·亚格内利(右)大权在握。加布利勒·贾拉特里(左)仅上任5个月便被扫地出门  

财富:意大利望着菲亚特远去5

69岁的弗莱克斯虽然困境重重,但似乎仍是拯救菲亚特的最佳人选  

弗莱克斯心中其实早已在酝酿各种拯救计划,汽车业分析师大都认为,弗莱克斯最令人叫绝的一招棋是2000年初与通用汽车达成的合作协议。当时菲亚特几乎已经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签约,将轿车产业卖给前者。通用汽车及时提出了一个较为温和的协议,出资24亿美元购买菲亚特汽车20%的股份,同时让菲亚特持有通用5.6%的股份,协议还包括两家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在欧洲市场进行联合采购以降低成本。这项协议的“终级”条款是,自合同签署3年半后,菲亚特集团有权按市场价格向通用汽车转让其余80%股份。从理论上讲,在特定形势下,2004年菲亚特汽车便可全部出售给通用。

不过时过境迁,目前在通用公司眼里,菲亚特已经是个不可随便吞进的烂摊子,何况通用自己在欧洲市场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仅2002年前三季度,它在欧洲就亏损了4.24亿美元。通用已向菲亚特明确表达了延期实施并购条款的希望,但弗莱克斯的态度一直很坚决,那就是并入通用是菲亚特惟一的出路,他表示在执行协议方面并不排斥新的思路,例如通用逐渐增持菲亚特股份,或是由通用旗下的欧宝公司执行并购,但弗莱克斯始终强调:“除非出现对双方都有利的新规划,否则菲亚特不会放弃这一协议,‘接近’通用是菲亚特不可妥协的目标。”

董事会和债权银行支持弗莱克斯并非出于私人交情,而是因为很多高级董事都认同弗莱克斯的想法,并将他视为拯救菲亚特的惟一人选。

“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势已经注定了菲亚特危机及解决方式”

从整体上看,菲亚特集团复兴的关键是出售菲亚特汽车,如果把菲亚特赖以成名的轿车业剥离,那么菲亚特将成为一家更健康的公司。2001年,菲亚特非轿车产业共创造了10亿美元利润,但大部分利润都被菲亚特汽车的亏损侵蚀掉了。菲亚特集团的宠儿——法拉利公司和菲亚特航空产业Avio公司,在各自领域中都表现卓越,但因受菲亚特汽车连累,Avio已经被迫终止几项关键的研发项目和收购计划,法拉利公司由德意志银行实施的上市计划也横生枝节。

卖给通用是为了活命,而要让通用接受,菲亚特汽车必须首先恢复生机,这是弗莱克斯面临的最棘手的悖论。菲亚特汽车在新兴市场的失败是酿成危机的根本原因,整个90年代,菲亚特汽车都在力拼波兰、土耳其、阿根廷等新兴市场,该战略本身没什么错,弗莱克斯很早就警告说,菲亚特汽车太过依赖意大利本土和巴西两大市场,这两个地区消化了60%的菲亚特汽车。但在开拓新兴市场时,菲亚特犯了最致命的错误——忽视了新车型的研发,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1996年上台的汽车业主管特斯托(Testore),弗莱克斯的用人不善也备受指责。在菲亚特汽车海外失利的同时,其他大公司开始全力进攻其传统市场,特别是小型家用车市场,造成到2002年,菲亚特在意大利市场的占有率从1996年的45%下降至29%。所罗门美邦汽车业分析师约翰·劳森(John Lawson)一针见血地指出:“菲亚特管理层太过依赖本土市场,太过依赖小型车的传统优势,他们始终未能改善菲亚特车的品牌形象——欧洲低端轿车,这是他们最大的失误。”

弗莱克斯已发誓要重振菲亚特的研发力量,但不幸的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却已经转移——不再是开发新车型,而是如何解雇更多工人。弗莱克斯的计划里包括关闭一些工厂,裁员6550人,为此菲亚特集团的工会组织已将整个意大利闹得不可开交。上月初,意大利政府终于批准了裁员计划,同时也给予菲亚特最关键的支持——同意所有失业工人从公共基金领取相当于原工资80%的救助金。裁员能让菲亚特在2003年度节省3亿美元开支,与通用在采购上的合作和其他节支项目能另外省出7亿美元,再假定菲亚特车2003年销售量与2002年持平——同为200万辆,弗莱克斯估计大体能让菲亚特汽车摆脱财政危机——初步达到买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