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熟……

作者:娜斯

(文 / 娜斯)

生,还是熟……0

二十来家推行生食的美国餐馆会引来大批效仿者吗?

网上流传一个笑话,农民说,“俺们刚进城你们又住农村了,俺们刚吃肉你们又吃菜了,俺们刚吃饱你们又减肥了……”的确,在中国四处一看,这小康才几年,怎么减肥工业就那么发达了,到处是瘦身中心减肥广告去脂茶清肠剂骨感美女脱脂明星……

其实,真正应该有市场的还是美国的减肥工业,因为美国的肥胖问题真的是个问题。我6年前在《三联生活周刊》上写过一篇《吃什么,怎么吃》(见《纽约明信片》),讲美国人吃得太饱脂肪太多,结果吃白肉、吃蔬菜、吃素食都成了富裕阶层的象征和新的潮流与时髦。6年后的今天,结果如何呢?美国政府有专门的公共健康机构,定时发布各种统计数字,国民体重数字的结果很令人沮丧,因为美国人还是(没有意外地)——更胖了。

这个杂志那个杂志,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减肥法,这个医生那个医生,总在评判这样健康还是那样健康,这个明星那个明星,总被评论是瘦了还是胖了。其实,到饭馆里,尤其是快餐馆大众餐馆,看看美国人的吃法就知道:任何人长年累月这么吃,不成胖子倒怪。那种汉堡薯条牛排甜点的饭量总是把任何外国来的人搞吓一跳,加上可乐汽水什么的一喝,一顿饭就能让你多长出几磅来!

物以稀为贵。不管是中是西的旧社会,穷人都不容易吃成胖子,只有富人才容易“富态”。可是,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发达社会,“富态”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反而是老百姓容易“富态”,富人倒要“骨感”了,因为这年头是胖人多瘦人少了,鹤立胖鸡群的女人变得身价百倍。什么是新潮与时髦?一定是少数人的时尚才行,一旦大众了就不再新潮时髦了。这年头别的容易成为少数,身体可不容易一下子变成少数。虽然减肥药很多,美国满街还是胖人多瘦人少,所以骨瘦如柴的美女们还不用担心——她们的市场还绝没有退潮的危险。

于是出现了一种两极化倾向:胖人越多,骨感美女越有身价,骨感美女于是把自己搞得更瘦。骨感美女越瘦越出风头,胖人越绝望,因为那种瘦法不是常人能比当然就更不是胖人能比,于是干脆自暴自弃继续吃喝。所以,美国人是胖的越胖,瘦的越瘦。吃汉堡的继续决绝地吃汉堡,而讲究健康的则也更上层楼——现在,已不是吃红肉还是吃白肉,吃肉还是吃菜之类的问题,由素食一族再发展而来的最新最边缘的吃运动是:生食。所以,现在是生还是熟的问题。农民真的要说了:俺们刚大鱼大肉了你们又要吃生糠咽生菜了,俺们刚现代化你们又要闹原始了……

的确,现在在美国最昂贵的吃法都是回归原始的吃法:先是吃新鲜蔬菜,然后进展为有机产品——因为有机蔬果不容易工业化生产,所以价格当然都比无机化肥生产出来的食品贵,却成了富裕的标志(连一个股票专家都在推荐一家有机食品连锁店的股票)。可是自从读了一篇抨击美国养牛养鸡业用激素太多引起的弊病的文章之后,说实在的,我到食品店再买鸡蛋的时候也在考虑是否挑有机鸡蛋买了,而且想回到小时家里有个鸡窝的年代去了!

生,还是熟……1

生食和素食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青睐

有机食品还不够,极端一族现在则走向了吃生主义。这个吃生主义不用担心肉里有没有激素了,因为他们是根本就不吃肉,比素食还激进的是,需要热炒热煮热烧的东西都不吃,包括豆腐,因为豆腐也是煮熟的豆子做的!《纽约时报杂志》专文介绍了这一群体,里面值得一提的几个因素是,第一,从加州缘起——美国的各种反潮流啦嬉皮啦东方化啦的物事十有八九是从加州兴起来的。第二,里面有个要角是高科技产业中发财的一新贵,迈克尔·克莱恩Michael Klein。高科技新贵作为美国的财富新势力,在精神上衔接的却不是80年代的雅皮而是60年代的嬉皮(但是比嬉皮入世),或者说是混合的波波士。他们讲的排场不是老式的豪华,而是一种比别人更能尽享自然的奢侈的“吃糠咽菜”。比如我的一个在高科技泡沫中致富的年轻朋友现在整天忙于的是去西藏的雪山或者加拿大的沼泽地带背着几十公斤重的背包野营拉练。他们都关心环保,讲究健康,政治上接近民主党。记得一个常住加州硅谷的中国朋友到纽约来玩,看到纽约上东区街上还有上年纪的女人穿毛皮,像见到了怪物——老天,你们这里还有人穿毛皮!可见加州的“革命”之彻底。不要说穿毛皮,抽烟在那里的感觉都像罪犯。上文提到的迈克尔·克莱恩,就是这么个代表人物。现年47岁的克莱恩在电讯业发财,提前退休,跟60年代著名的嬉皮乐队“愉悦死亡”混,义务宣传环保,现在则又在——吃生。《纽约时报杂志》指出这个最热门(或者最冷门最酷——coolest)的亚文化由另类保健者,精神追求者和极端时髦者组成,比如黛米·摩尔这样的明星就是生食一员。迈克尔·克莱恩应该是三样全占吧,而且迈克尔·克莱恩的太太正好是厨师,所以迈克尔·克莱恩出资帮他老婆开了一家“全生餐馆”——这样的餐馆美国现在有二十来家——成为推行生食的革命根据地。

生食主义者的生食到底是怎么个生法呢?其实,生食不用明火,但不等于不经过加工,而且可以用电锅缓慢加温至118华氏度。实际上,生食者的菜肴准备起来更加费神费时。搅拌机榨汁机都是生食不可少的厨房用品。松子和杏仁奶搅和成了马铃薯泥;杏仁奶当牛奶,加点蜂蜜和枫糖做冰淇淋——生食食谱里,水果、蔬菜、果仁等等是主角。我像很多非生食主义者一样出于好奇去纽约的生食馆吃饭——这里的顾客以素食者为多。说实在的,这里的菜还真不难吃,尤其点心。可是,很难想象顿顿如此。适合夏天,很难想象冬天顿顿如此,这也是为什么生食者多在加州。

生食主义者的理论是生食能让人保持青春和健康,因为高温破坏了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尤其是破坏食物中的自然活酵素,使人体得自己产生活酵素。生食让人体保持活酵素,从而更有活力,延缓衰老,抵抗疾病。科学家认为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因为有些食物恰恰是要熟食才能消毒和获得某种营养。

但问题的关键是,有些科学家也承认,生食到底有无魔法且不谈,它总比麦当劳食品要健康。生食或素食者可能营养中动物蛋白质不够,可是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脂肪也绝没有麦当劳食品的含量那么多。所以,生食之所以在美国有市场,是因为有前文所说的前提条件——美国大众饮食出了问题,有病乱投医,最极端的是选择了生食。一种极端永远容易造成另一种极端。在中国,麦当劳成了小孩的选择;而在美国,吃麦当劳长大的一代却又冒出了面包、牛肉、薯条皆不吃的人,今天的世界就是这么奇怪。

上一篇: 牛桥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