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百禽问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宝)

阅读:百禽问题0

大概和今年国际数学大会在中国召开有关,书店的展台上添了不少数学新书。《数学史》、《古今数学思想》等名著名译纷纷重版,市场反应不错。在上海季风书园,上架不久的《古今数学思想》居然一度脱销。

《数学的故事》([美]理查德·曼凯维奇著,冯速译,海南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是本生动简明的数学史。有趣的是,作者以史为证,说明数学在某些方面非常感性,有点像艺术。给本书作序的伊恩·斯图尔特更是认同媒体的夸张说法:数学是性感的新摇滚。

《数学的故事》第五章专门讨论中国古代的数学,很有意思。它提到各种文明的数学文献中都曾频繁出现的“百禽问题”,中国《算经十书》中也有:“公鸡值5钱、母鸡值3钱、3个小鸡值1钱。如果用100钱买100只鸡,问公鸡、母鸡、小鸡各有几只。这一问题有3个答案,其中一个答案是4只公鸡、18只母鸡和78只小鸡(当时遗漏了25只母鸡、75只小鸡和0只公鸡的解)。给出的解是正确的,但解释却似是而非。”最后这句话大可玩味。数学思维最直接反映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方法。我觉得直到今天,很多令同胞们沾沾自喜的功德,其实都是“解是正确的,但解释却似是而非”,理路有误。打个比方,一个外国人来到咱们某城市的五叉路口,但见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杂在一起到处乱窜,没有警察,没有红绿灯,他感觉马上就会发生车祸。一小时过去了,什么事也没发生,乱中原来有序,所有交通的参与者各有避让的诀窍和默契。外国人松了一口气,佩服中华民族真伟大。这个假想的故事是典型的“解是正确的”(当时没有发生交通事故),但思路是错误的(没有交通规则肯定要出事)。我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不过还是只打比方,不举例子,一举例子,就不再是《数学的故事》。

如果不以销售量论英雄,每年十数万种新书中,总有十来种原书不错翻译也不差的外国小说。《在男人的怀抱中》([法]卡米耶·洛郎斯著,韩沪麟译,海天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肯定是今年最好的翻译小说之一,虽然它初版印数只有5000本。

《在男人的怀抱中》是作者对她一生中经历的男人们的回忆,有点像一个美食家对他一生中经历的饭局的回忆。作者的写法很特别:故事很模糊,情节断断续续,说不上有什么突出人物,十几万字的小说分成近百个章节……她的记忆是感受性的,就像美食家回忆多年前吃过的一道红烧圈子,他只记得没有洗干净的猪肠里的残留秽物给他的刺激,其他什么都忘了……

读完这本书,我有两点想法:第一,这本书搭配碟片《欲望城市》,能保证你度过一个愉快的艺术之夜。第二,首都那个吃喝委员会,以她们的经验和锐利感受,也能写一本这样好看的书。应该有人劝她们试试。

《男人的潇洒》(《名品世界》编委会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是本时尚杂志类的图文书。它的题旨是“让男士们结识更多品牌了解更多的品牌文化和穿着艺术”。书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品牌介绍,还有以余秋雨打头的文化人对品牌问题的表态、感言和解释,另外就是编书人自己编写的男士着装指导。比较好玩的是,不无广告嫌疑的品牌介绍是书中最出色的部分,不仅图片漂亮资料翔实,文字也相当老练从容。相比较,余先生的大话品牌显得尽是些空洞的恭维。而着装指导则在半实半虚七对三错之间。

我可以打赌,这本书的中国编写者对书中介绍品牌的消费经验严重不足,甚至可能为零。缺少贴肉的体会,你说话不能不心虚。既然如此,何不藏拙?多用别人的材料,少发自己的感慨。

侦探小说在世界各国的图书市场都是畅销兼常销的品种。中国的情况是翻译作品多,原创作品少。华文圈子里的成名作家如香港的张小娴说过,等她老了就去写侦探小说。这就是说,侦探小说既是他们的私心所爱,又是一个等脑血管硬化后才老有所为的工作。

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的“菲洛·凡斯探案精选”,一套五本([美]凡迪恩著,腾飞等译,2002年6月第1版),是美国探案小说的经典名著。书后附有凡迪恩所写《探案小说二十条守则》。凡迪恩给自己制定了很严格的限制,划地为牢再挑战天下英雄。现在看看,他的守则已经给后来的探案作家破坏得七零八落。本来嘛,他以为他是谁?作协领导?还想给小说定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