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像一只鸟掠过地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陈李娟)

摄影:像一只鸟掠过地球0

黄石公园壮丽的春天(美国怀俄明州) 

摄影:像一只鸟掠过地球1 

法国和意大利的自然边境,阿尔卑斯山的中心Aiguilledu南山峰(法国)  

摄影:像一只鸟掠过地球2

Vestmann小岛(冰岛)  

摄影:像一只鸟掠过地球3

干谷(约旦)  

“我把视线集中于一点,只是想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一只鸟和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有多么不同,恐怕就要飞到空中才会明白。法国人Yann Arthus-Bertrand乘坐直升机“这样一件非凡的工作工具和令人惊奇的玩具”,鸟一样飞在空中,“就像是面对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他把这张大地图拍了下来。

这一百多幅照片目前正在英国伦敦、法国里昂、美国芝加哥、加拿大蒙特利尔、德国柏林、黎巴嫩首都贝特鲁等14个重要城市的露天进行免费展览,在此之前已经在纽约、巴黎、米兰、东京、日内瓦等地向人们展示过,并预计于2003年到达中国的上海和台湾。对这次展览的形容是:“一次户外的、免费的展览,一次对我们的星球和它的居住者的反省,一次创造性的尝试和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介绍。”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使这些照片有了全球性的意义。这种开放式的展览基本在城市中心的街道上进行,在黎巴嫩它被放在国会的附近,在华沙皇室花园的栏杆上围了一圈,在摩洛哥吉尔林荫道上沿途摆放,在巴黎的卢森堡公园和纽约的公共图书馆展出,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相关书籍也乘机热卖,因为对地球的认识总是人类永远的话题。展览内容大致有四个部分,一是蓝色星球,是鸟瞰海洋、湖泊等的照片;二是绿色生命,关于森林、草原等宝贵的绿色;三是山川、山脉等,还有就是人类的足迹,人类对这个星球的改造。

Yann Arthus-Bertrand1946年出生在法国,一直是一个自然保护组织的头脑人物。30岁的时候,他和妻子搬到了肯尼亚,到那里去研究狮子。就是在非洲,他从热气球上注意到从天空看这个星球的特殊的美丽。回到法国之后,他成了一名摄影记者,渐渐在《生活》、《国家地理杂志》等知名刊物上刊登照片,成为著名的摄影师。1995年,他开始了这项名为“鸟瞰地球”的摄影活动,从空中拍摄了一百多张照片以此作为对新世纪的贺礼。他声称,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目录,更是一份关于人类和生态的宣言。

整个过程历时五年,非常复杂,在大多数国家看来,空中摄影只是一种间谍活动并且在严格的管理之下,通常是被断然拒绝,这使他很伤脑筋,因此在某些国家获得允许后就一阵猛拍,导致照片有些重复,不过幸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使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接着是要良好的气候条件,从极高的地方往下拍,干净的空气非常重要,有时候甚至要花一整天的时间在空中等待按下快门的时机,而直升机一个小时的价格就是5000法郎。在拍摄中,除了飞机、直升机,甚至会用到超轻型飞机或者滑翔伞。虽然他在采访中声称并不在乎金钱,但还是不得不承认商家赞助的钱在这次活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团队为这次活动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寻找有摄影价值的地区,并且采用了GPRS锁定,以便以后的人能继续拍摄,对比其中的变化,但是70%的照片依然是意外所得,地球的千变万化在一瞬间被定格,因此他们拍下来很多几乎从来没有人见过的照片。这正是这些照片最大的吸引力所在。还有一点,以前的航拍都是在飞机上进行,距离非常远,也比较零星。而他这次的拍摄因为采用了良好的飞行设备,距离却非常自由,从5米到2000米,可以寻找最好的角度。他在美国上空拍到一个小孩子在操场上的美国五彩地图上踢球的样子,不降到一定高度根本没有办法完成。

摄影:像一只鸟掠过地球4

Yann Arthus-Bertrand  

他几乎飞过了整个地球,从非洲、南美洲到亚洲,从马达加斯加种在火山斜坡上的农田到苏联中亚细亚地区的咸水湖,从阿根廷充满大马哈鱼和鲑鱼的利昂那河流到毛里塔尼亚首都附近的骆驼商队,他从鸟的高度拍下了马达加斯加著名的猴面包、阿根廷的越出海面的鲸鱼、摩洛哥的像水墨画的小山村……但遗憾的是,却没有一张是从中国上空拍摄的,也就使我们、使世界失去了一次从空中系统感受中国的地理和细节的机会。

美丽是绝对的。任何一个对地球依然存着好奇的人都会被从空中对地球的窥视所吸引,并且惊叹和感动。在很多人越来越对遥远的事物充满兴趣的时候,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在遥远的某处存在的奇异景色。因为视角的变化,原来普通的东西显得兴趣盎然:原来北马尔代夫的一个湖泊看上去像蓝色的眼睛,而沙漠的骆驼商队看上去只是几只黑色的蚂蚁,农民们把农田耕作得像个圆形的指纹,而有些田里的树竟然像一副副绿色的眼镜,还有那些散在一大片绿色农田中的五颜六色的小村庄……每片景色都显示出与以前不同的一面。这其实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展,或许应该称为地球自己的画展。它展示地球的颜色、形状和神奇。地球艳丽的蓝、绿、红、黄等色彩和奇特的形状几乎不用摄影师费什么心思,总有些唾手可得的嫌疑。所以作者再三强调的并不是这些。他是想把我们带到空中,来看人类让地球变成了什么样子。人的渺小和伟大,建设和破坏,才是真正的主题所在。那个躺在白色棉花上休息的黑人,走在一大片地毯中的妇女,还有沙漠中的骆驼商队,构成了画面中的重要的亮点。而即使是冰河、火山、大海也都掺杂着人类留下的痕迹,但是却因为缺少鲜活的人而略显呆板,有个别的甚至显得毫无必要。不过你可别奢望在飞机上能看到同样的画面,因为这些照片是经过长时间曝光和一定的后期电脑制作才有如此美丽,跟我们平时在飞机上看到的景色并不完全一样。

作为摄影作品,过多的利用说明是失败的象征,但是对于此类作品来说,地理知识和相关的生态知识的说明却显得非常必要。作者拍下马达加斯加大片的农田,如果没有说明根本不知道那是在安基萨贝附近的火山斜坡上耕作,来自非洲(大陆)和印度尼西亚的马达加斯加的首批居民,2000年前在连续不断的移民潮中登上这个岛,名叫“塔维”的传统的砍伐和焚烧式的耕作已对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结果;而在肯尼亚国家公园拍摄的大片火烈鸟从空中看来似乎生机昂然,但是在说明中我们知道,它们的数目正因为人口和水面的下降而急剧减低;不看说明我们也不会明白,在沙漠地区,仍有一些富含营养元素的冲积土壤由于缺乏肥水灌溉而贫瘠;而占了美国1/4的乡村面积的耕地常常反映出精耕的“极致”:干裂、腐蚀、土壤枯竭……照片的美丽和说明中关于环境的困境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有些照片除了说明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摄影:像一只鸟掠过地球5

新喀里多尼亚心状图(南太平洋)  

摄影:像一只鸟掠过地球6

Tanikely小岛(马达加斯加)

上一篇: 种桃种李种春风
下一篇: 阅读:百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