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安:容易被利用的“第三支武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郝利琼 秦翠莉)
在中国,保安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张新民 摄/Fotoe)
7月28日下午4点多,北京厂洼西区10号院上班的保安陶学成和郭建喜接到小区经理通知:“咱们物业公司晚上有点事,你们过来帮点忙。”当晚8点半,陶学成一行5人赶到他们所属的北京青东物业公司。10点,在青东物业领导和员工带领下,他们进入维利奥比萨店,开始“腾退”该店物品。陶学成等5人主要负责把店里的一切物品搬运到楼下“封存”起来。在干完活回小区的路上,他们被维利奥比萨店的员工围截,受到责骂,并被带到万寿寺派出所。他们在派出所里呆了20多个小时。令陶学成他们感到十分委屈的是,“我们只知道是去公司里搬个东西,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
整个事件跟这些保安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北京青东物业公司和承租人维利奥比萨店发生纠纷,青东物业擅自解除了和“维利奥”的协议,并派人对该店一切物品强制“腾退”。陶学成他们是物业公司临时借来搬东西的帮手,换一种说法,他们在无形中成了“帮凶”。
据维利奥比萨店负责人邢女士提供的情况,当晚还有该公司借来的另一些小区保安参与了“打砸抢”,具体人数不清。
在我们已经习惯了媒体上关于保安搜身、踢打孕妇、打死人的报道后,这次事件再次增加了对保安的坏印象。
“他们很无辜,但他们确实做了不合法的事。”一个知情者如是说。
潜在的安全隐患
陶学成是个23岁的复员军人,老家在山东。从部队复员后做保安,是当前很多复员兵的有限选择之一。在厂洼小区,他们主要负责小区内的治安、车辆停放等。他的几个同伴也都是复员军人,一年前被青东物业招聘过来做保安。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场上的保安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北京市公安局下属的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的保安,一种是很多单位自招的穿着和正规保安类似服装的“内保人员”,还有就是社会上来源可疑的“黑保安”。在公安机关的概念中,后两类人并不被归纳到“保安”中。所以按照严格说法,陶学成他们还不能被称做“保安”。但他们行使的,确实是保安之职。
在每个城市的每个角落,你都可以看到保安。光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及其下属的28家分公司就有4.4万名保安,这还不包括数量众多的内保人员和“黑保安”。
“保安业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它的基本含义就是‘花钱买平安’。在美国,有110万保安从业人员,年经营额达到200亿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主任熊一新告诉记者。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学说,当人满足基本需求后,对安全的需求就会增强。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保安服务已经跻身于十大支柱产业行列。
在中国,保安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保安职业还是被列入低素质要求和简单劳动。城里人不愿做保安工作,因为待遇差、地位低,且还有安全之虞。保安公司出于成本考虑,当然愿意雇佣成本更低的外地农村青年。在北京城里,一个公安系统正规保安的月工资大约1000元,而公司雇佣的保安,其工资除去吃住,每月大约在450元左右。
北京的保安90%以上来自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农村,另有一些是复员军人。据中国保安协会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在保安队伍中,具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89%。
在社会学者的眼中,由这种低收入和低素质的群体来担当一个维护社会秩序的角色,显然不相称。按照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李强的“角色距离”理论,一个在乡村社会里成长并认同乡村社会规范的人,可能习惯于以暴力手段去解决问题。“当他来到城市,被放到一个维持社会和公共秩序的角色上,如果没有被很好地教育和规范,他做出一些打人、侵犯人权的事,是很自然的。这时候,他自身反而成为安全的隐患。”他说。
被规范的和失控的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政府对被纳入公安系统管辖范围内的保安,从招收、培训、管理和使用都是很严格的。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东城分公司的史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和全国很多省的劳务部门都有长期合作关系,当地劳务部门负责输送一些身体条件好、政治上可靠、无前科劣迹的年轻人到北京来当保安。到我们这里来的人,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要有当地公安机关的政审材料、务工证等证件,到北京还要接受复审和身体检查,在保安公司专门的训练场地接受一个月的训练。”
“跟在部队里差不多,每天要训练,要学习,出门买个东西都得请假。”王明华是一个大厦保安队的“队长”,他负责日常管理手下的25名保安员。北京市已出台了《北京市保安服务操作流程》和《北京市保安服务质量标准》来规范保安的行为规范。记者从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了解到,北京保安总公司有30支保安纠察队,专门负责明察暗访,纠正保安的不规范行为。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上大量存在的内保人员和“黑保安”却处于失控和散漫状态。王明华告诉记者,他一个朋友的老乡因为没有进到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到一家物业公司当保安。“那也不需要政审、培训,交点钱,买身衣服穿上,在大门口一站,就是保安了。”
由于进入容易,再加上疏于管理和监督,绝大多数“黑保安”法律意识淡薄,暴力和动武是他们维护老板利益的基本行为方式。
近来,在北京和多个省市都发生过保安打死人事件。事后,公安机关马上站出来澄清:打死人的是“黑保安”。然后,一般来说,公安机关会有一次效果不大的整顿“黑保安”的行动。但“黑保安”的屡禁不绝,或许并不在于警方力度不够。因为雇佣一个“黑保安”毕竟要比正规保安便宜一半价格。
容易被利用的力量
和北京一样的很多大城市里,保安的数量在急遽上升。这种大量和广泛存在的力量,被人戏称为除了军队、警察之外的“第三支武装”。
“保安维护的不仅是一个单位或集体的秩序,他同时也是在维护着公共安全。”公安大学的熊一新说。在一家正规的保安公司,保安职责是由保安公司和客户方协商而成,并且有严格的合同文本。如果客户提出超出合同之外的要求,任何保安都可以说“不”。但“黑保安”市场就不一样了———切都以老板的利益和意志为中心。
就像保安“队长”王明华所说:“在他们那里,老板说啥就是啥,老板让干啥就干啥!”保安是老板可以随意支使的棋子,“犯法的事你不干?不干就走人,想干的人排着队呢”。
很多参与打人的保安是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事后,在青东物业保卫科工作的人士曾对比萨店负责人邢女士说:“我们也没有办法,在这工作就要听话,否则就失去饭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