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贝塔斯曼高层地震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7·28,贝塔斯曼高层地震0

是默恩(左)赶走了米德尔霍夫(右)吗?  

互联网时代的英雄也许是时代华纳的凯斯(STEVE CASE)或者雅虎的杨致远,但赚钱最多却是贝塔斯曼集团的米德尔霍夫。在互联网最热的时候,全球投资高手都在下注,把大笔投资押在以数字技术见长的媒体公司。但米德尔霍夫的做法却正好相反,2000年初,互联网公司和媒体公司的市值达到最高时,贝塔斯曼却卖掉了美国在线股份,及MEDIAWAY和其他IT行业的股权。后来互联网市值一落千丈,他因为提前出手,净赚100亿欧元。当人们谈到这个话题时,米德尔霍夫回答的永远只是一个微笑。

米德尔霍夫来过中国两次,第一次他与德国总理同行,并在上海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活动,被公认为是一次成功到访;第二次是在上海与一家公司签定了投资兴建大型印刷厂的协定。 年初米德尔霍夫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是在去机场的路上,车开得太快,很多问题刚开了个头,就已经到了机场。贝塔斯曼否会投资中国的体育产业?是否会进入中国的电视媒体?贝塔斯曼对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有何打算?贝塔斯曼在中国的业务是否会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当时米德尔霍夫的话题刚刚展开,他说:“等下一次吧。”

7月28日的消息来得也许过于突然,因为几天前他刚刚签定了5年新合同。

7月,世界媒体高层地震。几天前,法国最大媒体集团维旺迪公司总裁因经营不利丢掉了饭碗,人们对他最大的指责是只会经营“水务公司”——对经营媒体没有任何经验,只知道自己出风头。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美国在线首席执行官皮特曼丢掉了总裁位置,原因是美国在线的股票价格一路下滑。

米德尔霍夫离职的原因与前两位媒体总裁决然不同,德国媒体认为:“导致他离职的原因是公司利润增长太好,发展太迅速,贝塔斯曼公司的投资人跟不上米德尔霍夫的思维和步伐。”而贝塔斯曼集团7月28日对媒体的官方解释是:“由于贝塔斯曼集团投资人与集团总裁在发展战略上存在分歧。”

两天后,米德尔霍夫在自己的别墅接受了德国电视一台采访,米德尔霍夫出场时丝毫没有失落的感觉,在采访中他坚持认为:贝塔斯曼这样的公司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级大媒体集团,尽管现在股票市场前景不是太好,但集团必须通过公司上市以便不断扩大资本。“可是,现在公司依然掌握在家庭投资人手里,这样的资本结构已经没有办法适应世界媒体集团发展的趋势,很难继续生存下去。”

在谈到贝塔斯曼最大的股东默恩时,米德尔霍夫表达了对这位81岁高龄老人的尊重,他认为默恩是战后德国最成功的企业家,甚至是欧洲乃至全世界最成功的企业家。米德尔霍夫说,默恩对他在贝塔斯曼16年的工作一直非常支持,尽管有时也有一些有关集团发展上的分歧,但从来没有因为他是公司最大的股东而盛气凌人。相反,老人总是能从一个职业经理人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但遗憾的是,这一次在米德尔霍夫最需要老人支持的时候,默恩却没有出现。

德国一家报纸以《前女秘书入主德国最大媒体》报道了米德尔霍夫离职的消息,媒体把米德尔霍夫的离职归结于老默恩“年轻气盛”的妻子。默恩的妻子比默恩年轻20岁,当过秘书,她对米德尔霍夫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当年,在德国总理访问中国的随行人员中,她也和米德尔霍夫一起参加了贝塔斯曼在上海的活动,但她却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

2002年3月,米德尔霍夫信任的公司发言人被炒了鱿鱼,当时德国媒体就猜测:“炒掉米德尔霍夫发言人很可能是削弱米德尔霍夫权力的开始。”有媒体认为,默恩家族对米德尔霍夫最大的忧虑是担心这位少壮的总裁随着业绩越来越好,“在对公司的发展等关键问题上不太愿意听取家族人员的意见”,而且,一旦公司在5年后上市,家族就很难保持对贝塔斯曼的控股权。

默恩是贝塔斯曼家族的重外孙,现在是第5代传人。从美国战俘营返回后,默恩带着几个原有工人先清洗生锈的印刷机器,后来建立了著名的贝塔斯曼读书俱乐部,用了几年时间发展了上百万会员。默恩成就了贝塔斯曼传奇,现在仅读书俱乐部会员就有近3000万。也许,默恩老人不愿意看到贝塔斯曼旁落他人之手,但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发表任何看法。他这一次的沉默,究竟是健康原因,还是别的什么,现在还不清楚。

沃尔斯纳是米德尔霍夫的前任,是他在1997年提议让米德尔霍夫出任自己的接班人,目前只有他公开批评贝塔斯曼监事会的做法缺乏远见。当然,鉴于贝塔斯曼集团控制着23家电视台和数不清的报纸杂志和广播电台,每个与媒体打交道的人都需要慎重。米德尔霍夫选择接受采访是德国电视一台,这个电视台是国立的,与贝塔斯曼没有任何资金关系。

米德尔霍夫下台后当然不会为找工作而发愁,首先,依然有效的5年合同会给他带来4000万欧元的进账,加上去年贝塔斯曼奖励给他的2000万欧元,米德尔霍夫可以和妻子带着5个孩子到美丽的法国南部度过一个清静的夏天。就像他在回答德国电视一台采访时说的,“我一直想到法国南部度假,但一直没有时间,现在终于可以与家人一起度假了”。

关于未来的工作,现年只有49岁的米德尔霍夫是德国少有的天才高级职业经理人,他用了4年时间,让公司营业额翻番增长,公司利润增长了6倍,资本积累增长了9倍。很多人猜测,德国第一大企业德国电讯的总裁刚刚离职,德国政府是德国电讯的第一大股东,而米德尔霍夫与德国现任总理施罗德关系良好,这个总裁空缺也许会成为米德尔霍夫的一个不错选择。

也有人认为,米德尔霍夫绝对不会选择在德国工作,他是一个地道的美国迷,他曾经说,自己是一个经常要在德国办点商务的美国人,至于德国护照的问题只是一个偶然。也许他会到世界第一大媒体美国在线一时代华纳任职,米德尔霍夫与美国在线一时代华纳的老板凯斯有多年私交。米德尔霍夫在接受采访时对未来在哪里工作的回答是:“我现在要好好休息一下,至于未来的工作,也可能是在国内,也可能是国外甚至是在另外的一个大陆。”

在米德尔霍夫离去的同时,贝塔斯曼立即有了一个新总裁,这位继任者就是原来监事会主席迪伦(Thillen)。按照贝塔斯曼总裁年龄不能超过60岁的惯例,现年59岁的他也只有几周时间来为贝塔斯曼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好在贝塔斯曼为迪伦破除了惯例,给了他一个三年合同。

迪伦的优势在于他得到了默恩家族的全力支持。迪伦在董事会任职已经有二十多年,非常熟悉印刷业。这位新总裁在米德尔霍夫接受电视采访的第二天也接受了德国通讯社的采访,他明确表示,贝塔斯曼出售给比利时一家投资公司的25%的股份仍然会按照原来计划上市,但默恩家族在贝塔斯曼75%的份额是不会上市的。迪伦称:“贝塔斯曼今后要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10%的赢利计划依然继续坚持。”

德国一些金融分析家认为,因为迪伦在金融界没有多大名气,他很可能采取一种比较保守的经营原则。《德国商报》分析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投资商将不会特别关注贝塔斯曼。当然,贝塔斯曼75%的份额如果不上市,它也没有必要巴结投资商。

在得知贝塔斯曼高层发生地震之后,记者迅速与贝塔斯曼在上海的中国联络处取得联系。公关部一位发言人告诉记者:“大家觉得,米德尔霍夫的离职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贝塔斯曼的上海发言人告诉记者,新总裁将会采取一种比较保守或者说比较传统的经营原则。他解释说:“大家也许知道,世界上几家大的传媒集团资金运作都不是很成功,金融资本市场波动太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一些比较保守的措施应当也可以理解。”

谈到贝塔斯曼的中国计划是否会受到影响时,这位发言人表示,目前,贝塔斯曼在中国的主要业务还限于印刷厂、读书俱乐部等,中国业务在贝塔斯曼所占的比重还非常小,因此不会受到影响,可能受影响的主要是在美国的一些业务,如电子商务和音像业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