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做文化产业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我们在做文化产业0

李博伦(徐景俊 摄)  

2001年2月,中信集团公司与中国天平经济文化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中信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覆盖影视、报刊、电视、体育、娱乐和广告六大领域。从2001年8月到现在,这家公司先后成立了12家控股子公司。曾经有媒体把中信形容成“大资金、大投入、大手笔、大气魄”,那么中信在“做大”之前肯定在酝酿一场风暴。在记者采访中信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博伦时,感到了风暴来临前的征兆,这个风暴的中心就是以资本运作方式,把文化变成真正的产业。

在文化方面,除了官方,中信没有太大的对手

三联生活周刊:中信在一年内接连成 立了12个公司,在目前中国文化市场不 是很振奋的情况下,要在3年内花掉10亿 人民币,当初是怎么想的?

李博伦:从1997年开始,中信专门研究市场的部门开始研究未来投资方向,他们得出结论,就世界而言,未来最赚钱、最有前途的一个是高科技,一个是文化产业。文化也能造就巨人,今后中信投资的方向逐步向高科技和文化产业倾斜。按比较权威的测算,7至8年是文化投资收回的周期,这个周期在其他行业里其实已经是非常快的了,别的行业全部收回来要更长时间。这样,中信决定尝试文化产业投资,是感觉市场潜力非常大,目前的文化连产业门槛还没进去。我们总结一下,现在中国的文化公司有几个特点:小规模、低层次、无序竞争,没什么规划。

中信投资文化产业,应该说是对世界文化产业走向的考察结果,按照通用的发达国家标准,一个国家的广告业,应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咱们国家去年国民生产总值90000亿元,广告业只有700多亿元,至少有150亿~200亿元的空间。文化体育行业正常情况下应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意味着在中国应该有9000亿的价值是正常的文化体育产业收入,但咱们所有文化产业产值加在一起不到5000亿,这个升值空间和潜力相当大。中国没有大的文化产业,严格来说,除了官方,中信没有太大的对手。在这个前提指导下,中信才决定把文化和体育产业当成我们的两个翅膀。

把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串起来

三联生活周刊:我看到中信投资的大部分内容集中在影视方面,目前中国文化市场缺乏规矩,法制不健全,可能这些产品直接面临盗版或行规问题,那么中信在通过调查得出乐观结论的同时,又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和风险?

李博伦:中国有一个特点,除了法律还有政策问题。拿影视来说,拍多好的电影,你还没播呢,盗版出来了。中国电影现在已跌入低谷,年产量是建国以来最低的,去年百八十部。拿这些电影的国内市场来说,1/3全赔,1/3赔一半,1/3赔一点。严格说,没有一部电影是赚钱的。作为投资商,怎么赚钱呢?通过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卖到海外,它的利润是在海外挣的,而且是分3年把利润收完。如果电影都是这个下场,那电影还怎么拍呢?这就是中国电影市场极不规范,不规范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投资商赚不着钱。中国规定,投资商的电影票房占33%,但是它既可以是10万元也可以是100万元甚至是1000万元的33%,因为电影院与投资商没关系,电影院说卖出多少就是多少。

我们现在是一边做电影,一边做院线,一定要有自己的院线才能有保证。前段时间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全国票房只有14万元,一个日本老头花8万元买走,在日本挣了2500万人民币。人家有固定的网络发行渠道,可以从票房里挣回来,咱们是血本无归。所以如果我们签约的电影院有100家,那么每投资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国产电影,每个电影院的上座率只要达到25%,我们就已经赚钱了。

目前中国还没有像我这样把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串在一起的公司,三个环节都可以赚钱。产业链条的结果就是盈利的最大空间,每一个环节都有利润点。现在的电影院都比较破旧,所以,仅签约电影院还不够,如果保证电影方面利益的最大化,保证我们拍的电影不赔钱,还要改造电影院,把电影院变得漂漂亮亮,人们都来看电影,才能赚到钱。所以我们成立“世纪环球电影院线发展公司”,要做100~200家电影院线。如果我们做到200家是什么概念?全国有800家正规电影院,就意味着我们控制了1/4,中国现在有8个亿的票房,但实际上有100个亿票房的潜力(美国人给咱们做出的评估是15亿美元),你占领了1/4的天下,你每一部电影的利益不就是最大化了?

我去上海考察,发现真正赚钱的票房仅仅是一半,另一半赚钱的是可乐、爆米花、咖啡和快餐。电影票是15元,可乐加爆米花28元,这样下来一年有6000~7000万的收入,而一个1500人多体电影院的改造需要2200万元,两年就可收回成本。这样我才敢做电影。

另外,我们为什么不怕盗版?电影和电视剧真正盗版的大都是自己人,盗完了再发表声明。只有导演和投资人才有这个片子,为什么要监守自盗?因为拍了就赔钱,所以,多卖几个盗版,一家卖100万,3家卖300万就把本钱挣回来了。今后随着电影会慢慢赚钱,音像制品也会降低价格,你质量高,价格低,慢慢你就会压住盗版。所以,我们不怕,我能控制住没有盗版,一旦有盗版,我们还有票房。我们做什么一定要建立在非常详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包括法律法规,包括每一个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最后算我们挣不挣钱,如果不挣钱,就不做。我们做这么大的规模,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对市场非常了解的情况下,把它作为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的概念去做文化。

我不出这间屋子,打打电话,就可以把事情搞定

三联生活周刊:您所说的投资100家电影院线改造需要多长时间?

李博伦:电影院线改造还不在前3年投10个亿的范围之内,22个亿的现金投进去,一评估就翻一番,再一上市,往最低说,就翻两番,就是120亿,我们所有的投资都赚回来了。真正文化产业就是资本运作,没有资本运作你就投不起这个钱。电影院为什么能翻一两番?因为它现金流大。什么生意天天几千人来交现金?电影院。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在你的院线上市之前,投资拍的电影怎么把钱赚回来?

李博伦:我具体给你分析一下拍电影怎么赚钱。我有院线的优势先不算,现在国产电影最便宜的投资一部300万元,我全国票房只收50万元,这是很低的标准了。我卖给央视电影频道,播映权最低可以卖30万元,最高可以卖80万元,我取中间,50万元。卖给音像公司出光盘,可以卖20万元。卖给图书公司出电影图书10万元。卖给武警部队,30万元。卖给美国HBO电视台,我们跟HBO有协议,他们买我们一部电影70万元。还剩下70万元我卖给全球市场,怎么也能卖出70万。最后,收支平衡。但是这样只有我们能做到,因为我们与HBO有协议,央视就能给我们50万的价格,别人就不行。

三联生活周刊:你们要赚回300万元,需要6个环节,除了HBO已经签了协议,每一个环节都意味要建立一个网络,这个网络现在健全吗?

李博伦:可以这么说,我们不出这间屋子,就可以把其他5个环节的事情搞定,打打电话就行了。但是,我们有这么多的网络,最后还是个收支平衡,为什么?我票房才拿到50万元。如果我拥有院线的话,就可以拿到500万元。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这100家院线什么时候能搭建起来?

李博伦:一年之内。院线是自由的,有关部门规定,任何一家电影院,如果你不加入院线,就无权放映进口影片。我们现在和中影集团合作,中影负责进口电影,我会优先拿到进口电影,可能我的院线都放完了,别的院线才会放。这样,有些院线会主动加入到我们这边。还有,我们对单个电影院有2200万元投资,我们占一部分股份,以后中国的电影院慢慢都会投奔我。等我占有半壁河山,价格就由我来定了。谁垄断市场,谁就能定游戏规则。文化产业,意味着有足够的规模,才导致游戏规则的变化和价格的浮动,这才是真正的市场化。改造电影院的周期也不长,年初动工,年底竣工,我每年都能保证有2/3的电影院在放电影,这样可以收回现金,同时有1/3在改造。

艺人一旦成名了,剪个彩都能挣钱

三联生活周刊:从制作角度,中国一年能有一个歌手靠出版唱片挣钱就不错了,中信怎么解决歌手唱片挣钱问题?

李博伦:在推销歌手的时候是赔钱的,制作一张唱片要100万元,制作费一半,宣传费一半,但做一张唱片,好不好不知道,一般是包销,好的能回来30万元,惨的是挥泪大甩卖。严格地讲,他的赚钱是在演出和广告方面,但前提是你得用唱片把他慢慢地捧红了。可能有一天,一个广告就能把你之前的投入全部赚回来。一个歌手的利润点也是多方面的,这么说吧,将来成大腕了,到哪里剪个彩,都能赚一大笔钱。

三联生活周刊:您说的这个思路现在很多人都在这么做,但是这样就没有人关注音乐本身,刚才谈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有个问题没问,你们怎么就能保证电影就能吸引人到电影院看,或者就能卖出高价钱?这是一个产品质量问题。

李博伦:这是一个艺术质量问题,韩国电影为什么突然间火起来了?因为有政府支持。政府支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放宽审查,严格地说,只要不是特别过分的影片,都可以拍。第二,韩国启用了大批新人导演。咱们国家不行,折腾来折腾去就那么几个导演,大批有才华的年轻导演上不来,没人给他投资,就靠拉赞助,拉到钱就拍。现在演员的价格也是个问题,现在名演员拍一集电视剧要10万元,要是20集,一个人就200万元。也可能一共就有400万元,后面还怎么拍?但你若不请好演员,拍的再好没人看,也卖不出价钱。演员的价格越来越高,制作成本也高。市场又没有回报的保障,对影视是巨大的伤害。

三联生活周刊:您曾经对媒体说有雄心把中信变成中国的时代华纳,时代华纳走到今天这一步花了40年,那么你们要真正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巨无霸”需要多少年?

李博伦:10年。前3年创业,中间3年资本运作,国际联盟,最后4年是冲刺进入国际市场,如果资金、人才充足,大方向不错,花10年时间打造出这样一艘船是禁得住风浪的。

我们在做文化产业1

陈见飞——中信文化签约的歌手,也是第一位签约内地唱片与演艺经纪公司的香港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