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万小时工作,63.7万小时休假

作者:王星

(文 / 王星)

法国人很看重每年七八月的长假,至于假期后是否罢工就很难说了  

每年的七八月是法国例行放五周带薪假期的时候,而今年的假期又另有些特殊意义,因为这是法国全面实行35小时工作制后的第一个大假期。

1935年的一次总罢工使法国工人赢得了每周40小时工作制。1982年,法定工时再度缩短为39小时。有关实行35小时工作制的法案则是1997年法国社会党在国会选举胜利后联合法国共产党提出并通过的。2000年,当时的法国总理若斯潘宣布分两阶段实行35小时工作制:由当年起首先在雇员人数20人以上的企业中实行,2002年后再在雇员20人以下的企业中实行。

可以想象,“35小时工作时间”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免引起各方面非议。各企业的管理阶层担心会因此增加雇佣人力的开支自不用说,甚至连很多似乎应该从缩短的工时中受益的员工也不领情。法国激进左派的一些代表就指出:法案的种种细节其实并不利于工人。法案中规定每年工时不可超过1600小时,扣除五星期带薪长假及其他法定节假日后,每周平均工时的确缩短到了35小时;但法案又同时规定可以弹性处理每周的工作时间,只要每年工时总量不超过1600小时、每周不超过48小时以及每天不超过10小时(如果连续工作12星期则每周不超过44小时)就算合法。按照这种规定,公司老板完全可以在一段时间里要求工人一周工作48小时而不必付加班费。这种做法尤其有利于那些工作强度淡旺季差别明显的企业。

6.3万小时工作,63.7万小时休假1

在法国尼斯邮局工人罢工期间,顾客只好自己到邮局领取信件。罢工是为了争取“每周35小时工作时间”以及改善工作条件  

不管怎么说,35小时工作制还是开始逐步实行了。随后就是各种好消息与坏消息。Wanadoo是法国最大的互联网门户网站,在全世界共有员工6500人。35小时工作制实施一年后,Wanadoo的人力资源部助理经理菲利普•桑利埃高兴地宣布:如今Wanadoo的正式员工每年可多享受10到18天的带薪假期而且保证原来定量的工作,公司内员工的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高。Wanadoo公司并没有如原先料想的那样增加雇佣新员工。也许是法国的互联网本来就不太发达,反正没人去追究这样一个理应极其繁忙的门户站是怎样实现这个奇迹的。著名轮胎生产商米其林(Michelin)公司相对比较倒霉,被人发现在如何定义“工作时间”问题上做手脚。米其林公司在35小时工作制实施后规定:工作时间只计算工人纯粹进行生产所用的时间,其他用于吃饭、上厕所、喝咖啡等活动的时间都被排除在外。米其林公司的经营者因此被告上法庭。巴黎的迪斯尼乐园是新工时制实施后不得不增加员工的诸多外资大企业之一。自2000年1月以来,巴黎迪斯尼乐园的员工人数已经增加了10%,达1.15万人;不过,巴黎迪斯尼乐园的开放时间也随之延长了两小时。

35小时工作制实施后暴露出的另一些问题涉及企业的纳税与员工的工资。实行35小时工作制的企业按照规定可以享有各种纳税优惠及补贴。法案草稿中原本规定:享受这种优惠必须以增设职位为前提条件,但在最终通过的法案中这一条却被改为:雇主每多聘一个工人就可减免2100法郎的社会保障税。结果出现的情况是:雇主在得到减税后便随即解雇该员工,而税收上的优惠却照得不误。在工资方面,法案规定:只有拿最低工资、而且原来的工时就少于39小时的员工才能在工作时间缩短后保持其原工资不变。换而言之,对原本工资已超过最低水平而且工作时间超过35小时的员工,法案只保证他工作时间缩短,并不保障他的工资维持原有水平。对以时计酬的员工来说,缩短工作时间几乎肯定意味着他们收入的减少。曾有议员提出对这些员工改以月薪计酬,但这一提议在国会并未获得通过。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对35小时工作制提出的特殊质疑,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有去年年底闹的面包师罢工。这些小作坊式经营的面包师强烈反对实行35小时工作制,理由是:如果让员工提前下班或推迟上班,他们将无法按传统方式发好面包。

“个体的祸乃是全体的福”。法国政府真该感谢那个叫蒲柏的英国人在几百年前给他们留下了这句话。法国劳动部2001年最得意的成绩之一是:托35小时工作制的福,法国的失业率降到了9%这一历史最低水平(当然,与美国同期的4.2%和英国的3.5%相比,法国的失业率还是颇为可观的)。今年35小时工作制全面实施后,社会学家让•维亚尔就此向法国就业和社会团结部长基古夫人递交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称:35小时工作制实行两年以来,法国至少增加了40万个就业机会。不仅如此,按照这份报告的说法,法国人的时间安排也因此有了显著变化。现在法国人一周的工作时间已经划分为三部分:完整工作时间为星期二和星期四,完整休息时间为星期六和星期日,剩下的是工作与休息交替的时间,即: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在法国人一生约70万个小时的生命中,如今有6.3万个小时是工作时间,余下的91%属于个人;而对于法国的社会经济生活来说,这91%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报告还显示:新工时制给不同阶层的人带来不同变化。41.3%的体力劳动者是通过每天工作时间减少享受到新工时制的优越性的;尽管有42.9%的高级职员愿意以延长休假的方式体验多出来的假期,但工人中只有8.3%的人能这样享受。在工人阶层中,过一段时间增加一天或半天休息的方法最为普遍。

对站在其他国家的旁观者来说,为35小时工作制争吵不休的法国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年只工作1587小时的法国人已经拥有了全世界工薪阶层中时间最长的假期,可以作为参照的是:美国人每年平均工作1900小时,亚洲国家的员工平均每年工作2100小时。据说法国政府部门里的公务员先生们都是模范丈夫,因为这些人不但每天早早下班回家,而且在上班时已经看过当天所有报纸,所以有很多时间在家帮妻子做家务。

除去神圣不可侵犯的夏季长假,法国的法定带薪节假日还有11个。除享受节日本身的乐趣外,算计每年这些节日所可能带来的“桥(pont)”是法国人休假生活中的另一大乐趣。所谓“桥”指的是法定节日与周末休息日之间相隔的那一天。举例来说:如果国庆节恰好是星期四,那么随后的星期五就被称为“桥”,可以与星期六以及星期日搭上一起休息。一般说来,在法国一年当中赶上三四个“桥”是很正常的。万一这一年“桥”的年景不好、节日大多赶上了星期天也问题不大,毕竟法国人还保留了为此闹罢工的权利。9月份放假归来,法国就进入了罢工的高峰季节。2002年1月,法国政府曾再次调高烟草的税率,法国1500万烟民为此额外负担的20亿法郎据说都将用来填补“35小时工作制特别基金”目前尚未到位的资金空缺。法国政府每年秋季开始研究确定来年烟草税率的增幅,正赶上大家歇够了再罢工游行的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