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对话和时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施武)

王广义是一定要和品牌有点关系的。我们熟悉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对大品牌的批判,社会主义的生活经验和资本主义的品牌在一个横断面的接触,像黑格尔辩证法讲的那样对立统一。有意思的是,当4月23日,“Only”女装和王广义作品遭遇的时候,这种对立统一却在即时转变成议和。

“Only”是丹麦Bestseller集团的女装品牌,1996年才进入中国市场,现在在中国有100多家专卖店。因为主要是针对城市年轻女性的,当他们考虑为希望工程做一些公益推广时,也在城市中寻找有点刺激激情的形式。在各种各样的选择中,他们接受了“中国艺术网”的推荐,挑选王广义、张大力、陈文波、赵半迪四个艺术家的作品。后来因印制技术上的问题,从中选用了王广义的《信仰的面孔》和张大力的《对话》两幅绘画作品,印制在特意设计的两款女式T恤上,限量印制3000件,每件售价199元,举办义卖。

Bestseller公司与两位艺术家的协议是,艺术家无偿提供作品版权,专门使用在此次义卖活动的服装上。公司从4月23日始,在北京和上海的25家专卖店同时出售这两款T恤,税后收入将捐给希望工程。预计这次持续6周的义卖所得可以在中国偏远地区建立两所希望小学。公司的市场经理说,这笔义卖收入,他们将请一家专业审计机构负责监督。

Bestseller公司认为,当代艺术本来就与Only品牌概念很接近:年轻、简练,穿着时尚,思想自由。王广义有批判名牌的名声,把他的作品放在服装上,也可以在时尚的蔓延中普及这种波普艺术概念。

王广义的《信仰的面孔》是他2001年的新作,这是一组20幅绘画的系列作品。它们和大批判系列已经有所不同,在“大批判”中对品牌的批判是两种文化相遇时的冲突感。在现在的“面孔”里,他排除了那种明显的二元对立,年代感不那么确定了,把心情还原到一般性的状态中。但我们会发现,所有面孔还保留着以往的文化经验。

4月27日晚上,北京Q酒吧里,坐满了艺术家和与艺术有各种关系的人,100件印着《信仰的面孔》的OnlyT恤在这里义卖。除了酒和咖啡,渐渐的,红白两种T恤已经成了这家酒吧的时尚符号。年轻的女孩、品牌、艺术杂交,就着酒和咖啡就进入时尚的游戏。在这种氛围中,王广义作品中记录的文化经验与时尚的温柔攻势,虽然不是二元对立的,但怎么说也是两支不同的曲调。但品牌的商业能量和艺术家的审慎思考,就在这样一个遥远的相关中融合。

张大力和王广义都是第一次和时尚商家有这样的合作。与王广义不同的是,张大力说,他在北京的艺术活动历来都是在夜间的阴影里进行的,这是第一次公开地在白天进行。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员把他当成画家寒暄了半天之后,才恍然道:“你就是在街上到处画人头的那个人啊。”张大力的各种作品都是以“对话”为题目的,这也是他的动机,让当代艺术与城市对话,现在他终于借时尚品牌之力,在光天化日之下与城市对话了。

面孔、对话和时尚0

Only店铺橱窗

面孔、对话和时尚1

《信仰的面孔》和《对话》分别印制在女式T恤上

上一篇: 跑跳爬啊走
下一篇: 他们又没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