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大选的木偶戏
作者:王星(文 / 王星)
1996年大选时《木偶剧场》刻画的人物
今年4月初,2002年法国总统大选候选人之一:中一右翼派的候选人弗朗索瓦·白鲁(Francois Bayrou)当着电视摄像机的面打了一个小孩一记耳光。尽管白鲁远算不上一个有希望的候选人,而且被打的男孩在事发时很有嫌疑把手放到了这位候选人的口袋上,但早已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点可以煽动起无动于衷的选民的热情的法国媒体激动了:终于出事了。
有关这一事件的最初报道是:到法国众多破败的郊区城镇之一进行竞选演讲并让电视台拍摄后,白鲁被当地想浑水摸鱼的混混儿推搡了一把。但白鲁方面的工作人员事后正式否认了这一说法。无论事实真相如何,没人能拦着法国电视二台把这记耳光在电视上反复播放了好几次,有几次甚至还用慢动作逐格播放。
不过,法国媒体最希望的其实还是捕捉到希拉克或是若斯潘的这类画面。根据最新的民意统计,法国59%的选民表示对此次大选“根本或基本不感兴趣”。只要能证实希拉克有不轨行为、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或是发现若斯潘按捺不住和某位反对者大打出手,法国媒体就有希望赢回公众对大选新闻的关注。可惜的是这两位候选人都定力太强,都把自己包裹得太严,都偏执狂般地不希望自己的选民中出现任何风吹草动——句话,两个人都像如临大敌一样在电视摄像机前摆出一副高谈阔论的姿态。
在这种形势下,电视节目《木偶剧场(Les Guignols)》的收视率就更令人羡慕。在左右民众对候选政党的看法、或至少是这些候选人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方面,如今法国媒体中可能没有比《木偶剧场》更有影响力的。《木偶剧场》是法国收费电视频道Canal Plus中的一个讽刺性综合新闻节目,它仿效了停播已久的英国电视节目《仿制人(Spitting Image)》的样式,用乳胶木偶来演绎每天发生的重要时事与新闻人物,新闻间插播的广告也都是为讽刺特定事件而臆造的。《木偶剧场》每天晚上的播出时间恰好安排在其他频道的“正常”新闻刚刚结束之时。虽然每次只有十几分钟,但其经常一针见血的评论往往会在一瞬间里决定被“报道”对象的荣辱。
在过去几个月里,“9·11”及其后续事件都曾经是《木偶剧场》里的热门内容,布什与本·拉登也是《木偶剧场》的座上常客,节目中插播的广告则是“塔利班版”的蒙面芭比娃娃。在法国大选日益升温之际,节目的讽刺焦点当然会转向法国家门里的这些政客以及一本正经地对大选进行报道的主流媒体。
1995年大选时,希拉克曾经被刻画为一个啃着苹果、喝着啤酒、即使是背后被人捅了一刀也要强装笑脸的好好先生式的木偶。很多人至今都相信正是希拉克在《木偶剧场》里的这一造型帮助他赢得了当年的大选。但今年希拉克的造型却完全不同。戴着墨镜、金表,拎着塞满了有价证券的鼓鼓囊囊的公文箱,嘟嚷着“一个在监狱里每年身价上30亿的人”,这是希拉克在《木偶剧场》里的2002版造型。但最新、也最深入人心的还是身着红蓝相间的“超人”服装、以“超级骗子(Super Menteur)”的名号亮相的希拉克木偶。这一木偶出现后,在希拉克为拉选票而举行的公开见面会上,曾有人毫不避讳地当众称他为“超级骗子”。对于记者与反对党派来说,“超级骗子”已经成了在私下里称呼希拉克的代名词。不过,曾写过有关《木偶剧场》的书并为希拉克写过传记的记者伊夫·德雷(Yves Derai)倒认为新版的木偶不一定会有损希拉克在今年竞选中的形象:“七年前《木偶剧场》故意支持希拉克是因为他们不满巴拉杜尔(Balladur)。如今我想他们即便努力也无法使希拉克的木偶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也可能是因为除此以外希拉克身上没有更多可取笑之处了。”《木偶剧场》的制作人伊夫·勒·罗朗(Yves Le Rolland)也否认他们对希拉克的看法有所改变:“《木偶剧场》没有改变它对希拉克的看法;改变的只是现实发生的事件。我们不过是一面放大镜,我们创造不了什么。”
向来注意在“自持”方面下功夫的若斯潘也没能逃过《木偶剧场》的捉弄。若斯潘的木偶被塑造成一副令人生厌的女学监的样子:固然很勤勉、忠实,但在夸夸其谈的希拉克木偶的映衬下便显得迂腐而不可救药;这正符合两位候选人在现实中的情况。可以想象,干巴巴的若斯潘木偶的出镜率也自然赶不上上窜下跳的希拉克木偶。虽然这样可以减少一些被攻击的次数,但对于得到任何类型的关注都可能成为好事的政治家来说,被《木偶剧场》忽视也不是什么好兆头。
因为“耳光”事件而被“严肃”媒体关注的白鲁倒是少数可能“受益”于《木偶剧场》节目的候选人之一。白鲁的木偶被塑造成一个与世无争的旁观者形象。白鲁本人的看法是:“我觉得我的木偶造型很没道理,但我在国内各地进行竞选游说时,经常会有年轻人对我喊:‘你是最好的木偶之一!'”
真实生活中的候选人们在公众场合的政治家风度倒似乎都没有受到《木偶剧场》的影响,也没有人对这一节目表示过任何不满;假如是其他的媒体上出现了这样的讽刺,其后果很难想象。勒·罗朗坚持他的节目不带任何偏见:“就本质而言,《木偶剧场》所做的工作和‘严肃’媒体所做的没有什么不同。《木偶剧场》虽然拿时事开玩笑,但这些玩笑都有事实基础。我们想谴责的不过是竞选过程中的勾结与懦弱。”对于“严肃”媒体以《木偶剧场》为掩护向候选者提暗含杀机的问题的做法(例如:“你怎么看待你在《木偶剧场》里的形象?”),勒·罗朗表示遗憾:“我们同时也谴责媒体在竞选过程中的幕后操作。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指出症状所在,但我们没有能力确认病因;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但事实已经如此:《木偶剧场》已经成为政治家、媒体与公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很多法国人希望看到事实真相、或至少是带有较少偏袒的事实真相时的首选渠道。法国民意调查组织IPSOS的负责人让一马克·莱西(Jean-Marc Lech)在接受法国《焦点(Le Point)》周刊的采访时承认:“《木偶剧场》节目对于18岁到30岁的观众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这一节目是他们了解时事的主要渠道之一。尽管有歪曲与简单化之嫌,但《木偶剧场》毕竟是这一人群获得新闻信息的简便方式。”
《木偶剧场》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力可能有所不同,但在这样一场紧张的总统角逐赛中,即便是投票箱边一丝最不引人注意的微笑也有可能决定最终优胜者的人选。正如老话所说:政治笑话的麻烦在于它经常成为人们首选的笑话。
《木偶剧场》虽然拿时事开玩笑,但这些玩笑都有事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