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为什么去埃及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程世铭)

旅游:为什么去埃及0

1916年,小说家福斯特来到埃及的港口城市亚历山大,他在那里的生活经历促使他完成了《亚历山大:谈史与导游》,他说这本书讲的是不存在的事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导游指南。表面上看,亚历山大港没什么意思,但它的历史与传说给这个城市特殊的魅力。

1997年12月,英国考古学家在亚历山大港湾内发现“埃及艳后”克莉奥佩特拉的皇宫遗址,遗址中有刻满象形文字的石壁,有克莉奥佩特拉、安东尼这些历史人物的石雕,这座皇宫原建在一座小岛上,公元4世纪因海啸和地震而沉没于海底。“埃及艳后”的故事离我们有2000年时间跨度,但这个遗址只在被污染的黑色的海水两米以下。

我们可以在书籍中沿着考古学家的足迹不断探索古埃及的奥秘,沉浸于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之中,而一次埃及的现实旅行带给我们的可能只是烟尘、阿拉伯语、几张照片和明信片。面对尼罗河三角洲的景色,我们能否想到那是天神造就的大地——

“摩西俯到地图上。四座庞大的神庙将要付诸兴建:西边的亚蒙神庙,那是隐蔽的;中央是塞特神庙,是该地区的主庙;东边是叙利亚女神阿斯塔特庙,北边是绿色之神瓦芝庙,它保证该地区生龙活虎的气象。靠近塞特庙,将兴建一个大河港,港口周围,将兴建货仓、粮仓、制造厂和工场。”

这是法国小说家克里斯蒂安·雅克所写《万年神庙》的片段,他重现了古埃及建筑的宏大气魄。这个小说家13岁从书本上认识埃及,17岁游览尼罗河,后来成为巴黎大学的埃及学博士。1987年他放弃学术研究出版小说《埃及人商博良》,而后的《阳光之子》、《拉美西斯二世》等以古埃及为背景的小说都风行一时。

法国人对埃及的兴趣至少该追溯到拿破仑远征埃及的时候。200多年前夏多布里昂描述的吉萨金字塔如今仍是埃及旅行的必到之处。据说吉萨金字塔在不同时段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月光下是银白色,黎明时是银灰色,正午的阳光让它成为金黄色,而夕阳让它变成玫瑰色。

并不是每一个游客都有时间观察到那绚丽的色彩变化,但置身其下很容易感受到肃穆——它凝聚着生命和死亡,在时间的沙漠上为每个人铸造了坟墓。就像一句阿拉伯谚语所说的,“人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

为什么去埃及?是风中的流沙还是法老的遗迹吸引你?或者是要去回答斯芬克斯永远的谜题?事实上,有一种旅行,不仅到达了某个实在的,也到达了某个虚无的地点。你在西奈山看日出,“神出现在火中,从火中出来。那雾仿佛是从炉中升起的烟一样,升腾起来,全山剧烈震动。当喇叭的声音越来越响的时候,摩西说话了。神带着雷电回答。神从西奈山上下来,召唤摩西。于是摩西登上了西奈山。神说:除我之外别无他神……”

埃及是一个真实的地方,也是一个飘渺之乡,它在尼罗河上面,也在尼罗河下面,它由神庙、广场、英国人和法国人留下的酒店构成;也由《圣经》、神话故事、科学发现与古老的传奇构成。在跨越几万里的空间之后,我们试图再跨越几千年的时间。

夏多布里昂说过:“每一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一个不同的世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所拖带的那个世界里去。”也许,到埃及这样的地方更容易激发我们对旅行的思辨、更容易在纸面上抒发诗意与历史感,但每个人都希望——我们见过一个更大的世界,爱过一个更大的世界。

金字塔  

旅游:为什么去埃及1

古埃及历史之悠久,即使在拉美西斯二世看来也太久了些,要把那一大堆国王和王朝搞清楚需要看专门著作。

古埃及第三王朝的第二个国王左塞聘请伊姆霍特普(Imhotep)为建筑师建造的“阶梯金字塔”可能是埃及最早的一座石建筑(公元前2630年)。如今这座建筑大部分已经坍塌毁坏,但考古学家相信,它由6层高度不等的台级组成,底部长120米,宽106米,并高耸在一座巨大的庭院里;庭院的围墙长544米,宽277米。建筑师伊姆霍特普(Imhotep)在埃及历史上成为一个“半人半神”的小神。

在开罗周围的金字塔旅游中,吉萨的三座大金字塔比“阶梯金字塔”更有名,它们建造于距今4500年前的第四王朝时代。所有的旅行手册都提醒大家,这里充满了“宰客”行径,骑马、骑骆驼都会带来麻烦。

拉美西斯二世

旅游:为什么去埃及2

据说古埃及人对猫很尊崇,波斯人就经常拎着猫和埃及人打仗;古埃及人还很讲究卫生,经常晾晒内衣裤。当然,在开罗的埃及博物馆里能见到真正的古埃及人,那就是木乃伊,其中有拉美西斯二世——一位死于3200多年前的埃及皇帝。1881年在帝王谷发现了他的木乃伊,1976年9月曾运到巴黎的曼恩博物馆进行清理。清理工作持续了8个月。

拉美西斯二世在位67年,使埃及帝国的影响力达到顶峰。这个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的国王在埃及各处神庙中留下了自己的很多雕像,并把自己的雕像与神并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阿布辛拜勒神庙前的高达20米的4座拉美西斯二世像。

努比亚

旅游:为什么去埃及3

目前埃及由阿拉伯人和努比亚人构成。努比亚是非洲东北部古代地区名,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东至红海之滨,南到苏丹境内的喀土穆,西接利比亚沙漠。尼罗河第一瀑布和第二瀑布之间的下努比亚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形成国家的地区,随着埃及第一王朝的兴起(公元前2575年),努比亚失去独立。

阿斯旺

旅游:为什么去埃及4

在阿加莎·克利斯蒂的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中,阿斯旺的老瀑布酒店是一处重要的场景。但目前国内开通的埃及旅游路线上还没有阿斯旺这一站。这座城市附近的阿斯旺高坝开工于1960年,竣工于1970年,有史以来首次人工控制了尼罗河每年的洪水泛滥。解决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是修建阿斯旺高坝这一庞大工程的出发点,水库建成后可以灌溉和发电。但纳赛尔水库的修建也使数以万计的埃及农民和努比亚牧民迁居,整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拯救古迹工作都试图在大水淹没前抢救出尽可能多的文明遗产,其中就包括将著名的阿布辛拜勒神庙切割成许多块迁到更高的地方。

开罗

埃及的近代史始于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奥斯曼王朝的将军穆罕默德·阿里帕夏使埃及处于半独立状态,他推行的埃及近代化政策给开罗奠定了一个都市基础。

19世纪后半期,开罗有了铁路和通讯网,布拉格地区有了港口。随着现代化进程,阿卜丁地区、宫廷街、爱资巴奇亚地区有了商业街,哈布尔广场附近形成了金融街。

1952年,“埃及革命”爆发。此前,埃及的实权阶级——英国驻埃及总领事都住在解放广场以南、尼罗河畔“花园城”的官邸里。那里现在是英国驻埃及大使馆。

这个有1200万人口的城市现在是个混杂的地方。高傲的欧洲人和骑着毛驴的努比亚人都在混乱的街道上忍受炎热和污浊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