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米唱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于)
《地下铁》中的插画
几米的原名非常普通,叫廖福彬。他在著名的奥美广告公司工作了12年。这十多年里,他自言过着别人看起来非常令人羡慕的生活:收入高,工作时髦。但实际上,广告公司压力非常大,很辛苦。而且几米也感到了中年危机(他出生于1958年):高不成低不就。他渴望有自己的东西,但广告公司是个TEAMWORK。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想做需要跟别人沟通的工作了,而是希望能有非常单纯的工作和生活。他发现画插图可以满足自己,画完寄给出版社或报社就可以了,所以他离开了广告公司。做了自由职业者的几米说他平时的活动范围非常小,只是在家里附近吃个饭什么的。他不太习惯接受采访,曾说采访是“消耗性的东西”,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只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看过就算了。几米上过两次电视,他说现在不再接受电视采访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太平凡,“瘦瘦小小的,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但自从他成名后,采访总是不可避免。
就是这个声音听起来非常腼腆,外表也不起眼的几米1999年以《向左走·向右走》在港台掀起了绘本热潮。其实,在1998年,几米和另外几位作者就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创作方式。此后,几米的作品频频获得图书奖,行销一时。目前比较尴尬的一个问题是,这种创作形式还没有具体的定位。1998、1999年他的几部作品被评为最佳儿童类读物,而实际上它们更接近于成人童话。
人生无常是几米笔下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他说生活里是没有那么多幸福的,也许年轻时是乐观的,但现在他不是了。所以几米对现代都市人的孤独格外敏感。几米作品里那些没有名字的人跟周围的世界总是厚厚地隔了一层,他们处在自我对话的状态,非常沉默地走在都市中。《向左走·向右走》里男女主人公住在同一幢公寓里,他们是邻居,但因为一个习惯向右走,一个习惯向左走而从未谋面。即便有一个机会他们遇到了,甚至“有如失散多年的恋人”,但这联系却如此轻易就断掉了。他们很快又回复到寂寞的常态里。在几米眼中,都市里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认识,却一直生活在一起……”《向左走·向右走》的最后,两个人又遇见了,这个画面是最先完成的。几米说他想知道两个人相遇了,却没有拥抱,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让故事有个快乐的结局,这跟几米的本性有关,虽然他自认是个悲观的人,但生活里总有些值得珍惜和留恋的东西。而且因为他自己生过病,就不忍心别人落入无名的黑暗中,即使是在故事里。几米的一个朋友到北京开会时患脑溢血突然去世,留下妻子和孩子。几米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们,就画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让月亮陪伴着他,这个故事就是《月亮忘记了》。
在创作《向左走·向右走》时,连几米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故事,直到有一天,他读了辛波丝卡的诗:“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几句诗诠释了几米一直想表达的主题。所以,他把2001年创作的《地下铁》献给诗人。在台湾有地下铁之前,几米坐过香港、纽约和东京的地下铁,他觉得惊喜,因为从一边下去时下着雨,从另一边上来时天却晴了。最初,《地下铁》的主人公是一位中年男人,也没有盲,但到了半截故事就进展不下去了。又是辛波丝卡的诗给了他灵感:“我们何其幸运无法确知/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地下铁》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动物跟随小女孩一起穿梭在迷宫一样的地铁里。各种各样的动物仿佛已经成为几米的注册商标。他在画第一本书时,觉得小男孩太孤独了,就画了只大兔子陪他。在以后的作品里,几米就不断让这只兔子出来问候读者。而且读物能产生一种神秘的特质,跟他作品不太切实际的氛围很相称。也许小孩子的确能看到这些动物,但大人看不到。
在几米的绘本作品里,所有人物的面目都有点西化,还有很多西方文化中常见的符号,比如修女、天使等等。几米的解释是异国的地方比较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力。他开玩笑说下次也许会让男女主人公在庙宇前相遇,还要画几个和尚。
几米的作品往往同时散发出孤独与温暖并存的气息。这项工作由画面和文字共同承担。一般情况下是画面先出现在他头脑里,然后才会选文字来配,最后是相互修正的过程。迄今为止,几米的作品里还没有他个人的真实经历,他说自己是个平凡的人,实在“没有什么好写的”。
几米问与答
问:为什么叫几米而不是通常翻译的吉米呢?
答:出版社要我起一个笔名,自己非常喜欢几字,平时提笔练字时就习惯写“几”。而且几米看起来确实有点不一样。
问:什么是绘本?
答:“绘本”一词来自日语,这个词目前台湾也有争议。有人叫图画书,也有人叫图文书。图文书可能更适合一些,因为图画书主要是就画,而图文书是图跟文配合的。
问:大家都知道1995年你得了血癌,这场疾病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你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你得病之前这些小人是没有生命力的,你只是利用他们来赚钱。出院后,你的小人活了起来。
答:刚开始时,我觉得自己根本不会创作。生病那段时间,他总觉得要远离人群了,有些感觉就变得特别敏锐,对生命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开始觉得有很多话要诉说。
问:你觉得城市的人是孤独的吗?
答:城市的人距离很近,但实际上很远。你生了病也不会有人送你去医院。人基本上都是孤独的。
问:《地下铁》有没有原型呢?一个盲人的感受你怎么把握得那么准确?
答:没有原型。这跟我的生病有关,很多东西要重新感受。
问:在你的创作中,哪一个作品最困难?
答:《地下铁》的创作是最困难的,因为我无法确知那个小女孩为什么要坐地铁,她要到哪里去,她心里在想什么。
问:你的作品基本想是一个想象的空间,可是你平时还要照顾自己的女儿。平时生活的烦琐是不是打扰了你的创作。
答:刚开始有点。但女儿可以给我很多的想法,我的作品里有越来越多的女儿的影子。
问:你的作品多少钱一幅呢?
答:这个我也不晓得。因为除了义卖,我的作品还没有出售过。
问:你的工作习惯是怎样的?
答:我的工作习惯非常正常,从早上10:00到下午5:00。
问:有没有担心由于生活范围小影响到创作?
答:没有啊。书也可以带着人到各个地方。
问:你是一个乐观的人吗?
答:我想不是吧。
几米(墨色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