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看西看:盖茨基金与“社会企业家”
作者:娜斯(文 / 娜斯)
多年以后,盖茨基金可能比微软传奇流传更为长久(路透/Reuters)
去年圣诞节前夕,有一个人在梅西百货商店附近向路人散100美元一张的票子。美国人在圣诞来临时都要讲捐钱,一是基督教传统鼓励回馈社会,另一是政策法规以减税方式鼓励捐助慈善事业。可是跑大街上去散钱的以前还没听说过,搞不清这人怎么回事。
最近有一个朋友,是一家私人银行的大股东,平常就经常为慈善事业募捐。这回去了一趟南美洲的玻利维亚,看到那里的小孩根本没有医疗条件,说准备把银行交给手下人经营(他仍是大股东),自己要去做一个为南美小孩提供医疗的基金会,建立类似无国界医生那样的诊所。这人自己生活很简单,没有中国人想象中大款的奢华。设立基金会是一种助人方式。在美国,基金会是一项庞大的行业,找工作专有一项,叫非赢利机构工作,其中种类繁多,从律师到财会到经理人才都需要。
正好最近一期《新闻周刊》把盖茨夫妇放到封面上,讲盖茨基金会要向全世界穷困地区捐款资助疫苗提升医疗条件。我觉得在中国新资本发展过程中,西方的慈善事业不能不提。《财富》杂志每年是要选首富名人的,但这里的杂志还有一个名单中国人也应注意,就是富翁捐款名单。慈善与资本文化紧密结合,如果你光炫耀财富而不回馈社会,在这里是要受舆论批评的。比尔·盖茨年纪轻轻就身家百万,但他早期一直没有认真捐钱,一直受人批评。他现在为自己辩护说那时他实在忙于发展微软,顾不上此事。现在由其父和太太主管怎么把自己的钱捐出去,正式成立了盖茨基金会,而且定下了以资助贫穷国家医疗保健为主的慈善方向。《新闻周刊》的文章仔细报道了盖茨基金会的运作情况,说盖茨以其办微软的方式运作其慈善事业,为慈善业带来新动向。美国的富家过三代的已不少,我们动辄可以听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如何如何,福特基金会如何如何,鲁斯基金会如何如何,可知都是那些富翁留下的遗产。这些大名鼎鼎的基金会已经营多年,不免有成为老爷机构、人浮于事的倾向。盖茨基金会一共200来人,总部设在西雅图,强调效率,并且要求与其合作的国家政府也配合行事。
CNN创办人特纳是美国富翁里以慷慨著名的,他掏钱办友好运动会,给联合国捐钱,还批评美国的富人太吝啬,网上杂志Slate于是从1996年起每年列一个60人的富翁捐款名单(可在其网站上查到),里面有不少是去世时将遗产捐给教育或慈善机构的。而在世的人里,英特尔公司的创办人之一摩尔(GordonMoore)夫妇捐出了58亿美元创立基金会,比排在第二位的盖茨夫妇多出许多。
今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也是以慈善活动著名的索罗斯和论坛创办人施瓦布在索罗斯捐款设立的“开放社会研究院”主办一个晚会,颁发荣誉给40名“社会企业家”。这些社会企业家不同于慈善机构组织者,他们经营生意,所以是赢利性的,但赢利目的是为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艾滋病、贫困等。有的是帮波斯尼亚妇女编制的毛线制品卖给高级时装店,有的是喂养天然鸭子等等。美国的商业课经常鼓励学生“跳出盒子想问题”,这些社会企业家就被誉为跳出盒子想问题。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是否完全要依靠政府?甚至是非赢利组织?
西方慈善事业跟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紧密结合。比如好莱坞影星成名之后,多会有慈善组织来找,为其组织当发言人和募捐人。好莱坞明星也都绝对不会拒绝,按照自己比较关心的事情去选择自己想为其担纲的慈善事业。比如现在莎朗·斯通担任艾滋病协会的代言人,名模辛迪·克劳馥为乳腺癌募捐活动做广告等等。纽约的上流社会活动也多围绕慈善募捐活动展开,你变成了富人主要活动就是出席这个酒宴那个舞会,而这些活动多是为某项事业募捐,你买一个席位的钱就是捐款。一到岁末,就会收到各非赢利机构寄来的呼吁捐款信,纽约的冬季社交季节主要也是以慈善舞会为中心展开。为吸引人参加这样那样的募捐晚会,活动主办者要拉明星名人作为号召,或者想出种种拍卖方式让人捐钱,比如认购某名人到你家当一天佣人之类,玩闹中就让人掏钱了。
发财之后怎么花?想必是很多钱还不够多的人都幻想过的问题。美国这样金钱至上的地方当然想发财的人很多,但发财之后他们一般都会想到捐点给慈善组织,主要是风气所致吧。所以美国的医疗研究、文化艺术等机构很多是靠私人捐款维持的。像美籍华人何大卫发明了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其研究基金就是纽约一富翁遗孀捐的。举世闻名的大都会博物馆主要靠捐款维持,门票也是捐款,你捐一个硬币,也可以让你进去,自然也有人捐了成千上万。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现在主要也是由一个富翁捐款维持,这个富翁还真懂歌剧,所以不是捐了钱瞎指挥什么的。刚开始媒体还有些怀疑,现在都是一片尊敬了。
美国的企业文化里也有回馈社会一项。大都会博物馆的捐款里当然不是都来自私人,还有一大部分是来自大公司捐款,以致这些大公司员工去本公司捐了款的美术馆可以免费。我上一门“公司财经”课的时候,老师就引领学生讨论过这个问题:公司企业有否社会责任?多数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有。老师说,公司的捐款不会直接给公司带来有形收益,在财务报表上还属支出,是副值,对该季度股票价格未必是好事,但品牌形象本身也是价值,它给股东留下的印象是无形资产。
中国人在美国定居下来,如果不去理会这种捐钱文化其实是自绝于社会,如果你赚了钱很成功却一点不做回馈,那别人会更看不起你。
中国留学生也有在美国成立基金会为祖国贡献一点力量的。我知道有个读书基金会(ReadFoundation),就是这里的大陆学生为中国贫困儿童筹集学费而设的小型基金会,都是义务服务,每到圣诞也四处发电子邮件呼吁捐款。我曾帮着向更多的人发送,结果捐得最多的还是美国人,而且有一个朋友认识的一个准富翁还要跟基金会的负责人联系,因为这个准富翁经常去中国,跟中国有生意,他年终反正要有捐钱预算,他希望捐给跟中国有关的基金会,而且还说要去联系大通银行专管捐款基金的部门。
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有资本主义的弊病,但它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也有它资本再分配的办法和努力,即使你觉得这办法和努力微不足道,你不能忽视它的存在,也应该研究它的运作方式,成效如何。如果中国光学了资本主义最残酷的一面而不知道它也有温馨的一面,那我们的社会岂不惨了,倒不如住在最最资本主义的美国了。
美国的基金会运作也受媒体监督,像“9·11”之后民众捐款极多,美国红十字会不准备把全部捐款给受害人,而是一部分留下为将来救灾使用,引起一场风波,红十字会主席在一片舆论压力中被董事会解聘。
对于中国人都很崇拜的盖茨来说,将来与他名字相关的机构会有两个:一个是微软传奇,一个是盖茨基金会。这两个名字都会流传下去,甚至后者的存在可能更稳定,就像今天的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一样。当然你可以说盖茨基金会也是为其企业树立名声,但一枚硬币总有两面,如果企业赢利,为自己员工带来利润又为社会做一定贡献,总是好事。
比尔·盖茨共同创办人捐出了240亿美元
美琳达·盖茨共同创办人前微软员工,管理基金会的基金发放工作
威廉·H·盖茨(老)基金会副理事及CEO比尔·盖茨之父,从1994年就开始将其子的收入一部分用于向穷人提供卫生慈善捐助
芭迪·斯冬妮基金会副理事及总裁前微软副总裁,负责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获取疫苗
高登·W·帕金医学博士全球健康计划执行董事有35年的国际卫生健康和计划生育方面的经验
威廉·弗伊格医学博士,公众健康管理硕士资深健康顾问儿童健康问题专家,参加过70年代的根除天花病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