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迷心路

作者:娜斯

(文 / 娜斯)

影迷心路0

著名导演Robert Altman(法新/AFP)

影迷心路1

Robert Altman的新作《高斯福德庄园》(路透/Reuters)

影迷心路2

《爱美丽》剧照

影迷心路3

《香草的天空》剧照

“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对这话的体会,我却是在“9·11”后的纽约几个月中感觉到的。纽约的9月末10月初本有一年一度的纽约电影节,我一般会选看几部电影,这次也提前订了票,结果看了几场都昏昏欲睡,搞不清是电影的毛病还是我的毛病——多半是我的毛病。比如有部在戛纳得大奖的《亲密》(Intimacy),讲一男一女从性关系开始,最后还是不可避免感情关系的过程,就看得我昏昏欲睡,快可以用以前学过的词加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空虚的反映,无病呻吟……一边想这些词一边自己倒笑了。但这部影片的确有种60年代艺术片那种私密性与社会脱节,但又比不上同类好电影。它的性场面追求真实感,用光设色像英国画家FrancesBacon的著名油画,倒是其一特色。

找几部好莱坞大片解闷吧,10月是美国影片淡季,上演的影片实在是臭,不得己去看成龙的《尖峰时刻2》,倒是笑了几番,可影片开头就是美国驻中国香港领事馆大楼爆炸,要在平时可能都不走脑子,这回还是吓一跳。

最后还是看到一部法国电影《爱美丽》开心了一番。难得写爱情的法国电影没有床戏——跟朋友介绍起来朋友都笑,说还真没听说有你这种总结法的。夸这部电影能用很多夸好莱坞电影的词:健康,向上,浪漫,可它又绝不是好莱坞爱情片那种套路,有些古怪,古怪里又透着温情与人情。还有女主角,很久没看到这么清新有魅力的面孔了,越看越有味道,都说像奥黛丽·赫本,主要是那股自然的灵气。

又看一部奥地利导演描写当代巴黎的《符码未知》(CodeUnknown),是非常小众的电影,一般人很难接受,但我还是挺喜欢,因为我觉得它写当代巴黎最真实。它跟踪巴黎街头一场冲突的几个当事人,有居住巴黎的女演员(由朱丽叶·比诺什出演)、她经常到波斯尼亚等战场拍摄的摄影师男友、该男友的弟弟和父亲——还有从非洲来的黑人移民家庭,又有从罗马尼亚偷渡入境法国的非法移民农妇,该农妇在其家乡是受欢迎的祖母、妻子、母亲,到巴黎却成了街头乞讨。这部电影在“9·11”之后看更具意义,因为它非常反映我们今天面临的很多文化冲突现实,而且随着交通与通讯的发达,局部冲突都可以成为全球化冲突。影片没有采取固定的立场和姿态,这里巴黎人有巴黎人内部的冲突,也有法国乡村文化与城市文明的冲突,还有外来移民与法国文化的冲突,每种文化有每种文化自己的“符码”,如何读懂相互之间的符码,如何共处?无疑是21世纪面临的艰巨问题。

总之,看了一部温馨又脱俗的法国爱情电影,又看了一部“知识分子”电影,感觉还算好了些。否则,我的影迷身份简直要失去了。岁末去加州,则看了部好莱坞的浪漫片《Kate&Leopold》,是非常好莱坞的一套,但还算拍出了好莱坞的魅力。它是纯粹的fantasy(幻想),说的是19世纪的英国贵族绅士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日的纽约曼哈顿,跟一个事业女性谈恋爱的故事。英国贵族绅士有文化,有教养,出口成章,邀请女性吃饭还要写一封请柬,吃饭当然还要是屋顶上星空下有提琴伴奏的烛光晚餐,而澳大利亚演员HughJackman也确是风度翩翩魅力十足,所以这部电影可让女性影迷过足爱情梦瘾,也是可拖男友去看让其“受点教育”之类。

可是刚对好莱坞大片感了一点兴趣,看了汤姆·克鲁斯主演的《香草的天空》又大叫乏味起来。所谓又臭又长不知所云乏味之极可能都可用在此片。不提也罢!

本来想去看《美丽心灵》,因为看几个宣传片镜头,罗素克洛的演技的确是没的说。可是接下来看影评,说是这部根据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有太多与事实出入之处。我一想,该片导演RonHoward在美国是“冯小刚”式的主流片大腕(不过美国的圣诞档期电影倒不一定非得是喜剧片),把个普林斯顿脑子得病多年的数学家题材都能给拍成爱情高尚,正义光明,正是其本事。这部电影我哪天还是要去一看的,不过心中已经给它定位,但是两位男女演员据说演得都很出色,似乎还应一看。

最后终于看得一美国导演拍的让我感觉大过其瘾的电影,就是《GosfordPark》(《高斯福德庄园》)。这是美国著名导演,76岁高龄的RobertAltman的新作。算不算美国电影?因为除了导演之外一切皆属英国:英国题材,英国制片,英国演员,英国编剧,不过,它却又有美国民主文化的角度,英国导演还未必拍得出来。这部电影跟国内观众讲可能先要引用两个比较令人熟悉的参考:《尼罗河上的惨案》和《东方列车谋杀案》。这里有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谋杀案,角色也是群戏,由非常强大的英国影剧名流出演(真正的大腕,不过在一般观众中可能没那么有名),情节非常精彩。但它又比阿加莎·克里斯蒂高了一层,因为它还是一部出色的社会喜剧,谋杀案并非全部主戏。介绍它还得用一个国内观众不那么熟悉的参考:英国有部叫《楼上,楼下》的电视喜剧,是讲英国社会的阶级对比的。主人住楼上,仆人住楼下,所以叫楼上,楼下。众所周知,英国社会没有经过法国式的大革命,从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是改良过程,所以皇室、贵族等等都比别国保留为全,其阶级意识在世界各国都属最强。什么阶层说什么口音的英语,住什么地方,都有种种讲究。戴安娜可以没有什么文化,可是你听她那一口英语,就知道她还是贵族出身。披头士乐队是利物浦工业城市来的小伙子,他们到老还坚持用他们的利物浦口音,正是他们属于摇滚叛逆文化的一个反映。如果保罗·麦克特尼因为被女王封了爵就操起女王英语来那倒不是披头士了,另一方面女王给摇滚歌星封爵则又反映了英国的阶层意识也在不断被改造。

《高斯福德庄园》故事发生的时代在20世纪30年代,正是“旧社会”还未消失,二战带来的世纪新格局还未到来之际。可是美国文化的兴起已在此片中又有端倪。所以,贵族社会的谋杀案加阶级对比加美国好莱坞文化与英国贵族的冲突,众多主题在这么一部角色繁多,而台词精彩,故事幽默的影片里都有反映,看来令人笑声不断,却又浮想联翩,不是值得推荐的好电影又是什么?影评人都说该片值得看第二遍,更有味道,我的几个朋友看过后都同意,都准备去看第二遍。我认为奥斯卡最佳原创编剧奖应给该片编剧,因为剧本写得实在是好,没有一句台词和细节是浪费的,而且都极其聪明。

故事发生在WilliamMcCordle爵士和其妻Sylvia夫人的名为高斯福德的乡村庄园,他们邀请亲友来过一个周末的狩猎聚会。这群人里有主人公的妻妹夫妇,有伯爵夫人,有一战英雄,有英国偶像电影明星,还有拍理查陈侦探系列片的好莱坞制片人。客人在楼上的起居室里聚会,他们各自的仆人则在地下室的厨房里准备餐宴,以及对应他们主人在楼上的居室而合住卧室。可是,楼上,楼下,贵族,明星,英国,美国,旧家,新贵,随着事件发展,原来一切都不那么简单,一切都纠缠不已,阶级,性,代沟,个人历史,都在互相纠缠,并且导致一场谋杀。

导演RobertAltman是美国70年代最重要导演之一,以导演群戏电影出名,从早年的成名之作《Nashville》(写娱乐业)、《M.A.S.H》(讽刺性地描写朝鲜战争中的战地医院),到晚年的《ThePlayer》(写好莱坞内幕)、《ReadytoWear》(写巴黎时装业),都以群戏手法,随意的写实风格,录音强调真实感等著名,这些都在《高斯福德庄园》里大派用场。这部电影的创意实际是他自己想到的,就是他想拍一部阿加莎·克里斯蒂谋杀案式的片子,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故事差不多都拍了,而且他除此之外还想在这类电影中挖掘其他的东西,所以找来英国编剧根据这个想法编一个新故事。

出演都是英国影剧界大牌,不过这些名字在国内都不甚熟悉,只好强调他们很多都是英国戏剧界十分为人推崇的大牌演员,也不乏因此被女王封爵授勋者。看一个好演员演戏过瘾,但看一群好演员一起演戏更过瘾。这部电影只有一个好莱坞“准小生”的角色是由美国年轻演员RyanPhillippe演的,因为在众腕之中没有怯场已经很受好评。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高斯福德庄园》会给RobertAltman带来一个奥斯卡导演奖应在意料之中。回顾去年电影,《红磨坊》有后现代的浮花绚丽;《BJ单身日记》是拍得不错的轻喜剧;《指环王》和《哈利·波特》都来自英国,《指环王》的口碑还不错,但必须熟悉故事背景才行,有点像我们的《西游记》和《大话西游》;《美丽心灵》是好莱坞主流片,得奖保证;拳王阿里传记片《阿里》从题材上就引人注意;《在卧室中》(IntheBedroom)拍得精心也很一流,就是有点小题大作。小电影中,法国的《爱美丽》令人耳目一新,波斯尼亚的《无人的土地》有政治意义,英国的《Iris》写女作家默多克,也在我将看名单之列。看《高斯福德庄园》,下午两点已买不到晚场的票,我们得在网上多交一块钱提前订票,并且提前半小时入场占座,纽约的影迷还是很识货的。

影迷心路4

《爱美丽》招贴

影迷心路5

《符码未知》女主角朱丽叶·比诺什与奥地利导演(路透/Reuters)

影迷心路6

关于女作家默多克的影片《Iris》(法新/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