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摩天轮拆了
作者:王星(文 / 王星)
正在拆除的巴黎千禧摩天轮(路透/Reuters)
下面这段话如今已经俗得不成样子了:“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个流动的圣节。”“圣节”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个问题。不过,对已经会背诵上面这段话的人来说,他们或许能背出更长的一段文字来作为诠释:“我坐在一个角落里,午后的阳光越过我肩头照进来,我在笔记簿上写着。侍者给我端来一杯牛奶咖啡,等咖啡凉了,我喝下半杯,放在桌上,继续写着……以后有的是日子,可以每天写一点。其他的事都无关紧要。”对于这两段话还都不会背的人来说,拗口的“圣节”和“过节”没什么区别;而按照西方现代的习俗,比一杯“凉咖啡”更有节日气氛的是旋转木马和摩天轮。
从2000年元旦开始一直到2002年1月底为止,旋转维度不同的这两种轮子在巴黎都能找到;但现在摩天轮已经不见了。1月17日,巴黎千禧摩天轮的经营者宣布:由于面临巨额罚款,为庆祝千禧年而于1999年年底在巴黎协和广场上矗立起来的这座高达60米的摩天轮将于1月24日被拆除。
据巴黎的《欧洲时报》报道,2001年时巴黎有关方面曾允许这个大轮子再竖一年。然而,时至2002年1月7日,摩天轮的经营者还没有动手拆卸的意思,于是2001年刚上任的巴黎市长贝特朗·德拉诺埃一怒之下将事情闹上了法庭。但摩天轮的经营者马塞尔·坎皮翁也不甘示弱,他在来自法国各地的上百名游乐园的支持下坚持不拆,还威胁说:如果有人要动他的摩天轮他就动粗。法院最后的判决是:如果坎皮翁不拆除摩天轮,他将每天被课以1.5万欧元的罚款。在巨额罚款的压力下,坎皮翁不得不改变主意。1月20日晚,巴黎协和广场的摩天轮正式停转。1月28日,摩天轮已经被完全拆卸。
这座摩天轮“在世”的时候的确算得上巴黎一景。站在凯旋门前,往西北方向看会找到拉迪方斯的“新凯旋门”,往东南方向顺香榭丽舍大街一直望下去就能看见这个大轮子。三个标志性建筑连成一线,相形之下埃菲尔铁塔反倒是被晾在了一边。到了晚上,大轮子点起灯,辉映着轮盘中心呼吁全世界联合起来对抗艾滋病的红色交叉缎带标志,在巴黎的夜景中更是显得招摇。
据说摩天轮在刚竖起时也是毁誉参半:各地旅游者、家长和小孩都非常喜欢这个巨轮,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它有损巴黎古都形象。不过,毕竟是在巴黎:当年曾经激起骂声一片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埃菲尔铁塔乃至卢浮宫的金字塔入口现在都成了给法国人长脸的东西——在这个拥有“流动的圣节”的城市里,没有什么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也没有什么绝对没法接受的。当涉及到与外国,尤其是英国这样的国家的较量问题时,巴黎人的傲气就更加明显;甚至连在巴黎居住时间长一点的外国人也会多少沾染上巴黎人这种“敝帚自珍”的习气。英国在2000年时也曾于伦敦市中心的泰晤士河南岸竖起了一座名为“伦敦眼(TheLondonEye)”的摩天轮。去年年底去伦敦时我曾隔着泰晤士河看到了这座摩天轮,同车的人都已经在巴黎居住了很长时间,他们几乎是一口咬定伦敦的这座摩天轮比巴黎的要小。回来之后我查了资料,发现伦敦摩天轮高度是137米,比巴黎的整整高出一倍多。由此可以想象,无论巴黎的摩天轮是不是算得上好看,住在巴黎的人出于各种原因还都会对它有一点感情。
何况这并不是在巴黎市内第一次出现摩天轮。摩天轮或是美国人所称的“FerrisWheel”的这种庞然大物成为大型展会或节庆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893年。摩天轮的发明者目前公认是美国人乔治·费里斯(GeorgeFerris)。世界上第一个摩天轮则是为纪念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400年而于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的世界博览会会场竖立的。不过,据说摩天轮的发明倒真是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那里得到的启发。1889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会场上的埃菲尔铁塔使人们意识到:一座塔或是一个轮子这样的巨型竖直建筑物是让人们记住展会会场位置的绝好标志。1893年,费里斯决心为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制造一个比埃菲尔铁塔更有“声势”的标志物,于是摩天轮诞生了。
随后是一系列造摩天轮的比赛。1895年在英国的伯爵府(EarlsCourt)出现了第二个摩天轮。为庆祝这座摩天轮的建成,当时英国专门铸造了纪念币,还有人专门为此谱写了颂歌。与在芝加哥展会结束后不久就被拆除的第一个摩天轮命运不同,伯爵府的摩天轮一直运营到1906年,共接待了大约250万名游客。在伯爵府的摩天轮建成后,维也纳在1897年建造了自己的摩天轮,巴黎市内的第一个摩天轮的出现则是在1900年。
巴黎第一个摩天轮的结局估计和如今的这座差不多,也是被巴黎人自己拆了。维也纳的那个被称做“Riesenrad”的摩天轮倒是没有人想到去拆它,但是它后来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直到1947年才在维也纳普拉特公园内经修复后重新开放。“Riesenrad”一直到现在都应该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摩天轮。整座摩天轮在修复后重430吨,高67米,共有120根辐条,可载30个车厢。1997年“Riesenrad”诞辰100周年之际,奥地利人用了五吨油漆把它粉刷一新。如今,“Riesenrad”几乎成了每个到普拉特的游客必须要享受的一个节目。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摩天轮在高度上进行较量的时期。日本于1981年在神户建造了一个高63米的摩天轮,美国1985年在达拉斯建造了一个65米高的摩天轮;日本显然是迄今为止最热衷于摩天轮建造的国家,因为它不仅在1985年又为世界博览会建造了一个85米高的摩天轮,后来还在东京建造了一个115米高的摩天轮。在新世纪里,中国香港也即将加入这场摩天轮建造大赛。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2001年9月通过了九龙仓提交的在海运大厦尽头兴建摩天轮的计划。新规划的超级摩天轮最高点距离水平线103米,直径75米,相当于楼高49层的中环怡和大厦,预计2004年完成启用。届时海运大厦摩天轮将成为继伦敦摩天轮与东京摩天轮后世界第三高摩天轮。
照这种阵势来看,巴黎的这个摩天轮留不留着真是无所谓了。没有了摩天轮的协和广场依然金碧辉煌,但总是显得有点空旷而阴郁。广场中间是没有了摩天轮映衬的方尖碑,据说是法国人从埃及搞来的人家的国宝。而方尖碑这个位置以前应该是断头台,罗伯斯庇尔、路易十六甚或是于连的脑袋都是在这里被砍掉的。
位于德国慕尼黑的摩天轮里空无一人
奥地利的摩天轮是当地的旅游节目之一(法新/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