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天才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于)

孤独的天才0

因为我们是常人,所以免不了要误读天才的心灵

对天才这个话题有最热烈好奇心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即将做妈妈的人,另一种是刚刚做了妈妈的人。其他人兴趣差点,但这仍然是能吸引大家注意力的话题。我们都很喜欢看有人举重若轻地解决对常人来说苦思冥想而不可解的难题,看到天才超常的智力闪电照亮平凡的天空。他们的天才对我们来说常常是令人兴味盎然的表演。电影里的天才更能引起观众遐想,如果我是他……但《美丽的头脑》(ABeautifulMind)里的纳什则很有助于让观众头脑清醒,因为他是那样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性遭遇和他的天才仿佛是从一个根上长出来的。

纳什22岁写了博士论文,论文是关于博弈论的。能清楚他的论文的人必须非常熟悉这门学科,现在只能班门弄斧借用别人的话大概说一下。在下棋当中,总有人输有人赢,赢和输加起来总和一定为零。纳什发明出一种方法,可以让游戏里所有人的利益都得到满足。当时,他的这篇论文没有得到什么重视,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此文授予他金质奖章。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才奖给他,除了人们需要一个过程去了解博弈论对经济生活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外,纳什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也是重要原因。

纳什在人格上有明显缺陷,他不擅长跟人打交道,因而也被各种集体活动抛弃,他的天才也不能让他更受欢迎。他曾经有个非婚生的儿子,但他不愿对这个儿子负责。当他打算跟艾莉西娅·拉德结婚时,他没有狂喜,而是先考虑“离婚不会很困难吧”。在纳什30岁时,他的精神分裂症就开始表现出来,他有一次进办公室指着《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说,那是外星人发来的信息。纳什还说自己将担任南极洲皇帝。从此之后,在30年时间里,纳什一直纠缠在自己的疾病中。跟纳什有关的话题还有很多,比如有人说他实际上是个同性恋者等等。

这样一个人,他的天才和疾病都是银幕上的最爱,朗·霍华德现在需要的是找到一种方法,把这些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扮演纳什的是奥斯卡影帝拉塞尔·克罗,现实生活中的纳什是个瘦高而英俊的人,而拉塞尔往讲台上一站则会让人以为下雨了体育老师改上室内课了。但拉塞尔的眼睛里充满了忧郁,这使他在即使表现勇猛或卤莽时也显出一丝诗意。而且拉塞尔演技高超,对表现精神分裂很有把握。

马特·达蒙和本·阿夫莱克的扬名之作《骄阳似我》(GoodwillHunting)里有很明显的纳什的影子,例如什么破译密码,有个黑头发高才生女朋友等等。但两人把剧本写得像一篇感人的《心灵鸡汤》,影片对威尔的天赋表现得也过于戏剧化,从头到尾威尔只看过一本心理辅导的书,他太像个货真价实的天才了。与《美丽的头脑》同期上映的还有一部动画片《天才男孩吉米·纽特隆》,爱搞各种小发明的吉米住在一座小镇里,他偷偷溜出来玩,为了更自由,他和他的朋友希望自己的父母赶快消逝。结果一群怪模怪样的外来入侵者绑架了父母们,吉米却利用自己的天才最终打败敌人救回了父母。你一点都不能责怪这部电影的导演把天才表现得过于轻飘飘了,他们其实不过在不同层次上消费了一个概念而已。正如同严肃的朗·霍华德也不能完全如实地再现纳什的生活一样,他总要根据需要改动一两样。

读纳什的传记,会有一个印象,即纳什是一个自私的人,而且的确不招人喜欢。但《美丽的头脑》里的纳什却像个有个性的斗士,他的怪只能激起观众的喜爱。但我们也很难说到底哪一个比较接近真正的纳什,也许跟他离了婚却矢志不虞地照顾他的艾莉西娅比较清楚。但这种人往往选择什么也不说,尤其是真正了解天才的含义之后。

孤独的天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