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看西看:在边上着急
作者:娜斯(文 / 娜斯)
无言的抗议(Gamma/Imaginechina)
从小老听到“中国人民支持巴解组织解放斗争”,而且想必我们作为群众就是要跟着支持的,但从没真正去想过是怎么回事。我是到美国以后,才真正支持起巴解组织解放斗争来。在中国时,只记得阿拉法特的古怪头巾,朋友还拿此开过玩笑。到美国,是去听了一次讲演,才突然有了所谓清晰的、自己的“立场”。讲演者是在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界有名的学者萨伊德。他以写《东方学》等文化理论著作在学界著名,我是慕名而去听讲演,但他讲演的内容却不是关于文学,而是政治。原来他就是巴勒斯坦人。但从他那一口流利动听的英文,真无法想象,完全不是你偏见想法中的阿拉伯人。萨伊德的文化理论是左派的必读宝书,但萨伊德自己西化得很,弹一手据说是专业水准的古典钢琴,穿一身无可挑剔的西装。他其实并不是在巴勒斯坦长大,而是在埃及长大,而且是中东的基督教徒家庭背景,上的也都是英文学校。青少年时代来美国,上美国的私立中学、普林斯顿,总之是阿拉伯精英知识分子,也是美国学界的精英分子。
所以,由他来谈巴勒斯坦问题,对我更有说服力。我从此一下就站到巴勒斯坦人一边。这在纽约不容易,因为半个城市都是犹太人。自从我“站稳立场”之后,跟犹太人很难交朋友,因为我对以色列这个国家很反感。在美国的犹太人跟以色列人的立场还不能说完全一样,多数倾向和平,可毕竟他们有他们的立场。犹太人在美国势力越来越强大,商界、影界、媒体,到处是其天下。你不能不佩服犹太人的聪明才智及努力奋斗,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影响美国的舆论,对巴以问题不免难持公论。记得希拉里当初来纽约竞选议员,因为说了一通巴解的好话,跟阿拉法特夫人当众拥吻,还引起纽约一些犹太团体的不满,差点断送她在纽约的政治前途。我见了就对犹太人更加不满。犹太人在二战中遭遇清洗,本来是惹人同情的事。但我觉得他们受害者心理太强,别人说点什么就是反犹,简直是碰不得。从犹太人的事情,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苦孩子出身并不会让你更有同情心,压迫起别人来更甚。所以我觉得受害者最要警惕“受害者心理”,一旦受害,总觉得自己比谁都委屈,结果变得狭隘。现在全世界到处是“受害者”,谁都觉得是别人欺负自己,不知何时能走出怪圈。
阿拉伯世界多数人并不支持本·拉登,但对巴勒斯坦问题则是绝对反感以色列和美国,这也是为何本·拉登只要一提巴勒斯坦问题就能在阿拉伯世界引起强烈共鸣。很多人对本·拉登的恐怖行为不支持,但对巴勒斯坦恐怖组织的行动则表示是一种解放斗争,持不同态度。
但是就以我这样立场站在巴勒斯坦一边者——支持巴勒斯坦组成独立国家——不得不承认,巴解的斗争手段有待检讨。这其实也是萨伊德在其讨论巴以问题的文章中强调的,就是巴勒斯坦人要发展自己的民主政治经济,创造新文明,否则打仗打不过,自杀炸弹伤害平民引人反感,出路何在?光靠别人同情实在没用。
在美国,你要支持一个政治运动,你可以给他们捐钱;如果你有影响你可以写文章让别人了解你的观点;你也可以组织起来去游说国会。犹太人这些都可以做,有钱,有影响,有势力。在美国的阿拉伯人第一像萨伊德这样能发出理性声音而有影响的人少,第二政治势力不强,第三捐钱的倒是不少,结果跑到恐怖组织去反而添乱。
我买了本萨伊德讨论巴勒斯坦问题的书在那里读,想萨伊德这样的人真孤独,又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分子,又得为本民族鸣不平,批评美国政策,也批评阿拉法特的政治运作。巴勒斯坦多出一些这样的知识分子是否会对他们有帮助呢?
从另一角度,犹太人重视教育,跟中国人很像,不管到哪里,第二代的子弟都要好好读书天天向上,所以不管是经商还是舞文弄墨,都有一堆人才。虽然我支持巴解组织的解放斗争,同情巴勒斯坦人们的遭遇,痛恨以色列的嚣张,不同意美国的一些做法,但冷眼旁观,替巴勒斯坦人在一边干着急的不少,可是解决起来不易。
到美国以后,方知巴以冲突这么激烈,还有一个原因是有部分阿拉伯激进分子根本不希望以色列在中东的存在,以为那像扎在伊斯兰文化中的一根刺。这同时也促发了以色列人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而且不惜采取极端手段。所以,最终,双方都必须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是不可逆转的事实。把以色列再次从中东赶走是不可能的。巴勒斯坦最终也是肯定要独立的。美国人也相信这一点,但愿事情早日解决。 中国犹太人中东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