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看西看:真真假假

作者:娜斯

(文 / 娜斯)

东看西看:真真假假0

“哈佛受教育的”和“哈佛受训练的”是有区别的(毛千 摄)  

在传媒发达的今天,距离仍然可以是一道真实信息的屏障,这一点,最近越来越多的事让我感到不解。一个朋友从中国来,跟我们一伙人吃饭,向我们说,在国内听报道美国圣诞节一周购物全部免税,包括汽车和房子,以促进美国经济!席中都是居住美国多年的所谓“大陆学子”,都在美国公司工作,不止一位做金融,没一人听说过此事。在美国大家对金融信息应该都有那么点了解,因为实在涉及个人生活。免税一周这可是大事,早知道我们一定炸了锅,各自做筹划去了!于是众人纷纷驳斥此说法,可那朋友说,这可是凤凰卫视都报道的!我们真傻了眼,搞不清是怎么回事。我每天似乎都瞥一眼CNN的财经网络版,也会看几眼CNBC电视财经节目,怎么如此新闻会错过?而且以居住美国的常识,房子购买之后有很多法律条文可以让你以后报税时减一些税,可是买房买车不上税还真闻所未闻。美国各州都自己定销售税,纽约州是高的,8.5%。新泽西州税就低,加上有许多库房售衣中心,买衣服免税,搞得很多人去一河之隔的新泽西买衣服,纽约市招架不住,先采取一年两次一周购衣免税政策,后来又宣布110美元以下的衣服鞋帽免税,这样一般百姓受益很多。所以,如果有人跟我说圣诞节一周购衣或其他一些东西如家具食品等都免税,我倒是能相信,可是买车买房也都免税?不是我,席间无一人相信。须知感恩节到新年是美国的疯狂购物季,是华尔街非常关注的大事,此季的销售业绩对美国经济有很大影响,报纸电视随时有统计。今年因恐怖事件和经济情况,更是人人关心之事,所以如果有全部购物免税之说,除非我们也躲到山洞里去了不应该不知道。这位朋友听错了?

大家狐疑一番,各自散去。

此事我还在打听,又冒出一个让我们糊里糊涂的事情来。有人问我们美国有没有一个巴林顿大学,这个巴林顿大学是否有博士学位。美国的大学是比中国多,不过有头有脸的名姓大家也都还熟,因为从在中国开始查美国的学校资料起,中国学子就把美国各大学研究院的横竖各种排行榜上下若干年等等的资料看了不知多少遍。在美国继而又读书工作,对美国的教育情况又有更深了解,提起这个那个学校还都学会了说昵称缩写之类,而且什么专业应该去什么地也都可以给你咨询个一二三。巴林顿大学?真不知道,还真跟那个“克来登”挺对称,大家开玩笑,别真是几个《围城》迷在美国注册的学校。在美国注册个什么公司学校等等都不是难事,就是给弄成微软哈佛什么的不容易,所以大家有时笑,在硅谷人人都是公司总裁,都注册着个公司。在美国注册公司不需要注册资金,交一百多美元你就可以过开公司的瘾,到了年底还可以找会计师帮你算算税,让那不盈利的公司替你减点税什么的。至于开学校我们都不大在行,不过中国人开学校的也不少,中文电视上老有一皇后区叫什么布鲁大学还是什么的广告,我老觉得那名字实在起得不好听。

对着巴林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半天,算我孤陋寡闻,闹了半天巴林顿大学是一远程教育学校,我也号称做了一阵互联网,对美国网校却不大了解。自己上了中国号称最好的学校,又留了学,我觉得不应该看不起网上教育,因为中国的发展,教育是一项关键,而在目前情况下网上教育对人口众多的中国人来说我觉得应该大力提倡。但网上学校比较适合职业性和普及文化教育,对博士学位这种东西,我想在美国的共识是它并不是职业学位和大众教育,而是专业性和精英性的,在美国读博士的目的一个是在大学教书及搞学术研究,另一个是到研究机构和大公司的研发部门搞研究。如果是做生意,炒股票,搞政治,当明星,等等等等,好像没有人特地要在自己名头上挂个博士。当然也有基辛格这样的人,本来是做政治学研究的博士和教授,却做成了国务卿。可是没人认为这两件事之间有必然和必需的联系。现任国务卿鲍威尔上的就是纽约市立学院,有穷人的哈佛大学之称,而鲍将军跟基博士正好相反,一个行文,一个行武,最后殊途同归。还有盖茨是哈佛的退学生却成了哈佛校友里最富的一个,也不表明有任何根据哈佛的学生个个应该退学去做电脑生意。

所以在中国什么小城市长都要在名片上加一博士头衔实在是中国社会的一种风气,可能还是从孔老人家学而优则仕的影响来的。我是相信领导们应该是有学养,可是这学养跟博士不博士并没有太大关系。克林顿的学历里有牛津国政和耶鲁法学院(都不是博士),在美国这是很牛的,大家也都承认他聪明。布什的学历有耶鲁本科和哈佛商学院,这个哈佛商学院在政界人士看来就没那么牛,而布什的学历得助于家庭背景的因素实在多,否则没有几个耶鲁哈佛学历的人像其一样讲英文那么差的。在美国你有博士学位也是极令人尊敬的,但是读了个博士再去跑单帮,反而就没法令人尊敬了。

前两天帮一国内来的什么股份制银行代表团做了两天翻译,这银行的董事长名片上头衔可真多,董事长、博士、党委书记,看得我眼花缭乱,给美国人翻过去,董事长和博士都给说了,党委书记就免了,否则又得费一番唇舌。这位博士是个理工科专业,咱们现在讲究技术救国,所以这位博士被提拔当了领导,不知怎么后来又给分派到银行业。其实照我自己的意思,我本来想把那博士的头衔也给免翻了,但发现董事长还懂几句英文,怕听出来不高兴,所以还得照翻。

小城市长,社会主义银行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的名片要有博士二字我能理解,“海归”也要这样我就不太能理解了。如果真是个正儿八经的博士也就罢了,网上博士?在美国还真没遇见过。还是阿拉巴马州的远程教育?让我及一些朋友不大理解。想,如我们要回国,是否没博士的都得赶紧弄个博士才能去混?是否社会文化需要如此?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人人都觉得对外界了解很多,可是好多事怎么又这么说不清?

笔者在爱荷华州立大学混得一文科硕士学位。美国的大学里以私立名校最牛,本人在中国申请学校时曾为长春藤大学文科博士专业录取,但苦干没有奖学助学金故选择了学费相对低,而又提供了助学金的州立大学,况此州立大学的文科还是较有名的(其实到美国后发现没有奖学金也总能想出办法来,当然你得先过签证关)。之后就丧失了革命斗志没有坚决往更名牌的大学奋斗。美国的公立大学教育是东西两岸和中西部高,南部质量最低(南部只有去上私立名校),所以去州立大学最好不要选择去南部,尤其是阿拉巴马密西西比之类。克林顿出生于阿肯色,他可以从阿肯色州的州长当选了美国总统,可是如果他不是资质出众跑到阿肯色州之外上了学还娶了一位中西部出身的律师夫人,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笔者也曾想赶时髦考虑是否读个法学院商学院,但对我等从所谓中国名校来的友朋,要读法学院商学院一定要读最名牌的,否则就号称“没什么意思”,搞得我连LAST、GMAT都不敢考了,觉得如果不是高分根本不能申请,而为学历而读书的年纪又过去了,没有那么大的劲头去保证高分。

在中国时遇一美国名牌大学毕业生,跟我们讲美国的学校质量差别也是很大的,言下之意名牌学校还是不一样的。我在美国感觉的确如此,因为美国的私立学校靠收费维持更要注重质量和口碑,质量下降没人来报名学校就完了。如果跟一般美国本科毕业生谈话,觉得他们很笨,跟哈佛耶鲁的学生讲起话,个个都是人精。美国人其实更看重你本科的出身。因为本科代表了你的一种教养,而研究生院则是一种专业训练。所以哈佛本科生可以说自己是“哈佛受教育的”(Harvard educated),而哈佛研究生院的人只能说自己是“哈佛受训练的”(Harvard trained),这是我们在中国时不能体会的分别。所以我也得说我是在中国受文化教育的,在美国受专业训练的。虽然中国的本科就重视专业而没那么重视文化,而我在美国又注重接收文化而没太重视专业。

没办法,谁让我们是夹缝中的一代呢?

我本人对网上教育并不感兴趣,一个人在机器前上课,多难受啊。我觉得网上教育最好是辅助手段,及一些职业训练,如果说受高等教育还是要去校园。但以中国的国情,网上教育还是非常需要,当然更希望中国有更多的校园,高考可以录取更多的人,大学学历的比例更高。相反,不要像天女散花似的那么招博士学生。这个比例,大家要去想想应该到底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