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比喻意义上来说,塞林格早就死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布丁)
《守望者塞林格传》,译林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麦田里的守望者》,译林出版社1997年2月第一版
《麦田里的守望者》,小布朗出版社1951年7月第一版
“你要是真想听我讲,你想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我在什么地方出生,我倒霉的童年是怎样度过,我父母在生我之前干些什么,以及诸如此类的大卫·科波菲尔式废话。”——在小说的开头,塞林格这样说。如今,我们读到了他的传记,我们想要知道的是不是一些大卫·科波菲尔式的废话呢?如果你是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Fans”,那么你希望的开头一定是探访塞林格的隐居地。
《守望者塞林格传》的作者就是这样开始的——“1994年10月初,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开车一路从纽约赶到了新罕布什尔州的考尼什镇。”作者说他看见了塞林格,只是匆匆一瞥——“他形容枯槁,驼背,白发稀疏,看来像是很老很老的样子。如果说霍尔顿·考菲尔德被冻结在时间里,永远是那个年轻、将要告别少年时的样子,他的创造者显然并非如此。”传记作者保罗·亚历山大说,“通过他选定的姿态,并保持这个姿态,他确保了他将会因为他是一名隐士而继续出名下去。简而言之,不管他是不是蓄意而为,塞林格通过避开公众而长久留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事实上,不管对塞林格的隐居作什么样的解释——他不喜欢出现在公众面前,他对杂志编辑和出版商不信任——我都有理由这样认为,霍尔顿的想法被他的创造者实现了,在一个乡下偏僻的地方当一个装聋作哑的人。
传记作者很快就进入文学评论的题目,“既然塞林格对于青少年题材如此关注,那么他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什么让他无法释怀之处?”好在作者没有过多纠缠在大卫·科波菲尔式废话之中,而他提供的细节都可以让你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找到一一对应的地方,这样做不科学,但好玩。比如塞林格曾经迷恋一个叫乌娜的女子,她是剧作家奥尼尔的女儿,后来嫁给年纪不小的卓别林。1941年他们认识的时候,乌娜只有15岁,也就是与小说中萨利·海丝大小相当。霍尔顿说过,如果一个姑娘对戏剧和文学懂得那么一些,你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辨别她到底是不是一个笨蛋。乌娜嫁给卓别林让奥尼尔极为恼火,断绝了父女关系,终生不再说话,而塞林格也不承认他曾经被乌娜的美丽和她是剧作家女儿这一事实而吸引。
《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了整整50年,美国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说过:“它打动了一代人的心,而且好像对后几代人中那些敏感的年轻人也有吸引力。这本书的敏感性和年轻人的敏感性相吻合,这些年轻人即将形成自己的看法,对成年人世界有种不信任感。”这本传记的前半部分告诉我们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之前写了哪些短篇小说,他像一个手艺人一样精心打造他的短篇小说。在伟大的作品问世前10年,霍尔顿·考菲尔德这个形象就出现在他的《冲出麦迪逊的轻度反叛》中,这个短篇小说中的一些情节我们后来都很熟悉——霍尔顿和萨利·海丝去看伦特夫妇主演的话剧,霍尔顿喝醉了酒夜里打电话给萨利·海丝说会按原来的计划去跟她一起修剪圣诞树等等。塞林格写了关于霍尔顿·考菲尔德的好几个短篇小说之后,才决定将它们改为一个长篇,并且用第一人称叙述。在这个看似横空出世的不朽作品背后是一连串写作的磨砺。
据说塞林格喜欢看电视并且容易爱上电视节目里的女演员,他会打电话给女演员:“嗨,我是J.D.塞林格,写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这本传记的后半部分记述了关于这个神秘作家的传闻、法律纠纷和其他的诸多细节。人们也许关心,他在这40年里还写了什么?他的家里是不是有个保险箱收藏着他写就的10个或更多的小说。传记作者说,真实和想象中的人物陪着塞林格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这些人中有弗兰妮、西蒙、爱斯美,还有霍尔顿和老菲必。 文学小说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