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城市的全运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改变城市的全运会0

办全运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励精图治的重要理由(cnsphoto 供图)  

从广州最高的中信广场向东,打车去新建的奥林匹克中心,要花近50元,走半个小时。奥体中心是九运会主会场,可以容纳8万人。全运会火炬呼啦啦燃烧着,站在下面可以看得很远,体育场的周围十分空旷,南边还有一片菜田。“实际上周围的地早就抢光了,只等九运会结束就可以开工搞房地产。”广州市绘新公寓开发公司经理黎明鹏告诉记者,他们从去年开始介入,计划建一个30万平方米1000户的白领公寓。

广州主要城区由西向东排列,荔湾、越秀、东山是老城区,地域狭长;最东的黄浦是开发了20年的高科技产业区,天河目前是广州的CBD,新的奥体中心就在天河与黄埔的交界处——东圃黄村。“这是目前最后一块处女地了,环境非常好,北面是一片小山,而且这里还是连接黄埔工业与天河金融服务区的要道。”黎明鹏估计三年后房价就会达到6000元/平方米,而他的白领公寓的租金会是100~150元/平方米,相当于老城区的三倍。这是广州市继六运会开发天河后的第二次东进。

老广州黄平回忆早年看比赛都是在城西的广州体育馆,面对越秀公园,“当时的国手容国团、梁丽珍、庄则栋、林美群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当时广州的中心区位于南方大厦、文化公园和人民南商业区一带。而这座城市标志式的体育馆今年4月已被政府炸掉。

80年代广州市中心开始东移,具体说是移向天河。黎明鹏1984年进入天河区中部的华南师大读书,“那时学校周围都是农田,天河北路不过是田间小路,坐公交车去市中心的北京路要颠一个半小时”。第一枚棋子就是六运会主会场——天河体育中心,“那里原先是一块菜地,我们都参加过打扫卫生的工作,不远处还有一座机场。”黎明鹏说,“1989~1994年是一个最热闹的高潮,当时‘三天半一层,的最快速度就是在中信广场工地上实现的。”1997年落成的80层中信广场终于取代了它对面的体育场,成为天河的标志性建筑。整个90年代,广州CBD核心产业开始慢慢向天河北地带转移,大量金融保险业、跨国公司总部集聚在中信、市长大厦等大型建筑物中;而透过这些摩天大楼的落地大窗都能望见那块绿色草坪,广州市的中轴线就从草坪中心穿过。天河区的生产总值从1985年建区的11436万元(按当年价)增长到1998年的680002万元,13年增长了58.46倍,年均增长率为36.92%,位居全市八区之首。

九运期间体育官员们去的最多的除了奥体中心外就是一个房地产项目——奥运花园。“所有省的体委主任、体育总局的所有司长、国际奥委会的十几名委员都来参观。”南国奥园总经理张维林说,“我们也是九运项目。”自从去年番禺撤市建区后,广东市政府启动了另一项扩张举措——向南,打过珠江,直到出海口。从华南大桥到南沙之间不到5平方公里的地段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工地,征地千亩以上的有八家,被称作八大金刚,最多的一家征了3000亩。“政府搞体育,既是一个先期的开发信号,又有巨大的可以慢慢玩味的附加值。”张维林说。

殷宝林认为,申办成功一次奥运会,可以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前20年;而申办成功一次全运会,可以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前10年。殷宝林说,对体育场馆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不应当用直线的投入产出效益的角度看问题。它的收益是长期的。而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解释“全运会不可替代”时最重要的理由便是,“1987年广州举办六运会时,天河体育中心周围还是一片菜地,如今那里已成了繁华的闹市区”。九运闭幕前一天,很多领导都去参观“广州三年一中变”的展览:三年建成16个广场、125个公园、5条商业街,动员9次环境大整治,共动员30万军民。新建16个场馆,扩建广州南北大道、内环路新机场高速、丫髻沙大桥、外环高速路和一流的垃圾分拣中心。办运动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励精图治最重要的理由。

改变城市的全运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