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余隆:我没有那么多功利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11月17日晚出现在中山音乐堂的余隆神情疲惫。作为北京音乐节的艺术总监、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事实上秋天以来北京最好的音乐生活都和这位37岁的年轻指挥有关。失去了汤沐海的中国交响乐团赋予了“爱乐”一枝独秀的地位,这使得人们无论对年轻的乐团还是年轻的指挥都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和议论。
记者:秋天以来北京重要的音乐生活好像都和你有关,你对此是否感到非常高兴?
余隆:我觉得人就应该踏实地做事情,如果做的事情能得到大家的接受,自然算是比较高兴的,至少我的工作没有白费。我希望能在今年年底以前交一份更好的答卷。
记:对“爱乐”的首次音乐季普遍反应在曲目安排上分量很重,力求一炮打响,是否确实有这方面的抱负?
余:我从来没有这么考虑过,我只知道按艺术规律来做。乐评人常常从发烧友的角度来看问题,作为职业音乐家根本不可能争什么第一第二的,我倒是希望大家以平常心来看待“爱乐”的演出。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对所有乐评人提出忠告,很多事情应该以艺术的观点来看问题,而不是以一个发烧友的观点。艺术家就是在做艺术,我没有那么多的功利心。
记:你能否大致评价一下国际音乐节和进行到现在的爱乐音乐季?
余:一切都正常。我不会拿北京音乐节和萨尔斯堡音乐节,或者中国爱乐和柏林爱乐作比较,我就是我自己,个人做个人的事情,只要它在按艺术规律发展,往好的方向发展就行。
记:作为乐团首席指挥、艺术总监,同时又是乐团的管理者和音乐活动的组织策划者,你觉得这两者之间有无冲突?
余:我觉得一个好的指挥一定是好的组织管理者,管理一团糟的指挥一定在指挥水准上也有问题,我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大冲突。参与组织活动可能跟我的性格不太安分有关,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别的能力。
记:如果艺术上非常高超的指挥家和出色管理组织者这两个角色之间只能选择一个,你会选择什么?
余:我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也没法回答。这两者并不矛盾,我为什么一定要做选择?
记:你如何评价关于谭盾和卞祖善的冲突所引起的争议?
余:我觉得这就是一次正常的争议,个人所好不同而已。这种音乐家和音乐家之间由不同音乐形式引发的争议在国外也经常发生,如果能发展成对艺术的探讨会更好一些,不必要上升为戏剧性事件。
余隆(卢北峰 摄) 艺术音乐余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