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的生态脆弱指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为圆发财梦的淘金者,丝毫不会在意对高原生态的破坏(曾年 摄/Fotoe)
高原防沙带。美丽的高原与恶劣的环境,总让人感叹(腾科 摄)
高原生态专家徐凤翔刚从青藏高原上回来,她是专为做多年那里的生态状况对比去的。她认为:“青藏高原生态稳定区与脆弱区的比重上,生态脆弱区要占2/3以上。以高、寒、干、荒、风、沙六种类型量化,可以得到青藏高原的生态脆弱指数,我们做这种量化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在青藏,哪些地方是根本不能动的,哪些地方可以适当动一动,哪些地方可以合理使用。”
在经过对青藏高原长达20年的生态研究后,徐凤翔对正在因修路而面临更为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表示了万分忧虑。她在藏北青藏公路沿线看到那里的草已经十分疏松,剩下一些矮草疏草,而这些草仅有8月上旬短短一周到十天的花期,一年只能绿三个月,这样的伤疤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从当雄到纳木错,她见到公路修到四个以上车道,路面很宽,纳木错附近的草甸因此被去掉太多。而前往珠峰大本营的路,更是老路新路外加为修新路而开辟的便道,纵横交错。而林芝因为以往伐木砍好留坏,目前的林木处于衰老状态。
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成因是流水侵蚀、风蚀、降水不稳定、高原缺氧和自然条件恶劣。脆弱性指标包括:河谷农业周边山地,400毫米降水保证率低于50%,干燥度1.5到2.0之间,植被覆盖度小于30%。
土地沙化被列为生态脆弱的第一号元凶。在西藏的一江两河地区,沿雅鲁藏布江公路经常被风沙埋没,使交通受阻。1988年花费75万元修建的扎囊到桑耶寺公路第二年即被沙埋,次年又花费3万元进行维修。贡嘎机场因风沙导致能见度差而影响飞机起降,迫使机场每年关闭30余天。
此外,据调查资料,青海南部的甘德超载3.72万只羊单位,以放牧天数长达245天左右的冬春草场而言,玛沁、甘德、久治、班玛共超载64.11万只羊。草场的超载、过度的啃食和践踏,使草场产草量下降,次年牧畜头数又居高不下,使草场的自然演变向逆行方向发展。再加上高原鼠类,据调查,一只高原鼠兔日食鲜草64克,62.5只成年鼠兔日食草量等于一只绵羊的日食草量。16只鼢鼠的日食草量也等于一只绵羊的日食量。青海囊谦县草场每亩68到324个洞,平均2640个/公顷。仅青南地区,极度退化的草场面积达到260万公顷。而“黑草滩”是高寒草甸类草地最严重的退化产物,也是青南高原特有的景观。主要生长有杂毒草类植物,已经基本无利用价值。
生态的脆弱直接带来的是脆弱的人群与地点,国际范围内对这个问题相当关注,特别是对青藏高原这样相当独特的高原生态圈。专家警告,像青藏高原这样广阔的生态脆弱区最可怕的状况是陷入“PPE怪圈”,即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