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悲喜交织的时装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菲必)
Jean Paul Gaultier(Gamma/Imaginechina)
“每个人都在买衣服。”9月7日,2002春夏时装周在纽约开始,其间发生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尽管全球股市因受“9·11”事件影响全面下挫,奢侈品的交易仍然一派繁忙。巴黎是四大时装周的最后一站。随着在纽约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以及随后美国对阿富汗进行的军事打击,巴黎的空气里有一种安静的恐慌,贯穿其中的焦虑以一种微妙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巴黎的美国大使馆发现了炸弹,法国机场增加5000名安全人员,公共场所的垃圾被密封起来,安装金属探测器和被检查背包也成为普遍状况。但这些努力看起来似乎也只能成为一些安全性的象征。巴黎时装秀的门票仍然抢手,时尚狂热者则设法溜进表演现场。在某些场合,秘密的安全检查仍然是必须的。10月6日,许多歌迷参加了为纪念前不久因飞机失事丧生的R&B歌手R·凯利的音乐会,三宅一生的服装秀也在进行。
但“9·11”事件毕竟突然改变了这场时尚盛宴的剧本,喜剧里不免加入了些哀伤色彩。纽约时装周委员会不得不改变安排,大多数未能如期举行的时装展示被延至10月3日以后,拉尔夫·劳伦、唐娜·卡兰干脆将展示会场挪到自己的工作室,出席人员是少数时装编辑和买家,全程网上直播。模特们在最后出场时都在臂膀佩带星条旗徽章以示哀悼。
所有的时装展示后的例行狂欢派对全部取消,伦敦时装周有67位设计师取消了时装发布会,美国买家比去年减少了20%。时装业在英国为第六大产业。米兰的设计师为模特明显不足感到头疼不已:她们在恐怖袭击发生后继续搭乘飞机,不过都是忙着往老家飞。尽管在时装周这样的黄金季节,是新人转向职业化的绝好机会,一个明星模特每场走秀的收入近1万美元。阿玛尼先生说:“她们在经历正常的心理反应,她们会来的。”
甚至在恐怖袭击事件之前,时装业就处于麻烦中,“9·11”事件无疑使时装业雪上加霜。英国时尚评论员卡尔·鲁坦斯特恩说:“我接到通知,不能谈论时装业。无疑,它的情形将继续坏下去。”古姿首席执行官多米尼克·索罗说,“情况很困难,我们的销售在欧洲依然强势,亚洲方面在维持,而在美国的销售遭受重创。我们的策略很简单,静观其变。”Max Mara的总裁路吉玛·拉莫蒂则乐观地认为,到明年底经济将会复苏。
穿梭在欧洲的时尚买家则忙着看秀,发表评论。法国人萨拉·拉斐尔说:“在纽约发生的恐怖袭击,人们当然会有所反应,但我不认为设计师们会做出什么不同往常的事情,你从不会在时装上看见政治。时尚是另一个星球上的东西,同我们一样肤浅。去看看周围的人吧,他们都一样,尽管穿着黑衣服,但没有什么将会改变。”事实上也并没有多少设计师坚持在这场危机中做过多的表示,尽管似乎有人专注于此。汤姆·福特对古姿的展示做了一些改变,诸如缩短T台、增加黑色服装、换掉过于浪漫的背景音乐。“轻薄与无聊的活动应该有所节制。”在巴黎,善于制造戏剧效果的亚历山大·麦克奎恩往表演舞台制造了大片浓烟迷雾,最不敏感的人也不免联想起世贸大厦。恐怖事件还成为比利时设计师拉夫·西蒙斯的灵感,10月号的法国版《Vogue》杂志刊登了他的设计:金色直发的模特儿身着迷彩服,站在致命传染热病蔓延的地带。
一个月前,美国版《君子》杂志的创意总监对迷彩这种无处不在的布料,做了如今看起来不无讽刺的评论,他说:“我们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很安全的环境,我们生活在反英雄的时期……因此我们总会迷恋这样的冒险主题:战争。”
(Gamma/Imaginechina)
Issey Miyake
(Gamma/Imaginechina)
时装周:华丽的难民
神色平静的模特们赤着脚在卢浮宫里走来走去,身着超长的裙子,披挂窗帘式的头巾,所用布料比平时增加了两倍——让·保罗·高蒂耶(Jean Paul Gaultier) 一贯声称自己喜欢从不同文化中汲取灵感,10月10日他推出的2002春夏时装强调印度佛教的橘红,“它代表自由,和平”。这场时装秀如果不是从几个月前就开始准备,让·保罗·高蒂耶印巴氛围的服装此时推出,几乎巧合得令人生惧。男装三粒扣的西装运用印巴橘红,裤子却几乎是散脚的裤袍,混合东西方对让·保罗·高蒂耶是玩得再熟练不过的游戏。另一位推崇印巴风格的设计师费雷的展示是无尽的精细丝绸和袍裤,拉克夸则展示束腰外衣、罗马凉鞋和灯笼裤。舞台上行走的模特们,仿佛是一群炫耀着华丽的难民。
虽然时尚和现实遇上了麻烦,但我们不会放弃这个梦。因为女人们不是在买衣服,她们购买的是她们穿起这些衣服看起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