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嘉廉险胜维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纪江玮)
领导权之争使“冠群”吸引了更多的关注
全球第四大软件商冠群公司(Computer Associate,简称CA)的董事长王嘉廉的职位保卫战在8月29日的股东大会上得以终结,王嘉廉为首的现任董事会获得75%的股东支持后得胜还朝,得克萨斯金融家山姆·维利(Sam Wyly)最终拿到了25%的支持——相比维利拥有的微不足道的CA股票来说,他输得不难看。
CA的领导权危机同时伴随着王嘉廉2001财政年度的薪酬变故。截止3月31日结束的2001年财务年里,王嘉廉的薪水为100万美元,以及3.1万美元的福利补偿及差旅补贴。而在1999财政年度,王嘉廉拿到了6.5亿美元补偿金额。根据合同,以王嘉廉为首的CA公司高级管理层如果能完成2001年财政年度的收入和盈利目标,他们可获得价值高达10亿美元的巨额补偿。CA在王嘉廉的领导下一直扮演着软件行业的大鳄角色,王嘉廉本人也以高额的酬劳令人侧目相看。
但是在全球IT行业陷入低谷的行情里,CA没有完成预定目标。《纽约时报》的报道说: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CA过去的统计方法是以许可费用的形式把软件合同中的收入一次性当作销售额来计算,而有些合同要几年才能实现,部分甚至无法兑现。为此CA公司把类似合同按阶段分割,结果是2001财政年的总收入大幅减少,公司从赢利转为亏损。
今年6月21日,由于不满冠群的业绩和管理方式,曾将旗下两家公司卖给冠群的维利挑起了战争。他指责王嘉廉等人的管理错过了高科技股的飚升,股价维持在5年前的水平,而其他软件公司则在同期获得了171%的平均成长率。
维利抛出的改革方案是,将现在的冠群分为四个独立的公司,分别聘请独立的首席执行官。同时全面更换董事,建议由他本人来担任董事会主席以取代王嘉廉。维利还出现在CNN的财经节目“钱线”(Moneyline)中,对王嘉廉等人大加指责:“三位高级经理为自己捞取了10亿美元的股票,但所谓独立董事们却对王嘉廉言听计从。”一周后,CA作出回应,说维利的方案不仅会削弱公司的优势,而且会增加管理费用——维利正在毁掉CA公司的形象。
CA成立25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战绩,与王嘉廉的领导策略密不可分。CA写给股东们的信中说:“CA现行的管理队伍已把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第四大软件公司,市值超过180亿美元。自从1981年12月11日公开上市以来,CA公司股价的表现好于苹果、惠普、IBM和英特尔。仅在过去3年里,CA通过分红和股票回购的方式已经向股东返回了超过15亿美元的回报,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收入超过40亿美元……”
7月9日起,CA在《华尔街日报》上连续三天刊登整版广告,虽然只字未提领导权战争的事情,但知情人都明白,冠群的反击战开始了。
这场战争对维利来说,是一次“超远程射击”——射中率明显很低。他实际上只拥有100股CA的股票,支持他的“加州养老金”所持有的股份只占0.5%比重。而现任领导层已有31%的胜算在手。CA最大的股东、拥有21%股份的沃尔特·黑纳(Walter Haefner)坚决支持王嘉廉。冠群管理层和内部员工拥有10%的股票。要想赢得这场战争,维利必须赢得其余70%的股东中的70%,才能达到超过半数的投票。
虽然分析家们并不看好维利,但他一直在使冲突升级。维利说自己并没有和CA竞争,他的意图不是针对CA公司,而是在和王嘉廉竞争。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抨击CA的领导层,并对股民们说,“解放日”就要来了。他组织了对CA客户的满意调查,结果对CA十分不利。CA 立刻反驳说,维利的调查不科学,不客观,没有权威性,不可信。
投票日的前一天,也就是8月28日,CA在《华尔街日报》上又做了整版广告。全部大写的标题是:“冠群今年的股价上涨了70%。不要让山姆·维利毁掉我们的发展。”
在王嘉廉和山姆·维利之间,股东们最终把支持票投给了一向能给他们带来利益的王嘉廉。维利在股东大会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却说:按照他的逻辑,他才是真正的赢家。维利解释说,CA公司与半数以上的大持股机构在最后一分钟进行了讨价还价。他指的是CA公司在8月24日宣布的两项让步措施:CA将聘请一家管理顾问公司;两位公司的总监将在年底辞职,由新人接替。“虽然我们对今天的投票结果十分失望,我们依然很满意的是,很多股东、独立的公司管理专家,更重要的是,冠群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已经意识到,我们提出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维利的合伙人博金在8月29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