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物语:无可奈何的消费拉动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投资物语:无可奈何的消费拉动0

超市巨无霸沃马特有个战胜对手的损招。在店面入口最显眼的地方,一溜挂着竞争者的特价信息,花花绿绿,煞是扎眼。以我的理解,这样做是表明了与对手鱼死网破,“含泪大甩卖”。后来才发现其实大谬不然,沃马特讲究的是商品的整体价格优势,而非单个商品的价格优势。只有在顾客特别提醒收款员时,收款员才把货物的价格降到对手的“放血价”。

如果人人在付账的时候都这么提醒一下,想必沃马特也会和它的对手一样走向破产。但事实是,经年累月,我只看到几个人肯这样拉下脸面。而那些花花绿绿的广告纸,全成了安慰顾客的招贴,提醒他们有权利要求商店以近乎不合理的价格销售商品。

顾客大权在握,却不斤斤计较,这是我对美国消费者的总体印象。一年来资本市场和实业界低靡不振,需求带动经济更成了经济学家的口头禅,先是减息,接着是减税和退税,政府和企业把经济复苏的希望全寄托在消费者身上。消费者似乎也颇为买账,仍是流水一样花钱,以至于存款利率降到了3%。可因为信贷消费高涨,贷款利率变动甚微,只从8%的水平向7%倾斜。这算得上是商业史上的奇观——百业萧条,消费者却毫无精打细算的意思。消费者这样一味蛮干下去,早晚有把经济拖上快车道的一天。很多人都这样一相情愿地想,同时也明白,消费者与厂商的影响是相互的,最终谁被拖下水,还无定数。

美国人对房地产的投资算得上对经济的第一大推动力,相对低廉的抵押贷款利率引得居民争相购房,房地产销售近乎历史高点,房价更上涨5%。上半年,房屋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8.7%,仅6月份的增长就达到16.3%。3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住房尤其旺销,6月份高价房占到总体销售的16%,而一年前这一比例只有13%。贷款利率下跌、房产增值也刺激了人们借新债还旧债以及抵押旧房买新房的热情,今年上半年,家庭财务重建所涉及的资金额就接近350亿美元,这笔资金直接刺激经济增长,有人估计,现在不多的GDP增长,近一半来自于这样的金融资产的重新分配。房子之外,汽车是消费者所能贡献给厂商的第二大商品,今年是汽车销售史少有的丰年,上半年基本维持着年销售1700万辆的步伐,仅比去年少100万辆。

消费者不遗余力,但一味借贷,钱总有花完的时候。经济统计局的存款率指数显示从去年年中,美国人的存款就开始了负增长,负值意味着家庭资产下滑,也意味着美国人为保持生活水准而不断借钱。但经过修正后,存款率还勉强保持在零线之上,说明美国家庭还没有到寅吃卯粮的程度。因为资产还在升值,也就有了继续借贷的能力。但修订后的储蓄率已经从1998年的仅5%降到了1%,消费者再竭尽全力,底气也没有以往充足了。

投资物语:无可奈何的消费拉动1

消费者的作用虽大,但厂商的经营若一味恶化、再不断裁员,消费者的信心也只有崩溃的份。第二季度,标准普尔500家大公司利润下降了17%,第三季度预测中也要掉11%。即使消费者花费增长了2.7%,经济增速也只达到0.7%。为什么?企业经营者可不像消费者那样可以暂时不顾及经济形势,凭感觉花钱。前几年,企业的支出增长都以两位数计,到今年就开始节约开支,而且是支出巨减,第一季度企业支出比去年降低了4%,到第二季度,就降到了14%。接下来的8月16日,30年期的抵押贷款利率降低到7%以下,这是美联储今年6次下调存款利率以来贷款利率首次跟风而下。大众的消费热情终于有了收敛的迹象。一年前,个人消费增长可不止是区区的2%,那时全超过5%,再加上两位数增长的公司支出,经济才保持了3%到5%的高增长。现在,消费者的努力也就使经济勉强正增长。

对环境的变化,消费者远没有厂商敏感。但正是这样的愚钝以及10年繁荣中为厂商呵护出的惰性和大手大脚,延缓了经济陷入低谷的过程。一旦消费者确信一个迅速的复苏成为泡影,他们才真的会变得谨慎。7月份美国的汽车销售量是从年销售1700万辆的步调上掉了下来,变成1600万辆,零售业销售额出现了轻度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最坏的时刻还远没有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