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论NAPSTER的倒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菲必)
震撼网络的MP3幻梦似乎要结束了。
7月30日,美国版权局举行等待已久的网络音乐听证会,政府将决定唱片公司应该从每首歌每次被收听时收取多少费用。在今后的3个月内,评定小组将听取证词,所有建议很可能被纳入版权局最后的决定中。这场古罗马式的官僚程序将最终达成一项协议,其中包括靠广告支撑的网络音乐站点是否可以收费。
7月初,Napster打赢了官司,被宣布为合法,但是它不能再提供免费的音乐下载服务。
国内的在线音乐服务,随着北京新的著作版权法规定,也将不再是免费的。
5年前,音乐创作者、技术高手和网络业的年轻人曾经发起了一场在线音乐革命。梦想似乎触手可及:音乐创作者可以利用网络直接与乐迷联系起来,消费者和音乐创作者可以逃离唱片公司的高价CD与签约苛刻的暴政。网络上,免费的音乐将像水一样四处流淌,而坐在好莱坞办公室里的经理人对此咬牙切齿。
在那些美好的日子里,在线音乐仿佛有了灿烂辉煌的未来。Emusic.com,Napster,Nullsoft,MP3.com,SonicNet,Scour,IUMA(还有其他的大批网站)大胆许诺他们将会利用网络塑造全新的音乐工业。这场革命颤抖着开始了。对消费者而言,他们早已厌倦了电台里喋喋不休的音乐排行榜和不合理的高价CD,这场幻梦真是令人愉快。
但在这场音乐革命的5年后,革命成果已经看不见了。通过商业收购、法律战争和合并的力量,全球五大唱片公司已经灵活地将数字音乐工业重新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传统唱片公司巩固自身力量,对敌手合法歼灭的过程进行了数年之久。在今年5月,我们看到了一场出色的收购旋风。法国媒体集团Vivendi Universal公司收购MP3.com。贝塔斯曼公司买下Myplay.com。这一系列的成功收购致命地打击了震撼网络的MP3幻梦似乎要结束了Napster,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也重新对Aimster提起诉讼。在几个月内,独立网络音乐站点像多米诺骨牌纷纷倒下:EMusic,Scour,IUMA,SonicNet,Musicbank,CDNow——他们没有被传统媒体公司买下,但他们宣告破产了。
当然被收购并不意味着就是灾难。这也许是一次“保存实力,做战略上的退却”。难以想象MP3.com和Napster流了多少眼泪,因为在一开始,他们正像遭他们痛加打击的唱片公司一样渴求着巨额利益。
但那些消费者会怎样呢?他们相信这场音乐网络革命,并且在5年的时间内为数字技术对未来的自由承诺渴望得发抖:拥有个人的互动音乐站,网络上资源共享将让你拥有独立自主的音乐。现在的状况当然不是消费者的胜利,而是大唱片公司正控制着在线音乐的分配。唱片工业的未来场景之一是我们将为每下载一次音乐付费0.25美元。我们最好忘记那些曾经与朋友们分享的MP3。
但MP3的独立精神尚未死去。Gnutella,一家提出新的免费资源共享软件的独立商业公司,正在点燃新的Napster流星焰火。小型音乐公司则继续不断喷发有趣的点子和令人惊异的技术。但Gnutella的成功只会让它成为唱片业更大的标靶,其他上升到足够醒目位置的公司也很可能引发激烈的反作用力。2个月来,Napster的浏览量已经下降了36%,而随着Napster下个月将推出付费服务,普通的消费者将转而寻找其他无须付费的音乐网站。《连线》杂志的评论说:“这场战争几乎就是散兵游勇似的打斗,他们怎么敢真的想象他们能用新媒介大发其财而无须付给旧的体制一分钱?”
MP3.com的CEO迈克尔·罗伯特森(Michael Robertson),现在开始为从前的敌人工作了。罗伯特森说:“这的确是疯狂而且不无嘲讽,但这正是互联网的有趣之处。”
Napster使数百万的消费者转向MP3.com的世界:随着几下点击,你可以免费得到全世界的音乐。是什么原因使这场网络音乐运动分崩离析?
早先,唱片公司对在线音乐态度谨慎:放走那些偶尔下载在线音乐的人,追逐那些MP3强盗,游说国会加强版权法令。美国唱片工业协会第一次对在线音乐提起诉讼,是1998对钻石多媒体公司的MP3 play,随后唱片工业协会抓紧了行动。1999年12月,美国唱片工业协会控告Napster违反版权法。
MP3.com以1.6亿美元的估价出售给Vivendi Universal公司解决了没完没了的诉讼问题。被大棒痛扁的MP3运动先驱最终放弃了独自踯躅前行的想法。5月20日,Napster卖给了贝塔斯曼,售价3.72亿美元。
美国唱片工业协会处理在线音乐的方式就是不断发动猛烈的诉讼竞赛,直至对手投降,然后通过并购、整合,使之成为自己的新优势。罗伯特森苦涩地说:“唱片工业协会视灵活的操纵法律就是商业战略。数年来的游说活动帮助他们建造起一个法律和法规的迷宫,它足够复杂,而且对唱片工业相当有利。他们已经战胜了Scour,Napster,MP3.com。我不认为我们是惟一遭受灵活机动的法律折磨的公司。”
在失去风险投资后,许多在线音乐网站不得不关闭或者出售。仍然有独立的公司,比如ArtistDirect,Launch,还有Listen.com。不过它们正在裁员,在压缩开支,在被纳斯达克除名的边缘苦苦挣扎。
随着早期充满生气的.com音乐公司纷纷倒掉,谁会进入这个空间?
自然唱片公司正在将他们自己塑造为在线音乐的新的传教士。AOL时代华纳公司、贝塔斯曼和Vivendi Universal都在设置自己的Napster服务,MusicNet和Duet注定要踏入MP3.com和Napster被迫规避的领域。MusicNet(AOL时代华纳、EMI、贝塔斯曼和Real的合作伙伴)与Duet (Vivendi U niversal、索尼与雅虎的合作伙伴)都设置自己的在线音乐发布平台,它们将出售唱片目录和提供订阅服务。目前可利用的只是他们自选的音乐格式,并且小心地只提供被核准了的音乐服务,和较低质量的音乐版本。
这个并不复杂的方程式里的输家当然是消费者。
其实从任何标准来衡量,这场在线音乐革命的发动者们很难说得上是纯洁的自由斗士。他们不无愉快地漠视音乐家们的权利,但MP3提供给消费者以诸多益处,鼓励个性化,促进互动效应,方便消费者寻找平时难以找到的录音,给新音乐更多的曝光机会。
这场网络音乐战争的赢家——传统唱片公司已经意识到他们的问题。他们正面临消费者对其未来的强烈怀疑:他们的在线音乐平台库里只有一些最流行的歌、无法相容的音乐流媒体技术,同时,今年上半年的唱片销售量下降了5.4%。
掀起MP3革命风暴后,Napster引发的炸弹炸到了自己,沉迷在对Napster的美好时光怀念中并无多大意义。但无论是这场网络音乐战争的赢家或是输家,他们都坚持一点:网络音乐的革命仍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