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小医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曹立新)
(宋布军 摄/Fotoe)
2001年5月16日,原江苏省沭阳县马场镇中心卫生院正式改名为沭阳县马场医院,65岁的退休医生葛恒明以董事长的身份和王维川院长一起为新医院挂牌。
3月2日,在沭阳县卫生局组织的马场镇中心卫生院的拍卖会上,王维川以340万元的价格击败其他3位竞标者,比起拍价150万元高出一倍多,并创下沭阳县全县37家乡镇卫生院拍卖中的最高纪录。至此,为期一年的沭阳县乡镇卫生院公开拍卖活动落下最后一槌。
拍卖会结束后,王维川作为“乙方”,当即与作为“甲方”的沭阳县卫生局签署了《成交确认书》。《成功确认书》包括“正本”和“副本”。“正本”确认:乙方从甲方手中获得马场镇中心卫生院的“产权、经营权”;“副本”则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细规定,包括乙方必须接受甲方的行业管理,承担医保,包括设置优抚门诊并免收“三老”人员的挂号费和住院费,以及付款方式:乙方在签字后的一个星期内,应将保留价200万交到位,12个月内交齐全部成交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维川认为成交价“太高了”,但葛恒明透露,他原定的投标底牌是380万元。马场卫生院原有职工116人,每天营业额两三千元,职工每个月只能领到档案工资的60%,少的仅领200元,多的也不过600元,沭阳县物价所评估其净资产为130万元,但考虑其所处位置较好,卫生局给它设置的保留价为200万元,即叫价如果低于200万,则不予成交。按照葛恒明投标前作的预算报告,如果投资380万,可以在三年半至四年中将投资收回,由于成交价比预算少了40万元,他相信3年就可以收回。
马场医院一位姓惠的医生向记者提供的数据似乎印证了葛恒明的预测:拍卖两个月后的马场医院,现在每天的营业额平均达到了7000~8000元,多的时候达到了10000元。骨干医生的月收入已提到1000元以上,最低的职工收入也达到300元以上。
与王维川不同,沂涛镇卫生院的陈正宣院长在接受采访时,则坦然承认自己“捡了个便宜”。2000年3月5日,他以106万元购得沂涛镇卫生院,仅比起拍价101万元高出5万元。沂涛镇卫生院是沭阳县拍卖的第一家乡镇卫生院,与陈正宣同时参加投标的还有两位。据他介绍,另两位投标人因为“心里没底”,不敢再往上抬了,而他心里有底,觉得这个价格“很合算”。沭阳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倪永艳告诉记者,沂涛镇卫生院如果放在今年拍卖,成交价不会低于200万元。
倪永艳本人承认,第一批推出拍卖的之所以只有沂涛、南关和青伊湖三家卫生院,目的在于“试试看”。作为沭阳市乡镇医院拍卖的始作俑者,他在2000年初写的一份长达20页的《沭阳市卫生事业现状及发展思索》的报告中,不仅提出了将全县乡镇医院“公开拍卖、股份合作”的改制思路,而且做了详细的方案设计。
倪永艳称拍卖是被逼出来的。他用了三个“1/3”概述沭阳县乡镇医院的现状:全县37家乡镇医院,1/3只能发档案工资的70%,1/3只能发工资的50%,另有1/3则只能发工资的20%~30%。负债总额1999年就已达1990万元。因此,在他看来,乡镇一级医院的产权已经“名存实亡”。在某种程度上,乡镇医院的困境也是沭阳县整个社会事业困境的缩影,沭阳县委此前提出的“社会事业产业化”,已经将原本属于社会事业的农机站等“七站八所”拍卖了。乡镇卫生院的规模都比较小,只要把握好准入制度,完全可以向民间资本开放。
倪永艳向记者介绍说,按照他的设想以及卫生局的方案,在拍卖前,请沭阳县财政局的会计师事务所和物价局的物价认证中心对每家卫生院进行资产评估,起拍的底价则根据净资产和卫生院所在的地理位置、医疗水平等综合考虑。然后在《沭阳报》和沭阳电视台公布拍卖消息,并从即日起接受报名。竞买者需有医师以上的专业职称,并承诺承担医疗保险、接受行业管理以及承担所拍卖卫生院所负的债务,另外每个报名者还需交纳20万元的报名费,如果竞拍失败,20万元退还本人,如果成功,则抵作买价。同时,为了保证医院职工以及该院所辖区群众的医保权益不受损害,规定“四个不变”,即职工原有身份不变、档案工资不变、原有养老保险金缴发途径不变。
2000年5月开始,沭阳县乡镇医院的拍卖开始全面推出。不少医院起拍价大大高出净资产,沭城镇医院的净资产只有60万元,但因为地处城中心,医疗水平较好,起拍价高达200万元。只有西圩镇卫生所,因为位置太偏而且又拍卖得晚,净资产40万元,最后以不到40万元卖出。到今年3月,全县37所乡镇卫生院拍卖共得4308万元,转移债务2083万元,沭阳县副县长耿进军称之为“保住防保一头,放活医疗一片”。
钱集镇卫生院在拍卖过程中经历了两次拍卖。这家小医院只有50名医护人员,评估价为90万元,但因为地处沭阳、淮阳、涟水三县交界,地理位置好,医疗水平也较高,第一次拍卖引来共了12位竞投者,最后有8位竞标者参加投标,前院长陈小超以216万元的最高价一槌定音,与卫生局签订了《成交协议书》。但一个星期后,无法交齐保留价,县卫生局宽限了3个月,依然没筹齐款。根据《拍卖法》,卫生局进行第二次拍卖,刘厚生以161万出价,成了新“老板”。成交价比第一次相差了55万,按相关规定,差价部分将由陈小超赔付,除了报名时交的20万元,他目前还欠着卫生局35万。
记者问刘厚生今后如何处理“老板”抽回投资与改善职工待遇的关系,他说他打算用5到8年的时间收回投资,这期间,即使医院经营得好,也不提前收回;如果经营不善,他和其他股东的投资会受到损害,但是这种损害的底线是:不会贷款来发放员工的工资。
刘厚生不像葛恒明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县卫生局为扶持拍卖后的医院,承诺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并不再在当地批设新的医院或诊所。但是,据他所知,有的乡镇政府民政部门已提出单独设立优抚门诊。刘厚生担心,优抚门诊虽然是为优抚而设,但既已设立,就不可能只做优抚门诊,也就是说,会与拍卖的医院抢生意。此外,他还无法预料工商、环保、城建等各行政职能部门,“何时会向我们伸手?收何种费?” 刘厚生卫生局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