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的“2.75G”

作者:李伟

移动互联的“2.75G”0

移动互联的“2.75G”1

从香港到汉诺威再到北京国际周,电信厂商的展台前总是摆满了五彩斑斓的新一代手机。实际上,自4月12日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已经开始转网,从众人瞩目到送进博物馆,砖头式的“大哥大”在中国运行了13年。而人们更关心的是,2代手机何时转网,我们是否要换手机了?展台上的CDMA、GPRS甚至3G手机什么时候摆进商店货柜?

此时中国两大移动运营商都在忙着打造下一代网络。5月15日下午,中国联通121亿人民币的招标结束。全国CDMA网络有望在年内建成这一直被认为是联通对抗中国移动的的第二只手,当天联通股价上扬0.9%,收盘于11.60港币。“联通此次招标的是CDMA95加强型”,高通中国区总裁雷鸣作了技术解释,“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很容易滑到3G的服务上去,只要软件硬件升级。”

而此时全球最大的GPRS(2.5代)网络,也在中国移动的潜心编制下初现端倪,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覆盖了东南沿海的9大城市。设备的主要提供者爱立信公司首席市场执行官张醒生告诉记者:“第二期工程也即将开始,将逐步渗入内陆的大中城市,年底前也将完成。”据网通首席科学家侯自强透露,GPRS的市场试验将在5月推出;而在此前,只在开发应用的“移动梦网计划”已经启动了半年。同时摩托罗拉为配合中国移动,于5月17日在中国大陆推出GPRS手机——6288。

移动与联通的竞争就仿佛5月的天气骤然升温,竞争的指向都是新技术——下一代移动通讯。但何时上3G,采用什么标准,仍旧扑朔迷离。在最近的“e-talking3G”论坛上,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都有高层去听会,但也都留下了假名。“第一是要跑;第二是不能跑错方向”,联通新时空总裁王颖沛说。联通与移动的谨慎有足够的理由。4月26日,日本NTT DoCoMo电信公司把原定于5月开始的3G服务推迟到了10月。就在一个星期前,DoCoMo还在国外媒体上大作广告,宣称“我们是世界第一家3G电信运营商”。“业界普遍认为DoCoMo最有实力做3G,因为在2G时代他们已经成功运营了I-MODE平台,为57%(2170万)的用户提供短信、游戏等各种数据服务。”国际某知名投资银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员告诉记者,“而今天他们可能遇到了更多没有预想到的困难。”如果DoCoMo倒下了,3G的前景无疑蒙上了巨大的阴影。“两年之内不谈3G。”侯自强则向记者明确表态,“比较现实的策略是先在GPRS上做试验。”

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的开始,资本市场对3G的批评就不绝于耳,以3G为前景的电信公司不断被分析师调低级别。据最近《商业周刊》的一份调查表明:在过去一年中,41家上市的电信运营商市值平均缩水50%。2000年这些运营商的资本支出超过了现金流的50%,债务总和已占其营业收入的91%,而4年前这个比率只是29%。设备商的股价也处于过去52周的最低点上,网络霸主思科下跌了60%,最大的光纤设备商北电网络下跌了77%,全球最大的电话设备制造商朗讯市值损失80%。

“在分析师建立的股票估值模型中,移动数据业务通常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银行分析员说,“3G市场的前景将直接左右这些公司的股价。”在他看来,资本市场的怀疑与批评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第一,资本开支巨大,据国际电联(ITU)统计,去年全球3G牌照总共拍出1183亿美元,欧洲17个国家67张牌照就花去了运营商940亿美元。这还仅仅是第一步,运营商从各国政府手中买下了频段,好像房地产商买下空旷的地皮。由于3G标准在很多国家还没有确定,设备无从提供,没有设备就没有报价,建网成本是多少也就还是未知数。可以确定的是,3G技术的开发已经走了10年,设备公司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花在3G投资上的钱会不会是个无底洞?第二,财务状况成问题,资本市场更多的是依据现金流而不是利润来评判公司经营,为了抢夺牌照扩张规模而大量举债,导致欧洲电信公司的债务负担迅速上升,其平均净债务对现金流的比例已从一年前的1.7上升至2000年底的3.5,债信评级普遍被调低。法国电信今年就会有大量债务到期,摩托罗拉、朗讯、北电为了推销产品不惜向小运营商提供卖方信款,去承担银行的风险,由此产生了150亿美元的大面积坏账,与此相对的是3G的运营模式没有建立,钱收不进来。第三,是对执行能力的担忧,技术能否转化为商业模式?日本I-mode的成功取决于它有一个开放的平台,有稳定的利益保障,还有试错机制,好的应用能够培养起来,相反它的技术并不前卫,2G的水平而且还是封闭的不和国际兼容。但是否所有的电信公司都有这样的能力?

在五一前夜的e-talking上,人们听到了最尖锐的疑问——我们是否需要昂贵的3G技术,谁会喜欢它?“从人的本性看,数据、图像和与移动本身是有矛盾的。”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阚凯力表达了比较悲观的看法,“开车的时候看画面要撞车,走路时看E-mail要撞树,3G时代来了它能争取多少用户?”国内公认的成功案例是“短信息”,中国移动预计,今年将有100亿条短信息在手机上传送。如果按每条短信息一毛钱来计算,这就是10亿元的大市场。在欧洲,短信息为运营商提供了8%~10%的收入。“第一,这项服务的成本几乎为零,信息的是控制通道,并不占用语音通道,所以便宜。”侯自强说,“第二,就是简便实用。”另一个案例是VCD,过渡性的技术占领了市场,更具革命性的DVD反倒举步维艰——2.5代的GPRS是否会挤掉3G?GSM、GPRS与3G的技术复杂性之比为1∶3∶6,2.5代显然门槛低、更便宜;“环境定位”、“天气预报”、“网络游戏”等实用功能都可以实现,“时时在线、按数据流收费,”侯自强说,“最后很可能会在GPRS网上运行WAP。”最悲观的看法是,3G的作用仅仅在于其频段和效率优势,解决大城市的线路拥堵问题,而人们喜欢的还是语音业务。

移动互联的“2.75G”2

(文京生 摄/BizFoto)  

想没想过把手机当作信用卡?想没想过一边驾驶180公里/小时的跑车一边和房地产商开电话会议?想没想过从西藏的一座山巅将一些表格文件传输给你的老板?电信公司的广告告诉你,这些都没有问题。这些“007”才玩的技术你可能都没听说过,你只是在听一个故事,实际上最喜欢3G的恰恰是讲故事的电信公司,尽管资本市场恶评如潮,他们始终相信“有了3G,一切顺利”。

“中国大陆和国际情况不太一样,大陆手机普及率还不足10%,发展空间还很大。”那位投资银行分析人员说,“而欧洲普及率已经达到57%,我国香港和台湾都超过70%,传统业务空间狭小,竞争激烈,很多公司都要面临生存的问题。”以沃达丰为例,Bear Stearns研究小组估计今后几年沃达丰公司的用户年增长率将呈下降趋势,2002年下降到16.3%,2003年为8.4%,2004年为5%,2005年只有3.4%。传统运营商的“卖票”模式(出租话音通道而收费)将越来越困难;一方面沃达丰积极寻其海外市场,斥250亿美元巨资收购股权,包括中国移动、Swisscom、日本电信以及巴西的Iusacell公司和西班牙的Airtel,藉以维持用户数量;另一方面,以200亿美元争夺欧洲3G拍照。设备提供商爱立信公司也在年初剥离了手机制造业务,全力投入3G设备的研发制造,爱立信首席市场执行官张醒生也坦言:“对高科技公司来说,路只有一条——前进。”而前进总有风险,机会成本高昂,爱立信不得不花巨资收购高通在美国的CDMA研发中心和设备厂,同时开放技术标准拉更多的公司“下水”,以求降低风险。

3G变革背后的是一场价值链的转移,设备公司在从低端向高端转移,运营公司要从单纯话音模式转向开放经营模式。设备商要承担巨大的科技风险,方向错了就将万劫不复;运营商要负担经营风险,要从以往的稳定、缓慢、简单、受监管的“活法”转向快速、竞争、开放、复杂的经营模式。这些都是资本市场比较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