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任、本土化和创造空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楚流苏)
有5个月身孕的李亦非,现在仍然自己开车上下班,虽然她与先生在同一幢楼办公。自己开车,这主要是因为李亦非不能忍受先生开的慢车。有一次,李亦非与朋友张岩坐先生的车去郊游,两个女人坐在后面不停地指挥前面的驾驶如何开得更快,最后结果还是李亦非替下了自己的先生。
张岩说:“比较奇怪的是,李亦非的开快车非常出名,可她竟然没有出过事。”张岩对此的结论是:“心细。”
李亦非的经验是:魔鬼在细节中,天堂也在细节中。
今年37岁的李亦非曾做过8年武术运动员,演过两部电影里的小女侠,最辉煌的纪录是全国少年剑术冠军。但这一经历随着她考上大学并随后出国读书而告改变。现在依稀能找着过去的痕迹是,在国贸的维亚康母公司北京办事处,李及其雇员衣饰极其休闲,没有一般外企雇员的西装革履,这当然也说明她领导着的是一家娱乐与媒体公司。
记者:我注意到在美国《财富》选你做封面人物的那期杂志里,曾引用你对自己的定位:“我们就像一道桥梁,一方面结合东西方文化,使之有更好的沟通,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传统与现实相结合,能够承上启下。”这种责任感从何而来?
李亦非:这并非只是我个人的定位,而是这一代人的责任。我这样说,主要是与我的个人经历有关。我们古人说开卷有益,而在现代的社会,应当是看世界有益。而且我还对另一家媒体作过这样的表述,我们正像处在十字路口一样,要把不同方向的力量进行一种交换和结合,要掌握平衡,这种平衡有可能是真正把我们的时代向前推进的一种力量。
记:显然,你的这些判断与你在国际性的公司经历相关。你现在所领导的是一家娱乐与媒体公司,但中国目前这方面的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你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李:要视中国政策变化而制定发展计划。许多媒体报道说维亚康母公司是一家将会给中国媒体带来重大压力的公司,这种说法不确,至少在目前的政策情况下,我们还只是一只小羊羔。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媒体正在组建集团,而这正好是我们最为期待与希望的,有了真正强大的中国媒体集团,维亚康母公司也好“强强联合”共同发展。我们也一直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合作者,但目前还没有找到。
记:维亚康母公司一直宣称自己是“内容为王”的媒体与娱乐公司。这“为王”的“内容”显然是以美国文化为主的,它在全球化、在进入中国,如何操作呢?
李:本土化!本土化是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的惟一方式。维亚康母公司目前可能最让中国人知道的是它的MTV。MTV的创始人在创办之初,就判断说世界各地的青年都有共通之处,有相同的幸福与相同的烦恼,这是MTV 成功的基础。但它要在世界各个国家真正成功,一定要有本土化操作。
记:在中国的音乐电视市场上,有维亚康母的MTV,还有新闻集团的[V]音乐台,你们之间有竞争吗?
李:在目前格局下,很难说彼此有什么样的竞争。这是因为市场的份额还很大,彼此无需竞争就可以去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未来?也很难说,也许中国本土自己的公司真正成长壮大,会成为一种竞争的力量。对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本土化的成功与否是能否生存与强大的基础。对于我个人,这也是创造的空间。
(图片均为本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