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们把城市变得不一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菲必)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各地建筑界在楼层高度与门面装饰上倾注全力,以恢弘的建筑结构来吸引人们的视线。比如艾菲尔铁塔。很多实用建筑物的内部设计,也装饰得灿烂辉煌,变得好像是中世纪的宫殿或者大浴池。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当时的建筑师与发展商愿意投资,也比较重视视觉上的娱乐性。另一种说法则是,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物比较不依常理出牌,例如发电厂可以设计得像是个华丽的宝塔,但就是不能像发电厂。
到20世纪,建筑物反而变得呆板了,几乎全都成了毫无特色的长方形。
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表面耸立起无数巨大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大部分长得很像--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世贸大厦(从纽约、马尼拉到上海),它们重视内部活动的功能,多数是一些超级高的昂贵大厦。从30年代纽约的帝国大厦开始,建高楼、盖大厦淹没了许多趣味概念。
但是最近,视觉上的直线和强调简约性,被许多新建筑给颠覆了--它们看起来有趣,好玩,感性,甚至有些怪异。
这股风潮中的先锋其实在50年前就出现了。古根海姆博物馆,位于西班牙北部滨海港口毕尔巴鄂市,当年这栋看来有些嬉闹趣味却雄伟的建筑落成时,外观扭曲的线条、高翘的巨塔,耀眼的覆盖面,以及攀缘向上又急速下降的形状,立刻成为全球焦点。它把毕尔巴鄂这座古老的、孤芳自赏的城市,变成了一个地图上有人注意的城市。
在美国新泽西州Margate市,矗立着一栋六层楼高的建筑,其外形就像是一头大象。大家都称它为“露西”,这是19世纪末一个房地产投机家的杰作,他的目的是想把露西变成一栋办公大楼,这个计划虽然失败了,但这个建筑物本身却成功了,“看大象”成为旅行者到达座城市的目的。
所有的城市都希望吸引眼球注意。然而这种方式简单得令人怀疑。旧的七大奇迹吸引无数的人们,但泰姬陵建立时,悲伤的国王应该不会有心思想到盖坟墓还得兼顾吸引人潮。中世纪的天主教大教堂建立的时候,是为了荣耀上帝;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艺术家,则是为了荣耀自己。建筑与人潮的因果关系,不是一开始就让人想得到的。(图片均为本刊资料)
阿拉伯杜拜 阿拉伯旅馆
杜拜是阿拉伯世界的拉斯维加斯,它是那么的耀眼、有趣,充满享乐主义。在英国艾金斯(W. S. Atkins)建筑设计所的构思下,随着这座旅馆的开幕,杜拜市终于有了一个旅馆。巨大帆船型建筑的外观,是覆上丽伏龙的玻璃纤维,在波斯湾的天空映照下,显得金碧辉煌。它没有什么崇高的设计理念,只是为了欢庆阿拉伯的富庶。这座旅馆登上了许多旅游杂志的封面。阿拉伯旅馆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整栋旅馆建筑。
日本九州香川县 直岛文化村
这个文化村建立在一个日本内海小岛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博物馆。这个文化村如同蒙古包的帐篷,让人置身在一个大地苍穹的展示空间内,感受自然之美。由安藤忠雄设计,整个建筑的特色是6个地下的展示厅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中空的圆形,以这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让建筑的主题来配合自然环境。
德国柏林 国会大楼
再也没有任何一项事物,比福斯特爵士(Sir. N. Forster)所改造的国会大楼,更能象征柏林的命运。经过了10年的规划,清除了超过5万吨的瓦砾,这栋建于1894年的建筑终于焕然一新。整栋大厦最特别的设计是挑高25米的玻璃圆顶,可以360度俯瞰重生的柏林。由于深感建筑所具有的象征力量,福斯特在圆顶的中央建构了一个角锥型的玻璃柱子,好让阳光可以穿透国会大厦内部最深的角落。
西班牙毕尔巴鄂市 Sondica机场控制台
由S. Calatrava设计,这位48岁的建筑师,作品既符合几何原理又充满诗意,是新古典的先驱。外表覆满不锈钢、高42米的控制台,就像一个巨大的麦克风,有趣,又令人耳目一新。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