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VS UPS:关公战秦琼

作者:李伟

中国邮政VS UPS:关公战秦琼0

UPS飞进了“窗内”(张宏江 摄)  

飞机、飞机

3月28日,清晨7点58分,上海虹桥机场,5架中国邮政的飞机腾空而起,分别飞往成都、青岛、厦门、北京、广州,国家邮政总局自己的航空快速运输网正式投入运营。刘立清、马军胜两位正副局长前往上海,亲自见证这一时刻。5条航线覆盖了华北、华东、华南和西部14个省区市,上海将成为集散枢纽。中国邮政的拳头产品——“EMS特快专递”也将开始提速,大部分主要城市间都将实现次日投递。为了构架这个航运网,国家邮政局特地从山东航空公司租借了两架飞机。

然而目送飞机起航的刘立清局长心中不一定轻松。就在6天后,4月3日10:30,一架航班号为UPS6923的波音747-200货机将降落在浦东国际机场。这架飞机属于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航空队,4月1日从美国安大略起飞,3日凌晨2:30抵达北京,经上海返航。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世界上第十一大航空公司UPS开始正式享受它的直航权——入世前将每周向中国发出6班直航货机。UPS的速递业务也将全面提速,美国至北京、上海的函件缩短一天,包裹由4天缩为3天。

局势看起来是紧张的:“速递业的争夺由地上打到了天上”——这是很多人得出的结论。而作为当事人,双方都表现得极为低调。“在官不言利”是邮政局的态度,“我们是国家邮政,首要目的是服务社会”,邮政局的陈富荣对记者说,“所以我们也不想评价市场竞争。”UPS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学淳则操着台式普通话,和记者打了一套“太极拳”:

谁是竞争者?

在别的公司眼中我们就是。

你们的竞争对手是谁?

我们自己。

UPS会不会进入国内城市间的速递业务,比如上海到北京?

第一,这块市场还没开放;第二,国内业务非我所长,我们擅长的是国际递送,如果开放了也不一定会做;也许会联营吧,而实际上现在市场还没有开放……

中国邮政VS UPS:关公战秦琼1

邮政总局局长刘立清计划3年扭亏  

“UPS扩张的是国际业务,而中国邮政增强的是国内业务,并不存在交叉”,采访前UPS的公关公司希望记者明白这样的事实。这场被外界认定“谁做老大”的争夺,在当事人眼中显得有些错位。

“空洞”

3月28日上午,陈学淳异常繁忙地接听电话,“因为飞机要来了”。“这是我们自己的的手、自己的脚、自己的神经”,陈说。要用自家飞机,必须取得“航权”,所谓“航权”就是两国政府经谈判签订互利协议,给予对方对等航线运营权。

UPS的航权是去年11月28日从美国交通部拿到的,11个班次争取到了6个,剩下5个被Fedex、西北航空等公司瓜分。实际上在几年前UPS的董事长吉姆·凯利(Jim Kelly)就向美国交通部递交了一份近半尺厚的申请书,其中只想证明两个观点:第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贸易货运市场将远远大于旅游与商务的客运市场;第二,优质的服务来自于开放的市场竞争,而UPS是一个高素质的竞争者。

UPS进入中国已经有13个年头,这个“性格上很东方”的公司一直在循序渐进地开拓市场。1988年UPS通过收购亚洲快的系统公司打入亚太市场,总部设于新加坡;同年中国公司成立,他们并没有马上自己开疆拓土,而是找到了一家实力雄厚的本地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作代理。这家公司有50年的货运历史,有良好的政府背景,更诱人的是它有160座仓库、238万平方米的货场、1000台装卸设备、77条专线铁路、15座自营码头、3000多辆汽车和遍布全国的52家子公司。“中外运”帮助UPS解决了一个外来投递员的最大麻烦——“认路”。陈学淳认为这是UPS进入中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从1996年开始,他们和“中外运”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中外运北空-UPS国际快递有限公司”,由此直接参与中国业务。速递员都穿上了UPS统一的棕色制服,业务渗透到全国21个大中城市,从此UPS在中国的业务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飞机直航,第三个阶段开始了”,陈学淳说。UPS在全球编织了由2634条航线组成的航空网,在亚太地区构造了12个空运中转中心,中国香港、孟买、吉隆坡、马尼拉、东京、汉城、中国台北、悉尼……原来,只有亚洲腹地——中国大陆的领空还是一片空白,看不到UPS的金色徽标,中国大陆的业务必须转道香港地区兜圈子。“中国上空本来是一个巨大的空洞。”陈学淳说,“新增的两条航线使我们营造的全球运输网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UPS在中国的业务提速了一天,在以“速度就是生命”为准则的速递业,这种竞争力的提升是很难量化的。但陈学淳一直提醒记者要以全球战略眼光看待这一动作。“一个中国至少等于5个市场,中国航线开通了,韩国、日本、泰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生意也可以做了,亚太市场必将有大幅拉动。”陈学淳说,“其实在我们的整体经营中,中国的业务量非常少,但有多少我不能告诉你。”他狡黠地一笑,用拇指和食指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一厘米的空间——“就这么一点儿”。

中国邮政VS UPS:关公战秦琼2

“普遍服务”是否让中国邮政有些累了?(张宏江 摄)  

今年要扭亏

“就这么一点儿”,也足以让中国邮政十分紧张,记者在走访邮政总局时,官员们都在回避这一问题。实际上据不愿透露姓名的陈先生透露,“中国邮政目前经营性业务中只有两项赚钱,一项是邮政储蓄,另一项就是速递业务。”速递收入占2000年总收入的10.2%。并且以每年20%左右的业务量递增。

1998年邮电分家,当年亏损179亿元。1999年1月1日,中国邮政开始了独立运营,局长刘立清的思路很清晰——“三年扭亏”,今年是扭亏计划的最后一年,2000年底邮政还亏33亿元。国家从1999年给与中国邮政4年补贴:80亿、50亿、30亿、10亿逐年下降,明年将是最后一年。而WTO的脚步日渐逼近,国际物流大鳄在中国的生意也日渐红火,留给中国邮政的时间不多了。

为了扭亏,中国邮政自1999年来走了三步棋。1999年3月1日邮政资费上调,招来一片骂声,本埠信函0.6元,外埠0.8元。创收首先要增效,提高竞争实力,2000年9月1日,普通信函实现全面提速,信函全程缩短了1~2天,包裹缩短了2~4天,2.3万名员工恢复了中断十余年的夜间分拣。当时中国邮政的信函业务十分尴尬,电信、网络的大发展使这一业务以每年10%的速度递减,邮政希望通过提速扩大规模增加消费。但平信的提速又冲击了自己的另一项重要业务——“EMS特快专递”,这也是邮政局惟一舍得做广告的业务。于是邮政构架了自己的航空网,并斥资租借两架飞机,全部实现夜航。EMS在今年7月1日将正式提速,以实现“次日递”。

中国邮政VS UPS:关公战秦琼3

UPS中国总经理陈学淳  

目前EMS的长项是国内部分,全国2000多个投递点,市场占有率第一,主要竞争对手是国内的铁路与航空的快运公司。五架飞机构成了邮政自己的航空网,巩固了地盘不必受制于人。而国际业务对于邮政来说是有心无力、徒呼奈何。因此邮政创收的思路也很清晰,抓国内放国际,在外资进入之前保住国内市场。

骨头与肉之间的挣扎

中国邮政大楼位于北京宣武门西大街路口,比邻的是中国电信的子公司——北京电信,两座大楼规模相若;而中国邮政的楼前身是一家商场。为了今年的扭亏任务,邮政总局的办公经费砍掉了一半,给记者复印资料的纸都是使过一遍的。“许多地方局、所都没有现金,甚至开不出工资,”一位邮政官员说,“基层员工每月收入只有四五百元,是电信员工的一半。”

依据1987年实施的《邮政法》第八条:“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递寄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令外界困惑的是,为什么“垄断”信函递送市场的邮政局却要挣扎在生存边缘?

对于“垄断”的提法,邮政总局的官员都要求澄清,“我们保证的是普遍服务,是为了人人都能通信。”陈富荣说,“邮政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国家必须保证公民的通信权利。”国家邮政法规委员会委员顾联瑜认为,“普遍服务”的另一个提法是“公用”,“邮政承担的普遍服务是受了国家的委托,代表政府为全体人民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运作。”

“这是一块骨头,但我们必须啃。”陈先生说。就在UPS与中国邮政各自编织自己的航空网时,一次关于“邮政普遍服务”的国际研讨会也在北京召开。“中国邮政为政府行为承担了高额成本。”国家邮政总局行业管理司司长达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0年底我国有邮政网点66000多个,县以下的农村网点达到50000多个。这些网点普遍亏损,从经济角度不宜设立。特别是其中有24000余个年收入不足5万元,甚至16000个收入不足2万元,但平均每个网点的维持费每年需要14万元,仅此一项中国邮政每年就要亏损30亿元。而在中国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通信还是主要的联络手段,况且他们也不可能承受高额邮费。”达瓦举了一个四川木里自治县的故事,“那里的邮件主要通过马匹来完成,两个局从事马班邮路的职工有18人,收入仅1万余元。这个县最长邮路单程就有310公里,路上有终年不化的雪山,还有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陈先生还则向记者讲了一个很“灰色”的故事:“我们的投递员骑了三天马,为青海的一个小村庄送报纸,村长见到投递员就像见到亲人,热烈拥抱,然后撕下半张报纸为他卷了一支烟……”

除了信件外,邮政还承担着党报党刊、机要信函的投递,义务兵与盲人读物的免费递送,这些业务都是赔钱的。邮电不分的时候,是以电养邮,邮电分家后这些亏损就由储蓄、快递和集邮三项业务背,邮政的经营矛盾逐渐激化。《邮政法》已经14年没有修改。

这种“邮政垄断”与“电信垄断”不同,电信垄断的是“朝阳行业”,利润巨大;而邮政得到的却是一块“腔骨”,骨多肉少。

什么VS什么

UPS与中国邮政终究是有竞争的,至少现在他们在国际信函与包裹递送领域是各自为战的。仅从资源对比,人们就会为中国邮政捏把汗。2000年收入,中国邮政424亿元人民币,UPS为298亿美元。中国邮政有4.4万辆车,540节火车皮,3架飞机再租用2架;UPS有15.25万辆车船,238架飞机,另有384架租用飞机。1999年中国邮政的包件与特快专递总共为2亿件,如果以20%递增的速度计算,2000年会有2.4亿件,而UPS2000年总运货量为350亿件。从数字上看,对中国邮政来说,UPS太庞大了。而另一方面,一个UPS的货车司机有340个标准动作:他会在左手系安全带的同时右手用钥匙发动汽车,他会把钥匙挂在小手指上,而不是塞在口袋里。同时UPS也会为运送巧克力而专门发明保温纸,为了运送吉他让它的员工学调音。这样的对手可畏而又可敬。

“我们政企不分。”陈先生在接受采访时首先告诉记者,“我们的身份是国家邮政,谈论某些问题可能为时太早。”一—这句话就已经把人们想象中的竞争与对峙化于无形。UPS是.com而中国邮政是.gov;UPS代表商业力量,中国邮政代表国家权力;UPS有庞大的航空队,中国邮政有政府的尚方宝剑;UPS赚钱是为了资本增值,而中国邮政是为了保障通信权;UPS可以说市场太不open,而中国邮政会抱怨担子太重,不够“费厄泼赖”。UPS与中国邮政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都觉得要竞争,而又说不清也挑不明对手是谁。

更多的人开始期待“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成立,希望看到一场散打或拳击,而不是关公战秦琼似的太极拳表演赛。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刊资料)

中国邮政VS UPS:关公战秦琼4